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忠兵
本文有三个知识点需先释义:
1、陶瓷装饰
陶瓷装饰是指对瓷器进行艺术加工的方式和技法,有三类——坯体装饰、釉装饰、彩绘装饰:
1)坯体装饰——在施釉前对坯体进行,有印花、刻花、划花、剔花、雕花等技法;
2)釉装饰——对坯体进行,通体施釉,有单色釉、杂色釉、结晶釉、裂纹釉之分,主要的技法有蘸釉、荡釉、刷釉、吹釉、浇釉;
3)彩绘装饰——以毛笔为工具,运用国画技法,利用含金属氧化物的矿物质颜料在瓷器上描绘纹饰。可在施釉前对坯体进行,称为釉下彩绘;可在施釉后烧成的素瓷上进行,称为釉上彩绘。
2、釉下五彩
釉下五彩属釉下彩绘装饰,在唐代长沙窑釉下褐彩、褐绿彩和元代景德镇窑釉下青花、釉里红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启于清·光绪年间。
光绪三十三、三十四年间,湖南醴陵的“瓷业制造公司”和“瓷业学堂陶画班”合作,研制出了以黑、蓝、红、褐、绿为基色的高温釉下彩绘颜料,并以之在瓷器的坯体上彩绘纹饰,然后罩上一层薄薄的透明釉,入窑经高温一次性烧制成瓷。
“五彩”不是指五种颜色,它含有“多”义,实指五彩缤纷之色。
3、文人画
文人画是中国画的一个流派,泛指文人、士大夫的绘画,萌芽于唐,兴盛于宋、元。
文人画的艺术特点是:“画中带有情趣,画外流露思想,具有文学性、哲学性、抒情性,多取材于山水、花鸟。”
下面我以自己的创作实践,谈谈文人画在釉下五彩陶瓷装饰中的应用。
对文人画在釉下五彩陶瓷装饰中的应用的探索,通过实践,我感悟最深的有二:
其一、瓷画与国画同源,在瓷上作画,无论是山水,还是花鸟,都可以运用国画的理论和技法。比如谢赫在《画品》中提出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六法论”;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的山水构图理论——“三远法”;历代山水大家探索创造的表现山石树木之脉络、纹路、质地、阴阳、凹凸、向背的“皴法”;文人画提倡的“以书入画”的创作理念和“诗、书、画、印相融”的构图形式;花鸟画的白描法、双钩填彩法、没骨法、写意画法(文人画提倡的“以单纯而概括的笔墨来表现对象之精神意态,不求形似求神似”的画法)。
其二,遵守绘画理论家和画家们都特别注重的“立意为先”的创作理念,这点极为重要。列举几位大家的教导: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大意而归乎用笔。”
王维在《山水沦》中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
仲仁(华光和尚)在《画梅指迷》中说:“画梅全诀,立意为先。”
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说:“作画必先立意以定位置,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古则古。”
前辈的教导告诉我们,“意”决定了画的品质。我个人认为,“意”能反映作者的品格和精神。有人说“中国画画的是思想”,我的理解也是指画之“立意”。
那么,意从何来呢?我自己的实践体会是:1)先立品。王昱在《东庄画论》中说:“学画者先贵立品,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否则画虽可观,却有一种不正之气,隐跃毫端。文如其人,画亦有然。”人品正,画意则正,才能产生正能量。2)提高个人修养。修养,关乎画作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内涵,关乎画作的意境。3)深入现实生活,提高对社会和大自然的认知度。认知越深,表达画意越准确。
介绍两件我将文人画运用于釉下五彩陶瓷装饰的作品:
1、釉下五彩山水瓷板画——《轻舟已过万重山》
此作,以诗入画,取意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此作的构图采用了“高远”和“深远”两个角度,学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营造山水大气磅礴之势。为了映照李白在诗中流露的畅快、兴奋的心境,我采用了大写意手法表现巍峨高山;为了体现“轻舟”的迅疾,我将“轻舟”掩映于高山、江水、云雾间,只现风帆。
此作,以我之畅快淋漓的笔墨情趣,呈现了诗的意境。
2、釉下五彩花鸟瓷板画——《出淤泥而不染》
此作,取意周敦颐的散文《爱莲说》。作者在文中以莲自喻表达自己特立独行的高尚人格和清廉之志。文中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对社会风气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传递了正能量。
此作的构图采用了“平远”角度,形成“广角镜头”的视觉。画中物象写意为之,千姿百态的荷花以书法笔意写出,形态各异的荷叶以徐渭泼墨大写意法成就。红色的荷花、墨色的荷叶、碧色的水塘相映成趣。
其实,将文人画运用于陶瓷装饰之中,民国时期景德镇的粉彩瓷已有很高的成就。民国时期的“珠山八友”成员王琦(专攻人物)、王大凡(专攻人物)、何许人(专攻雪景山水)、汪野亭(专攻山水)、毕伯涛(专攻花鸟)、程意亭(专攻花鸟)、刘雨岑(专攻花鸟)、徐仲南(独画竹)、田鹤仙(独画梅)、邓碧珊(独画鱼藻)以粉彩技艺在瓷上画文人画,开创了陶瓷装饰诗、书、画、印相融的崭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景德镇陶瓷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陈衡恪先生认为:“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我以之为标准,并正在为之发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