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紫砂作品“桃仙”的造型艺术

2021-08-28 09:18:38鲍国新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4期
关键词:桃木桃符夸父

鲍国新

相传,远古时候,巨人部落首领夸父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孙儿,他高大魁梧,力能扛鼎,并且乐善好施。有一年太阳异常毒辣,部落的百姓难以忍受,夸父为了百姓决定抓住太阳,让它为人所用。于是,他日夜奔波,历时九天九夜,终于追到了太阳,在太阳面前的夸父头上万道金光,好似神仙。此时的夸父又累又渴,临死的时候,将他的手杖扔了出去,手杖落地的地方长出了一片桃林,郁郁葱葱,供过往的行人乘凉,结出的果实,供人们食用。《山海经·海外北经》对其记载“夸父追日,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夸父逐日”从远古走到现代,历经几千年,途中衍生了很多的寓意与象征,潜移默化到我们的生产生活与民俗风情中。其一,桃木可镇灾避邪。桃木又可称为“降龙木”、“鬼怖木”,《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这也是我国春联的起源。春联最初为桃符,是用桃木板做的,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王安石作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可见,直至宋代,春联仍被称为“桃符”。其二,桃子可长寿。《太平御览》中有记载:“东北有树焉,高五十丈,其叶长八尺、宽四五尺,名曰桃。其子径三尺二寸,小狭核,食之令人知寿。”《汉武故事》中“王母授武帝仙桃五枚,并称‘此桃三千年一著子,非下土所植也’后又致三桃,称‘食此可得极寿’。”西王母是增福增寿之神,她掌管长生不老的神药,在《汉武故事》即后来的《西游记》中,都将西王母的长生不老药定义为仙桃。直至今天,民间仍用寿桃庆寿。其三,桃寓意传承繁衍。桃“子繁而易植”,在民俗风情中,桃象征多子多福,《诗经.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写尽女子从出嫁、生儿育女、儿孙满堂的美好圆满的一生。“桃李满天下”也由此延伸而来。其四,桃象征爱情。这几年大火的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桃花树下,三生石旁,你可还记得,许下我十里红妆”。昭朔琰亦赋诗《临水照花》:“三生桃花绘成扇,细雨落花人独看,唱不尽,相思阙,落鸿为谁传。四叹桃花入梦寒,几夜青灯为君燃。”总之,桃代表了许多的祥瑞、好运、美好,自“夸父逐日,幻化为邓林”的远古神话开始到现在的民风民俗,“桃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根深蒂固,极具民族性与典型性。

桃是紫砂创作中常见的题材,紫砂作品“桃仙”,作为紫砂壶艺的作品范畴,它的造型新颖独特,在常见的紫砂壶型中极为突出。它不仅以桃为题材,更突出了“仙”的形象。首先,“桃仙”以桃为题材,整器运用了桃的枝干塑形,以树桩为壶身,树枝为壶把、壶嘴、壶钮,再现了自然界中真实的桃枝的虬曲状。特别是桃的树皮的生态样貌的刻画,从树皮颜色的调制到树上的树樱、树疤的雕刻,极为生动逼真,栩栩如生。这种对自然生物的表面肌理的尊重、关注与再现,不仅仅是视觉艺术的表现,植物表面的肌理更代表植物生命体内在的需要,具有深层次的生命意义,“桃仙”表面肌理的真实再现,不仅增强了造型的表现力,更是对生命张力的诠释与生命意义的歌颂。其次,“桃仙”以“仙”为形象设计。一方面,“桃仙”这件作品犹如在逐日的夸父,舞动着巨大的身躯,努力奔跑,挥汗如雨,充满力量感与信念感。另一方面,“桃仙”这件作品还像一个在王母娘娘宴会上高兴起舞的神仙,扭动着身躯,一手叉腰,一手挥舞,充满愉悦感与韵律感。无论是状如夸父,还是形似神仙,桃仙的造型设计上都盈溢着仙气儿。

总结:它从远古走来,以巨人部落首领的姿态,高大巍峨,带着神秘与仙气;其手杖化为邓林,镇灾避邪,带着祥瑞与好运。它以夸父为元神,以桃树为形体,以紫砂为载体,一桃压百木,一仙镇千邪。正如《太平御览》引《典术》:桃者,五木之精也,古压伏邪气者,此仙木也,桃木之精气在鬼门,制百鬼,故今做桃木剑以压邪,此仙术也。”故而,此作为“桃仙”。

猜你喜欢
桃木桃符夸父
太阳探测卫星“夸父一号”成功发射
军事文摘(2022年24期)2023-01-05 03:38:22
报恩陶家村
民间文学(2021年8期)2021-11-20 10:36:04
追日
金山(2021年2期)2021-04-06 19:26:22
元日
桃符的传说
学生天地(2018年3期)2018-05-22 07:22:05
元日
桃符的传说
千里之外
诗林(2016年5期)2016-10-25 06:09:42
卧佛
诗林(2016年5期)2016-10-25 05:51:26
巧取桃木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