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余海
[摘 要] 印刷色彩学涵盖较为广泛的内容,是深入学习印刷原理、图像处理的基础,只有对印刷色彩所具有的规律掌握后,才能够完成对印刷品的多元设计,其与生产、制作等多个环节有着较为直接的联系。为此,中职学校开始审视以往课程教学的成效,鼓励教师对授课方式进行切实有效的改革,让学生在新颖且不失约束的环境中把控印刷色彩的理论及操作要点,通过多样化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巩固,带着极强的分析能力进行印刷品色彩的设计。
[关 键 词] 中职;印刷色彩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6-0208-02
新时期下,若想让印刷色彩学课程教学凸显出较好的成效,应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将以往的不足做相应的弥补,将课程资源做好深挖等,使授课方案得到丰富,学生才能饱含热情地参与其中,释放出自身的个性特点,对色彩的判断和应用做到心中有数。笔者从事印刷专业中职教育多年,对印刷色彩学的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有了一些思考。笔者认为在中职印刷色彩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带着长远眼光对教学的一些内容进行相应扩充或缩减,将授课方案进行有方向的调整,同时拓展网络平台来延伸授课范围,使时间得到有效分配,更要借助考核的改革助力学生在新时期下的全方位成长,构建高效印刷课程教学。
一、中职印刷色彩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首先,教学法虽已进行了改革,授课方案也与之前不同,但中职生的整体能力较为薄弱,只愿意去接受课堂中传递的书本内容,却不能独立进行后续的探究,故凸显出一定依赖性,使之成为课堂的“配角”。
其次,中职教育已开始融入素养类课程,使学生带着极高人文品质参与未来的工作,故为配合各学期整体安排,将时间进行重新分配,将专业课程时间缩短,但教材并未做出相应调整,在授课时,没有足够多的时间让学生将脑中想法实现,热情逐渐消散,授课成效甚微。
最后,教师会借助不同的PPT课件来进行印刷色彩学的授课,利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完成色彩对比与后续设计等。此时,部分教师没有权衡传统授课与多媒体间的关系,在单一授课方式下让中职学生形成不同程度的倦怠情绪,同时因PPT课件中涵盖的图文较多,而使学生无法紧抓其中关键部分,呈现出盲目性,也缺少双向互动。
二、中职印刷色彩学课程教学的改革对策
(一)巧用小组模式,强化综合素质
中职印刷色彩学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解读手段将书本内容进行精准化传递,但应结合中职生在成长中凸显的个性差异,使之在被尊重中“乐学”,在自由且不失规范的环境中“善思”,应对以往探究性不足的问题,构建出新时期下的高效课堂。在改革中,教师放低姿态,尊重中职生的差异,巧用小组模式来进行知识的探究。具体而言,一是秉承“组内异构”的原则,将学生分成4~6人的小组,将能力不同的学生打散,同时又以“组间同构”为主线,将其均匀分配到小组中。二是结合印刷色彩学的授课进度,设计PPT课件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对色彩规律进行很好的掌握,能够精准辨识相近颜色等。三是鼓励小组对心中疑问进行探究,通过问答和动手等方式针对每位组员的疑惑进行科学解答,使之不再去死记,在寻找答案时便将教师传递的内容吃透。四是教师在各小组间走动,对思路受阻的部分进行点拨,使小组可从多角度去看待印刷色彩学问题,做到“善思”。该改革方式下,中职生能够在平等高度去接受知识,也能带着问题意识去探究,使之“乐学”,同时在与组员进行沟通时又强化其原有的交际能力,展现其不同的交流风采,让合作凸显融洽与默契,形成团队意识,使其综合素质达到最大限度提升,为后续印刷色彩学的实践埋下伏笔。
(二)借助实践环节,锻炼编程能力
实践环节能够让学生将大脑中的想法实体化,故教师应该带着先进理念在紧凑的课程安排中设计不同形式的实验,满足其操作的真实需求。笔者对德国印刷色彩学的实验方案等进行深究,发现实验比重极大,而国内却略显不足,故以此为切入点来进行授課的改革,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实验中去消化所学的诸多内容,让其在操作时完成复杂化的分析,将处理色彩问题的整体能力进行最大限度提升。与此同时,笔者还借鉴美国大学将实验与理论进行对分的做法,使实践环节能够与中职生的真实需求相契合。因印刷色彩课程涵盖极强的分辨能力,与学生所具有的人眼色彩感觉相联系,还涉及色度、色差等多个内容,故教师重视每一次的实验设计,将所需知识点融入实验中,让学生轻松完成内化并准确运用。例如,在解读完颜色属性的内容后,巧用实验让学生吃透颜色属性。首先,任意挑选无规则的印刷样张;其次,将各色块进行裁剪;再次,将其规律摆放;最后,进行点评。简单的实践却蕴含着概念、技巧等,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物体的对比中去感受颜色三属性,将书本内容与之结合而能够进行精准分类,产生成效感,迫切希望参与更多实验。教师随之组织后续实验,使学生可以借助自身语言对颜色进行描述、复制和辨别等,将知识点结合,从而在大脑中形成牢固的知识结构。
