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光
有的爱好,会像一束光,照进现实生活,甚至照亮前路,给人带来无穷的乐趣和满足感,让生活甚至人生都变得更为丰富、幸福起来。对陆芳(图 1)来说,拼布不仅是一种爱好,更是一贴“良药”,治愈了许多人生中的低落时刻,成为抚慰心灵、陪伴生活的重要伙伴。
“走出悲伤的良药”
与拼布相识时,恰好是陆芳情绪低落的时候。是时,刚经历亲人过世的陆芳,处于巨大的悲痛中,整个人心情沉闷、萎靡不振。后来,陆芳在北京遇到了金媛善老师,看到金媛善老师的作品之后,陆芳说,金老师的作品就像一束光一样照进了她的心里,她立即被深深吸引。
“跟金老师的交流谈话让我想起了过世的母亲。小的时候我非常调皮,常常好好的衣服裤子穿着,出去玩儿一趟就破洞烂衫地回来了。母亲会随手找块儿布头,拿起剪刀随便剪几下,再飞针走线一会儿,破洞的地方就会出现一朵小花,有时是贴布做的一只小狗。因为衣服上常常有这样的装饰,去学校还会被同学羡慕和围观。而与金老师的相遇好像给我递来了一盏灯,引领我走出离别苦。于是我开始了我的拼布学习之路。拼布这时于我好像是一种情怀,是怀念,是安慰,是使我走出悲伤的良药。”
陆芳其实是刺绣世家,她从小跟母亲学刺绣,后来又自学服装设计。拼布仿佛是陆芳人生路上的一个必然,尤其遇到金老师,更将思念亲人之情和所学技艺综合到了一起。
“我觉得刺绣、服装设计和拼布之间是密不可分的。我原来侧重于刺绣与服装设计,拼布是我忽视的一个领域。尤其是刺绣,几乎都是从整块儿料子上做文章。从我学习拼布开始,我翻看了更多的史料图片,了解了更多的拼布历史。我们古代很多有名的服饰类文物都有服饰、刺绣、拼布相结合的特点,彰显工艺之复杂、色彩之丰富。比如有种刺绣方法叫堆纱,又称堆绫、贴绫、贴补绣,古代称为剪彩、堆纱、包纱、摘绫,我们现在最常的叫法是贴布缝(绣),也是拼布中特别常用的一种方法。所以有时候我们和很难把服饰、刺绣和拼布确定一条明确的界限。做拼布作品的时候,我经常会想如果在某个地方用刺绣的方法会不会更丰富更好看,而且我一直在琢磨着做拼布的衣服——我觉得可以将三者更好地融合。也一直在考虑做个拼布的服饰系列,希望以后能抽出更多的时间来设计和制作。”
“治愈心灵的良药”
因为疫情原因没有来得及毕业的陆芳,在疫情期间设计制作了毕业作品《生命树》(图2)。结合时间背景,那种特殊时期的禁锢感和希望感油然而生。
“疫情期间大家都被封锁在家中,不能出去亲近自然、走亲访友。看着空空荡荡的街道和一片灰蒙蒙的世界,我将我的作品主色调定为绿色——绿色的大地和绿色的树。绿色寓意着希望、安全、平静、舒适、生命、生机。这是我当时的希望,相信这也是世界上每一个人的希望和期待。”
“这其实是我的毕业作品,虽然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们還没有毕业。当时我们刚从北京上完最后一节课回来就疫情了,然后就被封锁在家。那时候也不知道要封多长时间。随着时间的增长,人的心里面就变得越来越浮躁和焦虑。
“设计这个作品的时候,其实我的技法并不是很成熟,虽然说在刺绣或者说在制衣方面比较娴熟了,但是在拼布方面,我确实还是一个新手。然后在构想的时候,一开始我就非常明确,就是要用绿色。因为特殊时期嘛,特别渴望绿色,又是在冬天,所以那段时间就觉得哪怕往窗外多看一眼,多看一眼绿色,心情也会好很多,所以就毫不犹豫地用了整个绿色系来做这幅作品,包括下面的大地我也是用的绿色。
“然后色块之间的拼接,用的是倒三针来进行装饰、点缀和固定。树叶是用贴布的形式,先把边窝进去,之后也是用倒三针来进行装饰和固定的,整体上就是呈现了一颗绿色的树。其实当时想表达的意思就是希望——生命非常可贵,要有希望。”
虽然生活难免遇到阴霾,尤其是人类共同面对的灾难,会让人有深深的无力感。但对个体来说,通过作品来表达心情,保持希望,不失为一种调整心情的良好方法,尤其做拼布等手工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路径,一种陪伴,让我们能够在一针一线的细致而踏实的步骤累积中,看到成果,找回信心和信念。
回到具体的生活,琐碎的日常时常会让我们陷入忙碌和焦虑而无暇其他,解压放松,在紧张中找回自己的兴趣和空间就变得非常重要。陆芳说,在大脑混乱无法思考的时候,她就会做钱形纹的方块儿(图3),而且可以一直做下去,不但能使她变得安静,还是减压的利器。不知不觉中,她就做了一大堆。
钱形纹方块儿是做钱形纹拼布重要的基础步骤,经过后续的拼缝组合,一幅钱形纹作品便得以呈现(图 4)
