徐秀华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中国是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手工艺可想而知有多少,个个都能堪称极品,而每一种老手艺都体现了民间艺人的创造力。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多民间工艺已经走向没落,机器取代了艺人的手工制作,这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还有很多民间工艺,例如:剪纸、皮影戏、吹糖人等仍然活跃在大众视线中,通过古老的传承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其中宜兴紫砂壶就是一项民间手工艺术,通过传统的“敲打”形式始终坚持着纯手工制作。紫砂是陶瓷艺术的一种,而陶瓷是由陶土和瓷土两种原料混合制成,中国是一个陶瓷大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完善的工艺。紫砂壶作为陶瓷中的奇葩,凭借着自己独特的工艺和性能在茶具中独领风骚,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是名副其实的茶具之首。
而紫砂壶之所以能从粗制的茶具一跃成为优秀的陶瓷艺术,其功可归于两点,一是紫砂壶自身优秀的泥料和良好的性能。紫砂泥在显微镜下就是成团的大分子结构,这种特性使得紫砂壶泡茶时茶壁上的分子结构会吸附茶分子,这也是为什么用久了紫砂壶即使用开水冲泡也能出茶香。同时,泥料中还有一定的粘土,这使得紫砂壶可以塑造成任意的形状,从而为其造型艺术创造了良好的内在条件。二是紫砂艺人的努力。没有任何艺术可以一蹴而就的,其中的发展过程都是漫长而艰巨的,离不开热爱之人的奋斗与奉献。纵观紫砂历史,无数优秀的紫砂匠人和酷爱紫砂艺术的文人都在其中推波助澜,穷尽他们的智慧,为紫砂艺术添砖加瓦,从而有了今天百花齐放的兴盛发展。
紫砂筋纹器是紫砂三大类之一,是从光器演化而来的,所以筋纹器中有着光器特有的线韵美和张力,然后紫砂艺人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抓住动植物的特质,将其放大,最后应用到壶中。因此我们看到的筋纹器都是在整体造型的基础上分成若干份,可以是匀称的等分,也可以是不规则的区分,但无一例外,都是遵循了一定的规律,具有相当程度上的严谨性。筋纹器的制作十分严格,每一步都需要慎重而严谨,口盖之间需要严丝合缝,筋纹的空隙之间要均匀,弧线的转折度数需要精准计算……总之,每一个细节都要经过周密的计算和布局,然后通过高超的工艺来实现。
现存最早的筋纹器作品是南京博物馆收藏的陈鸣远的“南瓜壶”,这把壶的造型是一整个南瓜,壶身被分成若干份,将南瓜的瓜瓣之形都勾勒了出来,可以说这把最早的筋纹器构思巧妙、和谐自然。紫砂艺人在继承了传统的制壶之艺后,仔细观察菱花的自然形态,并从中获得感悟,从而设计制作了这一把《合菱壶》。作品从筋纹的数量、线条的韵律、几何学上的规则等分出发,着眼于将自然之物的形态与壶艺的创作结合在一起,从而塑造出造型优雅、意境高深的茶具。同时,作品采用原矿底槽清制作,这种泥料呈砖红色,在色调上就营造了优雅舒适的视觉体验,并将菱花的自然风韵展露出来,使得作品的意境加深了一个层次。
菱,是一种常见的水生植物,清代文人沈谨学的《采菱诗》中就有“菱儿个个相依生,秋水有情终觉冷”的记载。自古以来,菱的诗文及图画也很多,尤其那一只采菱桶,内坐农家姑娘,以手划水,那一幅幅江南水乡的美景,诗情画意,能不使文人骚客们动心?菱花因此也成为艺术创作的常用题材,因其形似莲花,绽放后娇艳美丽,古代的“菱花镜”就是仿其形制作的。作品《合菱壶》在设计造型时正是运用了菱花姣好的外形和特征明显的花瓣形状进行设计制作,作品遵循了筋纹器的讲究与严谨,展现了与众不同的整体和谐、比例精准、纹理清晰和明暗合理。
合菱是紫砂筋纹器中的经典款式,其名为“合菱”,即是菱花合起来的意思。整个外形犹若两朵绽开的菱花合二为一,给观赏者开启了一个想象空间。壶的下半部分似一朵盛开的菱花,上半部分是另外一朵菱花覆盖其上,两朵菱花合在一起,就是合菱壶的雏形,而紫砂艺人在此基础上抓住其形状特点,结合传统壶一贯的形制,创作出了这一款全新的合菱壶。整个造型是静态的,但是因着线条的律动,给人以动态的视觉感,一切都在变化中达到和谐统一。最为巧妙的是壶的其它部位包括壶嘴、壶把、壶盖与壶钮都是筋纹设计,起伏的线条展现出了菱花阴阳的变化,使得整体造型动静结合,无论从哪一面观看都能欣赏到其变化之美。
作品从造型装饰的角度演绎了自然界中菱花盛开的优美姿态,并以底槽清紫砂泥烧制后的色泽加以润饰,使得作品呈现出了筋纹器独有的造型美和工艺美。此外,作品也添加了菱花的美好寓意,使得作品散发出浓郁的人文气息。菱花,是一种生命力旺盛的花朵,它随遇而安,江河湖海中都能生存,环境适应能力超强。这一把合菱壶不仅将菱花装饰了整壶,也将菱花的顽强融为壶的意志。人生在世,无论是壶还是人都是需要经历一番冷寒彻骨的,都需要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来抵抗命运的无常和多变,只有这样才能最后看见黎明的曙光。
菱花,并不大,形似莲,但是体态娇小,看似脆弱,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在中国大地上生存了3500年之久。紫砂壶始于宋,才短短六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它汲取了陶艺的成熟工艺和中国文化的博大,成为一门影响颇大的民间艺术,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现在随着人们对传承意识的加强,在无数紫砂艺人共同努力下,紫砂壶艺越来越受到重视,其技艺得以传承,工艺得以精进,实用性、文化性、艺术性、收藏性都在被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在未来的创作之路上,我们希冀越来越多的手艺人可以加入到传承传统文化的大军中去,将民族宝贵的财富传承下去,将我们的文化之根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