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沂蒙红色文化传播路径探析

2021-08-27 02:35张晓旭
艺术科技 2021年13期
关键词:传播路径新媒体价值

摘要:沂蒙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艰难革命战争岁月的产物,蕴含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极具中华民族特色的精神财富。现今,沂蒙红色文化的传播在新媒体时代面临外来文化冲击、传播渠道单一等多重困境,如何借助新媒体时代的契机传播、推广沂蒙红色文化,提升沂蒙红色文化社会认知度是当前弘扬红色文化工作的关键任务。

关键词:沂蒙红色文化;新媒体;价值;传播路径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3-00-02

沂蒙红色文化底蕴浓厚且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优秀革命红色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沂蒙红色文化起源于中国老革命根据地之一的山东省沂蒙革命老区,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了艰难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所形成的,历经新时代的发展形成以革命精神为核心的红色文化特质,独树一帜地屹立于中华红色文化之林[1]。在当前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类新兴文化的强势入侵致使沂蒙红色文化的传播遭受冲击,其文化气息的存在感逐步消失。因此应深入研究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规律,积极借助新媒体的新型传播方式,着力提升沂蒙红色文化的存在感,加快实现整个沂蒙革命老区文化的复兴和繁荣。

1 沂蒙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当代价值

沂蒙红色文化作为我国革命历史文化的典型代表,其基本内涵在从革命历史时期到新时代中国的长期实践中得到充实,红色文化资源内容变得更加丰富[2]。沂蒙红色文化是以红色革命精神之一——沂蒙精神为基础,以大众文化为实质表现形式的精神文化,它借以沂蒙精神为典型代表的精神文化、孟良崮战役革命遗址为代表的老区革命历史遗迹、以沂蒙小调为主的艺术文化等相关的物质文化集中展现革命历史时期沂蒙老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具有显著的本土红色文化特征[3],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弘扬和传播沂蒙红色文化具有深刻的当代价值。

其一,积极传播沂蒙红色文化有利于增强人民的爱国情怀,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我国红色文化的精髓为爱国主义,是个人与国家间情感的集中体现。沂蒙老区具有特殊的地理环境[4],老区人民在战争年代为革命胜利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数以万计的沂蒙儿女献身疆场,留下光荣的革命业绩和令人称赞的“沂蒙六姐妹”等革命英雄事迹,这些故事在中国大地上广为流传,无不彰显着沂蒙老区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沂蒙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外在表现。积极传播沂蒙红色文化有利于引发我国国民之间的精神共鸣,发挥维系群众爱国情感交流的纽带作用,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主义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偉大复兴大计贡献出个人的力量。

其二,积极传播沂蒙红色文化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自信,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助力。文化的发展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起着决定性作用,文化软实力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基础性指标[5]。在当前全球交流日趋频繁的趋势下,各种外来文化和新思潮逐步渗入我国各个领域,导致我国人民的价值观更加多元化,思想观念随时代不断变化,为了避免出现崇洋媚外、盲目追求外来文化的不当行为,必须提升国民对中华文化的自信。沂蒙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典型代表,积极传承该文化不仅有利于激发我国国民的文化自觉,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水平,而且有利于提升国民的精神面貌,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更好地完成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6]。

其三,积极传播沂蒙红色文化有利于革命老区经济的良性发展,推动当地现代化经济建设。文化是衡量综合国力的要素之一,也是带动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活力元素[7]。沂蒙红色文化以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为传承的载体,这些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产品,蕴含着丰富的经济价值。该地政府积极利用当地现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合理开发诸如大青山、蒙山旅游区等红色文化旅游区,整合当地红色民俗文化资源等优势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业,带动革命老区文化产业经济快速发展,这无疑会拉动当地的经济发展。由此可见,积极传播沂蒙红色文化会对现代化经济建设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2 新媒体时代沂蒙红色文化传播困境