(三)挖掘课程资源,拓展改革途径
信息时代下,教师应依托多种不同技术的优势将实物展示、人机交互、虚拟动画等与印刷色彩学课程进行结合,使改革途径得到切实有效的拓展,更能将课程资源进行相应调整,给中职生带来与时代需求同步的内容,使之饱含热情地参与课堂活动,提升印刷色彩学的授课成效。例如,在解读孟塞尔内容时,笔者选用实物展示手段,将印刷样张、孟塞尔颜色树、色温检测条等带入课堂供学生进行多角度对比和实验等,吃透所学的内容,无需再死记。又比如,在解读视觉现象等内容时,笔者巧用人机交互来完成授课,借助Flash、PhotoShop等软件让学生可以把控颜色三属性和描述方法等,尝试进行印刷模板的设计。教师还可以依托学校支持,在安全前提下组织印刷厂、商超的参观等,让学生将新旧知识结合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一方面可使之感受到自身能力不足而无法进行疑惑解答,迫切希望在课堂中获得所需技能,萌生自主性;另一方面让其看到印刷色彩课程的独有价值,对自身进行精准化定位。教师通过互联网等对课程资源做到相应丰富,配以多媒体和不同软件等使授课呈现出独有风格,燃起学生的参与热情,为改革带来助力。
(四)构建网络平台,展现改革风采
新时期下,中职学校对校园网络进行了完善,让师生能够从校园网资源的部分板块中去寻找所需课件或资源等,可依托其中的链接进行课下学习。对于印刷色彩学的授课流程、学期安排、实验课程等在校园网进行展示,让学生能够带着自律性去参与。除此之外,学生也可以匿名方式进行论坛的讨论,将心中疑问或困难做到有针对性的解决,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也迎合其成长中的心理需求,能够带着主动性参与后续课堂活动,凸显出改革后印刷色彩课堂的风采。教师在已构建出的网络平台上上传微课内容,满足学生多层次的需求,使其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性观看。教师还可迎合学生真实喜好,通过网络进行测试,亦可在互动中了解学生的真实能力及掌握进度,通过后续的分析来设计新的授课方案,同时融入改革特点,有针对性地调整,留下足够的实践时间,让印刷色彩学课程的魅力彰显。
(五)注重考核改革,实现全面发展
教育应与社会需求做到极大程度的契合,而人才也需呈现出多元化,故教师带着先进理念,打破以往陈旧的授课方案,注重考核与评价等环节的创新。正常来讲,一般的考核多以期末考试来完成,配以学生的真实表现来进行评价。因期末考试的比重较大,学生只注重考试之前的突击努力,却忽略平日巩固,故无法对其真实的能力进行相应展现,与教学成效有一定差距,那么应进行各环节改革。具体而言,一是对考核进行多角度审视,融入实验报告、自学成效、小组配合、网上互动等多个内容,使考核呈现出综合性,能够对中职生做到全面且科学化评价,同时对其进行督促而形成终身习惯,也是将改革做到细致化落实,凸显出极强的公正性。教师在新评价环节下改变以往看待中职生的角度,能够总揽全局而完成公平的评价,呈现出信服力。二是结合期末考试的需求,将考核所需的部分做到相應提取,以多种不同主题来进行多角度讨论,使之能够在个性化方式下对问题做到相应解决,让其将印刷色彩知识进行精准化选用。教师还应通过点拨让学生用自身喜爱的方式获取所需资料,无需依托死记来完成,做到全方位成长。改革后的考试及评价方法能够让学生正视自身不足,继而有方向地进行弥补,对印刷色彩内容做到吃透,核心素质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新时期下,中职教师带着前瞻性思维对印刷色彩学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将书本内容做到精准化传递,同时通过双向互动、多样化的实践活动等,让学生饱含热情参与其中并看清专业的前景,继而带着自信表达出心中所想,释放出其宝贵的创造力。当代学生在课程的改革下带着极强的合作精神,能够将掌握的技能与工作做到最大限度的结合,给企业带来新的动力。实践中,教师应站在中职生的角度去设计授课方案,借助多角度点拨,使中职生对色彩进行准确辨识,将整体的授课质量做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楚高利,宋杨辉,宋雪芳.应用型本科《印刷色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广东印刷,2019(1):49-51.
[2]张世佳.中职学校印刷色彩学的教学现状及反思[J].印刷杂志,2018(11):52-54.
[3]张林林,王旭红,龚修端.印刷媒体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标准建设的研究:以《印刷色彩学》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25):263-264.
[4]郁智宏.应用微课解决《印刷色彩》教学中存在的难题[J].教育现代化,2018,5(11):90-91.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