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益平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市场营销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子商务产业迅速发展,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出现井喷。大部分中职学校都会开设电商专业,但由于人才培养工作难以和高速发展的电商产业与时俱进,易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社会需求。尝试通过分析当前中职电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不足,提出在国家大力推进校企融合的背景下,进行相关革新的经验和建议。
[关 键 词] 校企融合;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8-0226-02
当前,互联网技术已经应用到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商品市场的营销模式也与时俱进发生着深刻的变革,电子商务产业不仅应运而生,而且在诞生后无论方式、资金还是规模都在发生着核聚变式的急速发展。伴随着产业的发展,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呈现井喷式发展。为顺应时代需求,大部分中职学校开设了电商专业。
由于电商专业具有产业迭代升级快、知识领域跨界多、实践技能要求高等特点,中职电商专業建设相对于电商产业发展而言,存在人才培养目标滞后、教学模式传统、学生实践能力薄弱等不足。实践证明,在中职电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合作开展协同育人已成为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链接”。中职电商专业人才培养应当走产教融合的道路,将电商企业和人才引入校园,直面当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对人才培养的路径进行优化与改革,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初、中级电子商务专业技能工作者和人才。
一、当前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的剖析
(一)人才培养目标强调“复合型”
电子商务产业是一个分工细密、边界多重的新兴产业,它所需人才有三类:“一是承担产品配送、销售、推广等业务的应用类;二是负责电商网站规划、创建、维护的服务类;三是负责商贸系统的策划、运行、协调和管理的管理类。”[2]中职电子商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力图将学生打造成同时具有综合三类能力的复合型技术人才,课程设置的综合性过强,专业能力培训的复杂度过大,这些都超越了中职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与基础,最终难以真正实现培养目标。
(二)专业教学实施支撑力较薄弱
专业教学的依托主要是教材和教师,当前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教材一般使用国编或省编的统一教材,这些教材一般是两年修编一次,相对于日新月异的电子商务产业而言,教材建设工作长期处于滞后状态,学生学到的知识落后甚至是极度落后于社会现状,也就造成了人才培养的滞后;同时,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许多都是跨专业转型甚至是转行而来的,本身专业能力不足,参与专业化培训尤其是紧跟电商产业发展状况的专业培训机会不多,师资力量的短板也制约着学校人才培养能力的发挥。
(三)产教融合育人合作力水平低
中职学校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既要求学校通过校内实习实训让学生具备电子商务实操的基本能力,更要通过学校与电商企业、个体的合作,让学生的技能得到实际电商环境的检验与提升。但就当前中职学校电商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而言,校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水平尚在低位运行,电商企业(个体)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和教学的深度不足,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参与制订、校企合作开发教材资源、师资力量的共通共融、学生职业能力证书体系共建等合作工作的力度都有待提升。
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作为专业内容日新月异变化的新兴专业,专业建设与发展的生命力必然来自市场,走出校门融入市场、打开校门迎入企业进行产教融合是必由之路。“产教融合教育模式是指职业院校与企业相互融合,共同培养人才,实行职业院校与企业‘双主体的育人模式。”[3]因此如何将产教融合在电商专业人才培养中切实落实,让企业发挥与学校协同培养自己所需的人才,推动学校人才培养实效,是中职学校应当探索的问题。
二、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途径改革的探索
(一)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发挥企业引领性作用
人才培养方案是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的刚性纲领,要改变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关起门来“闭门造车”的局面,就要真正引入企业参与,建立由学校教师、政府代表、产业专家、企业代表(考虑到电商专业个体经济比例较高的现状也要邀请个体创业典型)共同组成的专业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共同制订适合地区电子商务产业发展需求,符合电子商务行业职业能力标准,契合学校专业建设现状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作为专业建设的总指导,要根据电商专业高速发展的实际情况,做到每年度进行修改论证与调整。
学校要与企业紧密合作,做好前期学校电商专业软硬件条件、地区电商产业现状和人才需求紧迫点的调研,在电子商务人才三大门类中确定好自己学校电商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类别,并由此与合作企业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框架内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精准性和适用性,保证电商专业学生能够通过学校学习获得进行产业职业活动的有效技能。