其一,多元化价值文化的冲击严重阻碍沂蒙红色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在新媒体时代,随着全球交流日趋频繁,外来文化借助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互动便捷、推送及时等优势逐步渗入我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导致国民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随各类文化的传播不断发生变化,但是新媒体传播具备的信息数量庞大、传播随意性强等特点,加大了国家对传播信息内容的监控难度,容易出现对传播信息内容的监督不够及时、把控不够严谨的问题,导致网络平台上蔓延着大量违背主流意识的“灰色文化”以及一些不健康的思想[8],这类不良文化不仅会导致我国红色文化的传播面临多元化价值文化的挑战和冲击,弱化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和国民的爱国情怀,而且会对我国国民的价值评判标准产生消极的影响,进而严重影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9]。

其二,传播渠道单一且创新性不足,影响沂蒙红色文化的传播进程[10]。新媒体时代是信息传播媒介多元化的时代,媒体融合是当前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潮流,符合受众需求。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宣传红色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沂蒙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在齐鲁地区甚至全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其传播仍主要依赖于同质化严重、交互性不足的报纸和电视等传统渠道与网络建立的单向融合方式,对于新媒体媒介如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直播、短视频平台的运用较少,传播方式单一、缺乏创新性,沂蒙红色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媒体融合仍不够成熟。除此之外,沂蒙红色文化尚未建立全面、系统的官方网站,群众缺乏了解沂蒙老区文化的便捷途径,不利于提升国民对沂蒙红色文化的认知度。

其三,沂蒙红色文化品牌打造力度不足,制约沂蒙老区红色文化的传播进程。在当前新媒体盛行的大环境下,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应充分结合当地革命精神资源和物质资源,借助新媒体大平台开发、推广自身的红色文化品牌以提升社会认知度,如全国知名的延安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区,该地政府积极利用延安当地文化资源,与旅游推广深度融合,打造出红色主题突出的旅游品牌[11]。就当前沂蒙红色文化专属品牌打造情况来看,其仍与“延安红色文化”等红色品牌存在一定的实力差距,缺乏独具沂蒙文化特色的传播品牌,存在红色文化品牌意识创新性不强等问题。随着当前许多红色文化旅游区依托当地文化基因库并借助新媒体技术开发红色文创产品,沂蒙老区的文创产业也逐步发展,但当地红色文创产品仍以与沂蒙特色农产品结合的旅游商品为主,并没有形成独具沂蒙特色的品牌效应。

3 新媒体时代沂蒙红色文化多元化传播路径

其一,加大对媒体信息的监管力度,营造健康的文化传播环境,更好地推进沂蒙红色文化的传播工作。首先,我国相关管理部门应适时制定、出台相应的新媒體环境管理规定和法律法规,为整治新媒体环境提供可靠、真实的法律依据。其二,要加大整治新媒体环境的力度,严格筛查新媒体平台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实时追踪信息传播的完整过程,及时处理并严厉打击传播负面信息的行为,避免“灰色文化”等不健康思想在新媒体平台传播,鼓励各媒体平台制作相关的红色文化展示、推广平台,为沂蒙老区文化宣传打造健康的媒体传播平台[12]。与此同时,应重视各类主流媒体的网络舆情动向,充分整合沂蒙老区红色文化内容,积极发挥主流媒体的媒介作用,通过录制宣传沂蒙老区红色文化的视频、网络主播实地直播介绍等渠道开展推广工作,着力提升人们对沂蒙老区红色文化的认知度。

其二,创新沂蒙红色文化传播方式,积极开展多渠道、全方位的传播工作。要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工作,促进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主动向网络新媒体融合的方向发展,以开拓传播沂蒙老区文化内容的传播平台和路径,发挥传统媒体与现代新媒体相结合的传播合力作用[13]。当地文化部门应积极挖掘、整合沂蒙老区红色文化资源,构建系统化、专业化的沂蒙红色文化官方网站,运用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在官方网站设立沂蒙红色文化网络体验馆等智能化应用,为访客提供智能VR体验,使群众可以通过互联网更便捷地了解沂蒙红色文化,以构建立体化新媒体传播格局,对于提升沂蒙老区文化的知名度产生积极的带动作用。除此以外,要不断创新如公众号推送、微博视频直播、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媒介的运作方式,针对社会中不同的群体需求,围绕沂蒙红色文化制作成短视频、微电影、文章等形式并投放至新媒体环境中,使国民可以了解沂蒙红色文化,更好地感知中国红色文化的魅力[14]。

