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映奔
[摘 要] 近年来,中职音乐教育飞速发展,取得了许多优秀的成绩,但是,在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校本教材的开发中,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几乎是空白。一些中职院校所使用的音乐教材,又存在教材更新周期长、教材编排传统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中职音乐校本教材的开发应具有开放性、职业性和时代性特点。
[关 键 词]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校本教材;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3-0172-02
一、中职音乐校本教材编写的意义
(一)有效地弥补了中职音乐教材的不足
通过对文献的查阅,笔者发现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材研究的内容少,在研究的范围上比较狭隘。以2010年到2020年为时间段,笔者以“教材开发”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搜索,能够查阅的文章有7768篇,但是再以“中职校本教材开发”为关键词在知网上进行搜索,就只有599篇。通过对资料进行整理,再以“中职音乐校本教材开发”为索引进行搜索,最后只剩5篇。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对中职学校的校本教材的研究较为薄弱,特别是中职音乐校本教材开发这一块。
笔者在当当、亚马逊、淘宝书籍销售平台进行中职音乐教材查找,在亚马逊平台只显示出一本由郭声健主编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系列教材》,在当当网销售平台上显示出三本跟中职音乐教材有关的书籍,其中一本也是由郭声健主编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系列教材》,另外两本分别是由武丹主编的《中职公共艺术音乐篇》和由刘五华、周婕主编的《公共艺术音乐篇》,在淘宝的销售平台上则出现一些跟中职音乐无关的书籍。最后,笔者又在当当、亚马逊、淘宝书籍销售平台进行中小学的音乐相关教材查找,各平台显示的结果是无论人教版、人音版都种类繁多,丰富多样。与之相比,中职音乐教材实属少得可怜。
现在已有的中职音乐教材对中职学生做了很多有针对性的编写,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郭声健主编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系列教材》,推翻了传统音乐教材的框架和程序,并选择了大量与当前音乐的实际发展相符的案例和内容。全书共分为六章,分别为:第一章音乐带我去旅行(上)、第二章班级好声音、第三章音乐带我去旅行(中)、第四章艺术达人秀、第五章音乐带我去旅行(下)、第六章未来梦之歌。这本书无论是编写的质量和结构都非常好,让学生用“旅游”的方式去了解音乐,感受音乐,非常有新意。美中不足的就是这本书在歌曲的选编上缺少了对本民族音乐的弘扬。另一个例子是武丹主编的《中等职业公共艺术音乐》,全书共分为十单元,即第一单元:音乐,第二单元:音乐基础知识,第三单元:红色经典歌曲,第四单元:中国民歌,第五单元:通俗歌曲,第六单元:中国艺术歌曲,第七单元:影视音乐与探究,第八单元:校园歌曲,第九单元:乐器,第十单元:拓展。全书编排比较传统,内容的选编上和初高中音乐教材没有太大的差别,对中职学生的针对性不强,没有考虑到音乐与中职学生专业的一个融合。所以我们需要站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地去创新,不断地去完善。
(二)音乐校本教材开发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促进科研能力的提升
中职音乐教师能够参加在职培训和教学研讨活动的机会是比较少的。在2019年的国庆节期间,笔者荣幸地采访了梅州农业技术学校音乐教育系的王老师,他说:“在职业学校的音乐教育的四年中,几乎没有机会参加市里面的任何音乐专业教学和教研活动,并几乎没有针对中职音乐教师的专业技能比赛。因此与中小学相比,职教教育部门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音乐指导工作是欠缺的,造成梅州职业学校音乐教师的专业知识更新较慢,教学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因此,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我强烈呼吁改善教学和研究体系,让教师在学习中增加专业知识,在竞争中获得经验。”
中职音乐校本教材开发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通过对音乐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编写,可以充分调动音乐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参与意识,变被动传授为主动研发创作,促使音乐教师用心教学,提高自身能力和研发水平。加强教师主动参与教研的意识,行使教材内容决策的权力,从而彰显出教师的主体性。
(三)对中职学校特色化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特色”,按其原始含义表示,是指“事物的独特色彩和样式”。特色教育是指学校教育的独特色彩和风格,即教育的某些方面明显优于其他方面,它在特定的空间环境中具有独特性、质量性、稳定性和发展性。特色教育是形成特色学校的前提和基础,而特色学校往往促成了特色教育的稳定性的品牌,也是特色教育发展的高级目标。中职音乐校本教材的开发对中职学校而言是其特色的体现,校本教材能够结合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特点,发挥地域优势。创新性和开拓性是校本教材的两个基本属性,也是中等职业学校特色的集中体现。例如梅州市艺术学校就开设有山歌表演专业和汉剧表演专业。由于梅州是“客家山歌之乡”,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叶剑英元帅的故乡。客家山歌是福建、广东、江西客家人共同生活的文化特色艺术。让客家山歌走进教室,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原始的生态音乐,还可以培养学生对当地民族音乐的热爱,是传递和推广民族音乐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构建特色化课程教材正是展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强有力证明,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中職学校音乐校本教材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中职音乐校本教材缺少开放性
