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陆军
[摘 要]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科技创新的要求更高,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更大。技进乎道,工匠精神是决定一国技术水平的根本,而工匠精神的培养应该从青少年时期抓起。在中职阶段加强工匠精神教育对于我国跃升为制造业强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中职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融入工匠精神,让青年学生在学校阶段就立志为中国科技飞跃发展实现自己的价值。
[关 键 词] 工匠精神;中职;思政教育;融入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8-0208-02
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一种错误的认识,那就是我国科技创新不足是因为技术水平不高,而实际上和德国、日本这些制造业顶尖国家相比,我国科技发展的根本问题在于工匠精神的缺失。只有将工匠精神铭刻于学生的价值观之中,才能够从根本上改变这一问题。我国有2000万中职学生,他们是未来中国制造业的中流砥柱,要实现科技创新的飞跃,就要培养他们的工匠精神,让他们立志在技术领域有所建树。
一、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中的价值
(一)工匠精神是科技飞跃的根本力量
首先,工匠精神是推动我国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的内生动力,决定了工艺、技术和产品的创新。[1]只有弘扬工匠精神,才能够实现“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2]其次,工匠精神决定了技术人才的创新意识,对推动制造业升级转型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总会遭遇众多阻碍,只有养成了工匠精神,才能够不断克服这些问题。最后,工匠精神的培育能够从根本上改善技术人才的供给质量,从而更好地推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制造业的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融入工匠精神的最佳途径
只有将工匠精神铭刻于中职学生的价值观中,他们才会养成对技术有着近乎完美的苛求习惯。只有具有“道心惟微,惟精惟一”的伦理价值,才会培养他们“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求精意识。思想政治教育决定了工匠精神的水平,只有拥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才能够在技术上日益精进,抵制不良诱惑。这一点对于技术人员非常重要,如果思想道德出现了问题,那么走捷径、造假、骗补贴的现象就会大量存在。只有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够树立为社会主义事业和科技强国而不断奋斗的远大志向和使命感,才更能够支持工匠精神的培养。
(三)工匠精神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最好的实践平台
工匠精神能够更好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行合一,提供更优越的实践平台。中职学生年龄一般在 14~18 岁之间,都是心智没有成熟的青少年。他们厌学情绪较强,文化课基础薄弱,很多学生都是因为成绩较差而进入中职院校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注重理论,缺乏实践,内容枯燥,这严重不符合他们的个性特点,从而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极差。中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关键要看实践,脱离了实践,一切都变成了空谈。而工匠精神培育的过程,是一個全方位实践的机会,既给中职学生提供因材施教的机会,联合企业、依托行业根据他们的个性特点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教学实效性[3],又结合他们的专业特点和岗位要求,身体力行,培养技能型人才。
二、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中的现实困境
(一)中职思政教育本身的问题
中职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存在诸多问题[4],过往教学中确实甚多[5]。首先,应试教育严重地削弱了中职学生主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积极性,背离了中职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利于发掘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不符合因材施教的要求。应试教育也削弱了中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中职院校自身的职业特殊不符,这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偏离了初衷。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严重割裂,这就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时代脱节,学生缺乏课外实践,忽视和学生的岗位、技能和职业发展结合。尤其是一些技术性和制造业专业,没有起到利用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技能进步的目的。再次,教学方法落后,课堂教学单一,在教学中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严重,和学生缺乏沟通。很多思想政治教师常年采用理论教学方法,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教学模式,让他们创新教学方法较为困难。
(二)融入工匠精神过程中的问题
首先,在应试教育观念影响下长期以来人们对中职教育和工匠精神没有正确的认识。错误地认为中职教育就是中考分流的结果,很多中职院校还有学历思想,没有建立自身的职业特色,导致缺乏职业认同。对于工匠精神的认识误区较大,很多人认为工匠精神就是培养工匠、手艺人和技工,认识不到工匠精神对于科技强国的重要意义。其次,工匠精神的培育缺乏方法,不知道如何与学生的专业结合,不知道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融合,比如在校企合作方面、考核评价方面、社会支持方面都缺乏有效的方法。再次,缺乏实践的途径,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工匠精神培育,都缺乏实践,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不能够身体力行参与到实践当中,思想政治素质和工匠精神就得不到实质的培养。很多中职院校受限于自身发展的条件,既没有完整的教学流程,也没有完善的实践体系。