“去年我家青春期的大宝面临中考,压力大、焦虑抑郁,情绪很不稳定,今年我家小宝又生了病,我停下了手头几乎所有的工作,大量的时间都用在了陪伴孩子们的身上。今年大宝顺利上了高中,二宝身体也逐渐恢复。在这两年里,我陪伴了孩子,而拼布陪伴了我。每当夜深人静,孩子在默默地学习,我就在他不远处默默地做我的拼布。因为有妈妈的陪伴,孩子情绪慢慢平缓,逐步步入正轨,有勇气和信心向着他的目标前进。而我,因为有拼布的陪伴也不再焦虑。拼布使我舒适,使我精神放松,成为治愈我心灵的一贴良药。”
享受拼布,传承拼布
忙工作之外,陆芳还受邀到所在地的小学教授拼布课程。陆芳说跟孩子们一起做拼布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孩子们的奇思构想以及对拼布的喜欢和坚持,是陆芳每周去上课的极大动力。
一堂让陆芳记忆尤深的拼布课是教孩子们做樱花。陆芳准备了材料包,教孩子们缝一朵小樱花,缝好后粘在发卡或发箍上。孩子们在课堂上做完了就开心,试戴互戴不亦乐乎,有的孩子第二天还拿到班级里送给要好的同学。还有的孩子将作品带回了家里,径直送给自己的弟弟或妹妹。后来,孩子的妈妈跟陆芳反馈,这一件小举动拉近了家里两个孩子之间的距离和感情,因为有了第二个孩子后,妈妈对第二个孩子的关注度会相对更高一些,第一个孩子可能会有些失落和疏离,所以看到两个孩子亲密的场景,妈妈会觉得很安心。妈妈于是鼓励孩子继续好好上拼布课,还给孩子买了很多漂亮的手工材料,孩子在跟陆芳说的时候开心得不得了。这真是皆大欢喜。
“今年学校要申请省级甲骨文特色学校,学校的领导跟我商量,有没有可能将拼布与甲骨文相结合做一幅作品。于是我结合学校的校训‘兼爱如海,智行天下,设计制作了甲骨文拼布作品(图5)。
“作品长150厘米、宽70厘米,采用了底布织有龙形甲骨文文字的深蓝色真丝织锦缎,用贴布的形式将甲骨文校训贴缝在织锦缎上。先将甲骨文字一个笔划一个笔划地做出来,之后再用暗缝的方法缝在上面,这样在外面是完全看不见针迹的。当省检查团的领导们长久地驻足在作品前,细细地研究和观看,并且说传统的拼布艺术和甲骨文的结合是特别有意义和创意的事情,让我觉得传统拼布是一件特别值得推广和传承的事情。”
而在做集体作品时,同伴之间相互支持、共同努力为一件作品而贡献力量时,那种各尽其能又彼此扶持的过程非常动人难忘。
“在和金老师学习拼布之前,我很少接触拼布。而金老师的拼布班里又很多高水准的同学,大家相互学习交流,探讨拼布作品的图、色、技等各方面内容,让我的拼布有了飞速进步。我们的集体作品《四时诗》(图6)入围休斯顿国际拼布大赛,大家都非常高兴。这幅作品我负责部分的绗缝工作,当时我接到邮寄过来的作品,看到快递袋子上有一个磨损的大洞,满怀忐忑的拆开发现,从表布到中间的辅棉再到下面的底布被磨损了一个贯穿性的洞,心中的崩溃之情真是无法描述,脑海中闪过无数的问题,要重做吗,怎么补救……我手头没有材料,不得不求助同學们,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得到了同学们四面八方的支援:从太原寄来的小块儿辅棉,从广州寄来的底布……我重新拆了所有疏缝线替换掉有洞的表布,为了使辅棉上的洞补完不会看出和摸出拼接的痕迹,我用牵线织缝的方法进行织补,再拆换掉整块儿的底布,所有的修补工作整整用了三天,好在我多年的手作缝纫功底帮助我最后顺利完成了所有修补和绗缝工作。当快递顺利寄出传递给下一个同学,那种开心和满足的感觉,让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全国有那么多人痴迷拼布。”
平时,陆芳也会做一些拼布小物,既愉悦身心,又装饰生活,她还会将传统技法与拼布结合应用,尝试和探索在传统中做出新意。比如做拼布小手包(图7),小手包中间就用堆绫绣的技法做了个苗族特色的图案。
一直与真丝面料打交道的陆芳,也尝试了纯植物染色的麻布,并用它们做了茶盖和茶垫(图8)。
孩子们的拼布小玩宠(图9)自然更是少不了。
陆芳说,接触拼布、了解拼布之后,拼布带给她非常多的愉悦。她一方面会继续热爱拼布、与拼布相伴,一方面也愿意为拼布的传承和发展做一些事情,并且希望拼布人能够凝聚起来搭建一个属于国人自己的平台和体系,将我们的拼布发扬光大。而这,正是广大拼布人最为真挚的愿望,也是大家正在默默努力致力的事情。相信不久的将来,拼布会成为一个可以良性循环的事业,更多的爱好者可以轻松愉快地享受其中。
拼布是一帖“良药”,可以疗愈悲伤和焦虑;拼布还是一剂粘合剂,粘合并传递着亲友间的爱。传承拼布,享受拼布,感谢拼布人带来的美好,更感谢拼布带给我们的启发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