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波
[摘 要] 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往往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要想创建出一套切实可行且符合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应课程体系,就要进行广泛的调查和研究,认真听取行业专业以及优秀教师提出的宝贵意见,同时结合相关职位的实际需求,根据行业技术标准以及相应职位的标准,和同行业企业之间展开合作,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开发“工学结合”的项目化课程。基于此,首先分析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研究建筑工程施工专业项目化课程开发的相关策略,以期能够对建筑工程施工专业项目化课程的开发起到一定借鉴意义。
[关 键 词] 建筑工程;项目化;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6-0060-02
一、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
长久以来,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的开展都是采取课堂教学和参观实习相互融合的教学模式。然而伴随着近些年来各种新型材料、新型技术以及新型工艺的快速发展,学生无法及时了解这些新型工艺和材料等,而传统的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参观实习的机会很少,此种状况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仅仅停留于理论层面。因此,为了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更加良好地应用理论知识,突出实践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需要对教学模式作出改革,开展项目化课程开发。
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项目化课程开发的相关策略分析
(一)确立项目化课程开发流程
项目化课程开发的首要工作便是确立相应的开发流程,具体可根据如下方式实施课程开发:结合建筑行业职业标准确立相应岗位所应具备的能力—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典型工作任务—针对典型工作任务实施分析并确立行动领域—确立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开发学习领域并确立学习领域对应的课程标准—设计学习领域课程学习情景。
(二)将职业能力培養作为核心,创建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的专业课程体系
1.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建设的内容
要想促进国家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务必要对实际教学质量予以高度重视,为了和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相适应,应努力探寻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教学模式,对工学结合的人才培育模式加以创新,提高实际教学效果,与专业发展相适应。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建设中包含将建筑施工设计方案以及施工过程当作基础打造符合岗位实际需求的课程体系。需要建立一支具备较强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兼具较高教学水平的“双师型”结构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师队伍。创建集职业技能培训、技术研发以及专业教学工作于一身的学校综合型实训基地等众多相关内容。
2.分析职业岗位能力是创建以工作过程为基础课程体系的前提保障
要想更加良好地对建筑工程专业技术课程的教学环节进行把控,培养学生能够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并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通常可以从理论基础知识充足,强化“工学结合”的教学观念着手,深化建筑工程专业技术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所应具有的能力加以分析,具体包含如下几个方面:具有工程建筑施工方案的设计能力,具备一定的方案表现能力,工程施工方案的投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构思工程设计方案和空间造型设计方面的能力,熟练且精准地进行工程施工图纸设计的能力。
(三)努力探寻且重视运用新型教学方式及手段
以往学校教学活动的开展中,通常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被动听讲,很难参与到教学实际中,学生通常难以集中精力,因而难以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探寻全新的教学方式是十分必要的。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极为良好的教学方式,该种教学方法可以令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相关的教学活动中,也就是将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有机结合起来。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根本是教授学生处理问题的办法,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并从中收获全新的学习方法。实际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教师起到主导作用,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将重点知识作为索引,从学生的层面出发讲解专业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给予学生相应的引导,让学生主动思考,教师抛出一些问题,并对学生进行点拨和指导,令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答案,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索精神,如此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需要大力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并在具体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中融入问答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不同方法,让学生独立自主思考,在学习中发挥主动性,达到培养学生职业技术能力的目的。另外,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教师也要大力应用多媒体课件等各种现代教育技术,同时实现和传统教学训练方式的有效融合,加大实际教学容量,令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和具体,使学生的感观得以充分调动,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会更为主动,有效改善了实际教学效果,提升了课程教学效率。例如,针对一些比较抽象的建筑工程过程,教师可以将其制作成动画,如此能够更加直观地将其中所涉及的重点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但达成了相应的教学目标,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众多工程图片和有关的工程资料融入实际教学中,可以令教学内容更加新颖,教学内容也会更为丰富。另外,针对一些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可以利用计算机对其加以模拟,这样抽象的知识会更加具有直观性。例如,工程力学中土的破坏形式、结构形式及其部分实验的过程等内容都能够通过动画或是视频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眼前,如此为教学提供了方便,知识也变得更加生动具体,更加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有效吸收。
(四)建筑工程施工專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可以选择的职位,利用针对每个地区建筑行业相关企业的调查和研究,和企业专家一同针对职业工作中涉及的内容和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沟通和讨论,依照该专业职业资格相应标准,由企业专业、专业领头人以及优秀教师构建小组一同进行探讨。
根据工程施工人员、安全负责人员、工程造价管理人员、质量检测人员等职业能力的实际需求,将“能力本位”作为导向,对每个工作职位涉及的工作内容及任务进行具体分析,促成以能力本位模式为基础的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相应工作任务,为了实现与课程开发后续相关工作之间的良好连接,需要将这些任务进行分解,并作出简单地描述,对其加以整理,使其成为几个典型的工作任务。对典型工作任务加以研究和分析,利用和专家的进一步交流确立出相应的行动领域,结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相关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发展路径,众多典型工作任务以及工程项目施工人员、项目安全管理人员、造价管理人员以及质量检测人员等职位能力的实际需求确立出比较典型的工作任务,并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由企业专家、专业领头人以及优秀教师构建小组团队一同进行探讨,总结确立众多行动领域。
结合相应行动领域进行学习领域课程的设计,创建全新的专业课程体系,由专业领头人和课程开发专家构建小组团队,更加深入地对典型工作人员加以研究和分析,针对行动领域实施教学论,基于学生实际情况、基础知识储备以及具体执行要求等众多方面,解构原本的专业课程体系,结合职业发展以及认知规律,更为深入地重新构建行动领域,将其转变为专业领域课程,学习领域课程的创建需要与工作过程的行动领域相契合,这样更加有助于学校教学和具体工作之间的有效融合,各个学习领域也会是比较完整的工作过程。
执行“教学学期和企业生产周期同步,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的人才培育模式,不再受限于以往课堂教学结构,根据企业生产周期对教学进行实际安排,在实际的企业生产环境中开展教学活动。针对混凝土施工、钢结构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专业的学习可以将相应的教学活动地点设置在企业工程施工现场,令学生感受真实的生产环境,在其中学习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相关知识。与此同时,需要设立专业学习领域、公共学习领域以及延伸学习领域,促成更加具有系统性的课程体系。
针对该专业项目化能力各相关模块需要实施科学链接,令学生实际学习中所接受的工作任务更加与实际工作过程相接近,合理地模块链接可以使学生知识体系单一的问题获得良好处理,这样学生在项目化任务的推动下,便可以实现和建筑行业相关工作职位之间的横向关联。
总而言之,针对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体系实施改革是今后建筑专业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同时亦是教学工作开展的重点与难点,唯有逐步进行研究和探索,方能使专业课程体系更加完善。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知识的转化当作重点,并培养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迅速适应岗位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翁光远,郗锋,李青芳.建筑工程施工专业项目化课程开发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2):59-61.
[2]王鸿,张昆.建筑工程施工专业项目化课程开发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1).
[3]薛梅,邹士举.建筑工程施工专业项目化课程开发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36).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