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
【关键词】风险治理 国家治理效能 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这一目标建立在“十三五”时期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显著成就的基础上,是进一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方面。提升国家治理效能,既要把有效推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高线”作为治理目标,也要注重更有效地保障发展“底线”,把强化风险治理作为重要维度。
“十四五”规划《建议》稿起草过程中注意把握的重要原则之一,是“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有效防范和应对可能影响现代化进程的系统性风险。”顺利推进“十四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在防范和应对各类风险危机中,发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升各方面现代化建设的质量水平。随着全球政治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我国发展所面临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做好风险治理工作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从国际状况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力量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际环境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各类风险呈现多发态势。在重大风险危机面前没有任何国家能够独善其身,新冠肺炎疫情就是风险全球化的典型事例。而且,疫情的影响仍在持续加深,除了造成生命健康和经济发展上的直接损失,还正在衍生出影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次生灾害”,进一步发生全球性重大风险的可能性不容忽视。随着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实行,中国的发展正在更加深刻复杂地与各种国际局势因素、包括区域性或领域性变动交织在一起,全球范围内的各类风险都有可能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从国内状况看,我国当前发展依旧存在多方面的矛盾问题和短板弱项,特别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有时也会以产生各类风险的方式體现出来。比如,科技积累和创新能力还不够强,无法充分保障国民经济特别是尖端产业平稳发展;产业链、供应链还存在薄弱之处和“断链”风险,一些关键环节、核心部件供应还存在瓶颈;农业生产的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现代化程度不够,保障粮食安全的压力还很大;城乡不平衡、收入差距的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民生保障、社会治理上还有短板弱项,有可能造成社会矛盾的积累甚至集中爆发;生态建设方面,节能减排、污染防治、生态产品供应等方面还有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另外,一些自然灾害、偶然事件、意外因素等,都有可能产生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风险。
面对上述多方面的风险,只有进行有效的风险治理,才能防止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发生巨大波折,实现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预期目标。风险治理的主要内容包括风险潜伏期、爆发时及发生后的一系列应对处理措施以及相应的制度机制建设。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示出了强大的风险治理能力,成功应对了流行病疫情、经济金融危机、地震自然灾害等重大风险事件,显示出我国国家治理在面对风险冲击时的强大韧性。不过,实践中也暴露出我国在风险治理上的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在构建系统协调、专业高效的风险治理体系上还有明显差距。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在对“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的阐释中明确提出,要实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强化风险治理,是保持国家社会基本秩序平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条件的保障,也是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治理效能新提升的重要内容。
风险治理效能作为国家治理效能在应对风险上的具体体现,是一项涉及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多层次、多方面的系统性工程。当代中国提升风险治理的主要依托,是理论指导、制度优势和物质保障共同构成的可靠基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强化风险治理的有力理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许多场合反复强调防范风险挑战的重要性,对做好有关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风险治理的丰富内容。特别是在2018年1月的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列举了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可能发生的多方面具体风险,强调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2019年1月,专门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对防范化解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重大风险进一步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国家治理各方面工作的指导思想,其中关于防范化解风险的重要内容,既有原则要求,也有具体方针,为强化风险治理提供了系统的理论依托和明确的行动指南。
不断健全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是提升风险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抗击疫情等许多生动事例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显著优势,是抵御风险挑战、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为了多数人、依靠多数人的制度,对防范重大风险高度重视,在应对风险时,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以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有效有力地做好风险治理各项工作。我国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的领导,面对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的政治、思想、组织力量,能够快速反应、科学决策、高效落实,而且作为有力的领导核心,能够发动全国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和广大人民群众,形成面对风险打赢“人民战争”的巨大力量。
日益增长的综合国力为做好风险治理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状况,根本地取决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以及生产关系所构成的经济基础。我们坚持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多年来,国家的经济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构成了不断强化风险治理的基础依托。一方面,积累丰富的物资储备、建立完整的产业体系、形成强大的生产能力,直接为应对风险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应对风险冲击的韧性在发展中不断增强,特别是人民群众生活保障水平的提高,以及在社会发展中日益充实的安全感,为从容应对风险提供了社会心理基础。面临风险挑战时,及时生产和供应各类抢险救援物资与生活保障物资的能力,长期以来的发展成就所积累的充足信任,为有效开展风险治理工作提供了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