(二)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由产教融合共同进行
课程教学资源包括教师进行教学、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方面面,中职学校和合作企业双方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学校要强化电子商务产业的理论研究与教学,企业要着力提供教学实践方面的便利条件,通过产业参与教学发挥最佳合力。
鉴于中职电商专业教材相对产业发展状况明显滞后的实际情况,企业与学校可以共同开发新颖的符合专业育人需求的创新型教材。例如电子商务实务课程讲授“网上创业”部分时,针对教材理论性较强、实操性较弱的不足,教师可以与合作企业的电商骨干员工共同开发“网店建设与运行”工作手册式教材,设置销售方向的确定、电商平台的选择、网络店铺的申请与经营、网络店铺的装修、网络店铺的推广、网店营销的“陷阱”预防等工作项目,由专业教师、企业骨干、学生共同在傳授知识、实践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建设成功与产业发展最新状况相吻合,且具有较强实操意义的校本式教材。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伴随着网络营销方式的不断变化和升级,在这部分内容中,与电商行业个体创业典型合作开发了“微店创业”“直播带货创业”的工作手册式教材,弥补了中职电商教学中教材滞后带来的困局,教材的适时性不仅保证了教学内容的时效性,也增强了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性,取得了“一石多鸟”的成效。
产教融合共建教学资源,对于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而言,另一个突出的合作点就在于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作为中职学校基本配备的专业大类,大部分学校仅仅只能提供电商专业实习机房,提供网店开设的模拟环境,这对于培养学生成为三大类电商专业人才而言是十分欠缺的。通过产教融合,电商企业或者个体电商商铺建设成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能够为学生提供产品配送、产品推广、商贸系统管理等学校难以提供的实习条件,从而使学生拓展专业视野并增强专业能力,推动他们选准适合自己个人未来就业创业的电商细分领域学习方向。
(三)人才培养教育模式校企双主体协同推进
中职电商专业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重点应该落实在校企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改革,实现教育链、人才链的贯通。学校要正视传统教学模式理论强于实践,于学生技能培养不利;师资队伍知识与能力状况滞后,难以适应培养学生最新专业技能知识需求的现实不足,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弥补自身的不足。
在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中,笔者所在学校的工艺美术专业已经成功创出“学院+工坊”的现代学徒制模式,这种模式下的双师制教学对于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理论和技能能力大有裨益。笔者根据中职学校所在地,设有规模型电子商务企业,但是传统产业紫砂制造业产品电商平台销售、微店销售和直播带货销售多途径个体化电商销售方兴未艾的区域产业发展特性,在学校和系部的大力支持下,将个体电商行业典型引入课堂教学,尝试电子商务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取得了明显优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例如在“直播带货销售”的校本化创新课程教学中,笔者与当地紫砂产品直播销售网红共同进行知识传授,笔者负责直播销售兴起背景、粉丝购物心理分析、直播平台选择等相对偏重理论的课程知识传授,直播网红负责直播团队的构建、直播设备的准备、直播带货中与粉丝客户的沟通技巧、紫砂壶产品的拍摄与录像技巧等实践操作指导。在“双导师制”的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巧共同学习,学校教师也在与直播网红共同教学中增强了自己的专业技能教学能力。
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教学评价的改革。产教融合在中职电商专业中的开展,学校可以引入电商企业(建设有电商销售渠道的企业、建设有网络营销团队的电商个体)参与对学生的评价,更精准地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后续发展。例如以上所说的直播带货课程“双导师制”现代学徒制试点中,可以由授课导师通过组织网络直播带货的形式,根据行业业绩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能够使电商专业学生了解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更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调整和完善。
中职电商专业作为一个不断革新内涵的“老”专业,其在国家大力倡导产教融合的背景下进行人才培养方式改革,还有诸多层面的可探索之处。如学制上是否可以改变前两年半在校集中学习,后半年入企实习的“学习—实践”的单程式学制模式,学习英国职业教育中“学习—实践—学习”的螺旋式学制,保障学生在企业实习中的困惑与问题能够得到理论上的解决,甚至形成影响产业发展的创新思维与成果。总之,在改革的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出发点,突出电商企业或个体的引领作用,寻得校企联动、产教融合的最佳效能点。
参考文献:
[1]张灿.基于产教融合的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0(10):126,165.
[2]蔡呈祥.基于产教融合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电商学院为例[J].职业,2020(16):38-39.
[3]唐艳.论产教融合模式下职业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业,2020(12):58-59.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