三、工匠精神在中职思政教育中的融入途径
(一)深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
首先,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建立以实践为引领的特色教学体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的指示精神,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纳入期末考核当中,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根据学生的思想道德、政治素质、心理健康、职业素养、敬业精神等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其次,和各个专业相结合,全面开展课程思政,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价值。比如在技术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总是不能掌握要领,教师就要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对于数控机床等专业的学生,教师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让他们在日常磨具制作中养成精益求精的习惯。思想政治教育要多和学生的岗位结合,多和未来的职业发展结合,多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结合,从而提高其时效性。再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可以引入任务教学法,给学生布置任务,如开展一个模具精度比拼的项目,让学生在项目进行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工匠精神。可以采用翻转课堂模式,让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理论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带动学生进行各类思政体验活动。可以引入工作室模式,比如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红色网站的开发和运行活动,在网站项目中培养思想政治素质。
(二)建立对职业教育和工匠精神的正确认识
社会各界要从根本上扭转对中职教育的错误认识,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形成不拘一格培养人才的思路。中职院校要建立自身的职业特色,改变传统应试教育思维,无论是思政课、专业课、基础课都要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精髓,培养出高技能人才,这样才能改变社会偏见。职业教育要大力推崇工匠精神,利用各大媒体和信息大力宣传工匠精神。让学生认识到每一个行业只要有过硬的技术,都能够成为尖端人才。在教学中,要大量整理古今中外关于工匠精神的素材和资料,通过学生的专题教育和日常教育渗透工匠精神。除了跃然纸上的生动教材之外,还要组织各类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用鲜活的事例聚焦工匠精神。比如请具有工匠精神的一线技能型工人进入校园做报告,分享技术经验,讲述心理体会,实现感染学生的作用。
(三)将工匠精神培养任务具体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中
根据职业特色、专业特点、岗位要求、技术规范和工匠精神的内容将培养目标细化成工作任务,纳入思政教育体系中。在技术上,要求学生更严格地要求自己,树立精细化、精密化、专业化、高端化的精神,能够反复钻研、涵养匠心、锻造匠艺、磨砺匠才。在岗位态度方面,要培养他们踏实认真、全身心投入的习惯,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建立对社会主义新时代伟大事业的热爱,专注于岗位本身。在勇于创新方面,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不断去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各类技术问题,勇于突破传统思维,大胆对工艺进行改进,对产品设计提出自己的意见。在职业素养方面,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精神,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职业态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自己的职业生涯,为社会主义科技强国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建立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要融入中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建立“学校+企业+岗位”的工匠精神培育体系,在实践中完善思政教育。学生不仅要在书本和课堂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到企业中去学习匠德,培养匠术,学习如何对技艺持续改进,如何在岗位上专注投入。更要通过长期的岗位实践养成工匠精神,这需要进行系统性的教育。比如在思政课程中,引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培育他们的工匠精神,让学生了解未来职业发展自己应该如何规划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培养求精至道的技术追求。
科技强国和高端制造呼唤工匠精神,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工匠精神的最好途径,因此中职院校要不断革新理念,创新方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弊端,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当中。
参考文献:
[1]何伟,李丽.新常态下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7(4):25-30.
[2]李克强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摘登)[N].人民日报,2018-03-06(2).
[3]錢永明.“工匠精神”背景下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8(20):99-103.
[4]宋淑君.中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
[5]闫伟华.谈工匠精神培养与中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J].中国培训,2017(2):211.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