其三,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打造沂蒙红色文化特色品牌,不断提升沂蒙红色文化的社会影响力[15]。国家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红色旅游已成为推广、传播老区红色文化的一张好牌。沂蒙老区当地政府应深入研究和整合独具特色的沂蒙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内容,以沂蒙精神为根,创新性地打造具有沂蒙特色的红色旅游发展品牌,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特色文创产品,如将当地特有的石磨等工具制作成小玩具进行推广,可以起到间接性推广沂蒙红色文化的作用,提高群众对于沂蒙红色文化的体验感。除此之外,宣传营销是提高沂蒙红色文化品牌知名度必不可少的工作,在品牌的整体规划和品牌标志的设计中要凸显沂蒙老区的文化特色,以鲜明的品牌形象展现出沂蒙老区文化的内涵和特色,逐步扩大沂蒙品牌的效应,提升沂蒙老区文化的社会知名度。

4 结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充分利用好各地红色资源,积极发扬红色传统以便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沂蒙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是革命战争年代沂蒙老区人民留下的珍贵物质、精神财富,是激励新时代人民砥砺前行的强大力量。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沂蒙红色文化的传播工作面临着新任务、新要求,对此我们应精准施策,积极借助新媒体优势增强沂蒙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加快实现沂蒙革命老区文化的繁荣兴盛。

参考文献:

[1] 徐木兴,夏侯文鑫.新媒体时代沂蒙精神政治传播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6(03):317-324.

[2] 胡晨晨,邵珠春.多元化传播模式下沂蒙精神的传播策略研究[J].文化与传播,2019,8(01):9-13.

[3] 张嘉炜.网络短视频传播中的乡土文化发展研究[J].汉字文化,2020(14):46-47.

[4] 韩鹏云.国家整合乡村的运行逻辑与路径重塑[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04):17-26,156.

[5] 管明龙,李冬阳,赵业辉.全媒体时代沂蒙红色文化创新推广研究[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20(04):65-66.

[6] 彭茂鑫,王梦凡.沂蒙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25(06):99-103.

[7] 崔禹,张效梅.跨文化视角下河北省红色文化对外传播路径研究[J].今古文创,2021(18):103-104.

[8] 李政锴.赓续与新拓:河北红色文化的时代意蕴与实践路径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1,19(02):78-81.

[9] 张丽,陈俊.融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探究[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9(03):94-98.

[10] 卓玥.自媒体时代下红色文化的传播困境与突围[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0,22(05):25-28,42.

[11] 韩鹏云.农业现代化治理的实践逻辑及其反思[J].宁夏社会科学,2020(04):67-76.

[12] 付小颖,王志立.视觉重构:数字化传媒时代红色文化传播的困境与突破[J].新闻爱好者,2020(07):75-77.

[13] 叶霞.沂蒙精神在齐鲁文化“走出去”中的对外传播研究[J].出版广角,2018(20):83-85.

[14] 吴艾杭.新媒体视域下地方红色文化的传播与弘扬——以海陆丰革命老区为例[J].视听,2021(05):176-177.

[15] 张小玲.福建省县级融媒体中心红色文化的传播现状——以福建省各县(市、区)新闻网红色文化专栏建设情况为例[J].传媒论坛,2021,4(11):30-31.

作者简介:张晓旭(1998—),女,山东淄博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农村社会发展。

猜你喜欢
传播路径新媒体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传播的路径研究
都市报传播城市文化的创新路径
新媒体时代科普类微博的传播路径探析
“给”的价值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网民介入公共政策传播的路径及其风险规避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