教材的开放性意味着不局限于教材,而是试图引导学生进入课外,引向生活。现如今编写的中职音乐校本教材很多都缺少开放性。笔者查阅了几本中职音乐校本教材,如梅州市艺术学校编写的校本教材《客家山歌教程》等,校本教材的框架还是老的结构框架,没有为教师提供一些创造性的教学内容,它还是按照统编教材的思路,按部就班的形式编写,缺少开放性。这样编写的音乐校本教材,只会把中职学生的视野框定在教材和课堂里,把教材看成唯一,将中等职业学生的音乐学习与丰富的音乐生活分离开来。远离了学生的生活所需,这样的音乐课必定是封闭、呆滞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中职音乐校本教材缺少时代性
在信息化时代下,新的知识层出不穷。新的教学方法、新理论、新技术等源源不断地引入教学内容来。但是,部分中职音乐校本教材在编写上还是一个老的内容堆积,如在教材的排版、选曲、单元设置上不够创新,没有新意,音乐校本教材内容离时代要求相距甚远。一些音乐校本教材中还将早已过时的内容、理论和方法还向学生介绍,导致知识更新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学生对中职音乐课堂不感兴趣。所以教材内容陈旧已成为制约中职音乐教学质量的顽症之一。
(三)中职音乐校本教材缺少职业性
中职音乐校本教材缺少职业性。中职教育不能简单地把学生送到某一个岗位就完事,还要考虑他们职业的持续发展,现如在中职音乐校本教材编写上还是会很少考虑到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技能相挂钩,很多的中职音乐校本教材编写者还是按照统编的音乐教材的套路编写,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增、减、改”,并没有大幅度的变化。很少从中职学生专业自身的角度出发,从而导致编写的教材不具有职业性,和普通的中小学音乐教材没有太大的区别,使教材失去了针对性。从长期学习的角度来说,则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的音乐知识进行有效积累,并且会让中职学生误以为,自己的专业只跟专业课挂钩,与其他学科没有联系,导致认知上的错误。
三、中职学校音乐校本教材的开发策略的思考
(一)中职音乐校本教材编写应具有开放性
中职音乐校本教材在编写上应该更具有开放性,在教材结构上应该能加灵活一点,在内容上可以更加具有创意一点,给教师更大的发展空间,给学生更多创造思维的空间。如在结构排版和语言写作中经常使用生动的语言,综合运用表格、批注图、实物照片和模拟图等各种形式来改变单一、枯燥的叙述,为他们提供图文并茂的学习工具,配以“思维导图”“相关链接”“情境再现”等栏目名称,通过讲故事来呈现任务的实施,使内容丰富生动,符合学生的阅读习惯。其次,要向其他学科开放、向生活开放,教师应开放教科书,使学生可以投身于丰富多彩的教科书之外的生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力。
(二)中职音乐校本教材编写应具有时代性
中职音乐校本教材在编写上应该更具有时代性,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教材建设将逐步统一于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即信息时代的教材建设应该是纸质教材、电子教材和网络教材有机结合的立体教材建设。为了掌握信息技术服务于教材的内容,基于教材的三维教学资源势在必行。除了编写教材和书籍外,我们还必须考虑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各种教学和学习的数字资源,如光盘、教学网站、习题库和网络课件,拓展音乐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弥补教材在音乐教学中的不足。通过多媒体和网络形式整合文本教材、数字资源和教学网站,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有效解决了传统教材的局限性和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的问题,满足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的需求,接近实际生产岗位和技术供给。
(三)中职音乐校本教材编写应具有职业性
中职音乐校本教材编写应体现中职学校职业性这一特点。例如:学前教育专业可以学习儿歌和早期教育音乐教材,服装设计和造型专业可以学习流行和经典音乐教材,导游专业可以学习具有地方和世界民族特色的音乐教材,根据学生未来的职业特点编写相应的音乐教科书,使音乐课具有“职业教育”的特殊属性。其次,在编写教材时,应关注学生实训技能的培养需求和学生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深入实训现场,了解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相应的知识支持,还要探询学生分配去向,并与接受企业保持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倾听企业对技术技能和知识的需求,尤其是对新技术、新流程和新标准的需求。将这些理念和内容融入教材,提升教材内容的延续性。
参考文献:
[1]郭声健.音乐教育论[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2]苏慧明.论音乐新教材的运用[J].黄河之声,2013(1):72.
[3]钟敏.中职钢琴校本教材编写初探[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18(8):37-38.
[4]张宝升.中职学校校本教材开发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5.
[5]杨晗誉.“新课程运动”以来国内外传统音乐校本教材开发研究綜述[J].艺术评鉴,2016(2):71-74.
编辑 原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