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秋霞
近五年,全国报考MBA的人数从2016年的10.95万人增长到2020年的近22万人,年复合增长率高达82.3%。
这种井喷之势背后,实质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高级管理人才的巨大需求。并且,随着数字技术引发的时代变革,这对管理者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整体的数字化转型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首先被冲击和影响的,正是我国各大高校的MBA教育。在基础学科教育之后,MBA教育承担着为各行各业输送优质高级管理人才的使命。因此,看我国高校管理者如何应对新时代背景下MBA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这将会是一个重大的课题。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在规模上能排在全国前5,其工商管理学科在教育部学科测评中成绩为A-,排在全国商学院前10%以内。自MBA项目办学22年来,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已为企业和政府部门培养了6000余名高级管理人才,其中许多人在政府及企事业单位中担任着重要的领导职务,取得了突出的工作业绩。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武常岐教授①认为,商科教育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数字化给商科教育带来了一些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数字化使商学院可以在不影响授课内容的情况下有效进行远距离课程传输,使高校教育的范围得到更大的拓展,影响更多的商业人才。同时经济社会、商业制造受到了数字化革命的巨大的影响,对商学院的教育形式,教育的内容提出了重大挑战。商学院是为了企业、为了经济发展培养人才,课程内容需要贴合实际,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把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形式传递给现在的人。
武常岐教授表示,中国经济增长有一个特点,就是中国企业和消费者能够快速拥抱新技术革命带来的红利。如以电子商务和快递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产业,就是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下快速兴起的行业,进而引发数字金融领域的革命。当前,制造业也在经历数字化的转型,这些变化将进一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使中国经济增长具备更为坚实的内生动力。
数字化革命和智能化的变革对商科教育的挑战更多体现在课程内容更新、服务对象的变化、产业变革等,对教学、研究都提出重大挑战。从服务主体上来说,数字时代的来临,改变了企业的外部环境和企业本身,为企业提供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数字时代的企业生存和发展取决于企业如何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下利用技术手段更好地为社会创造价值。商业模式创新和组织架构调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每一家企业和每一个人都要在这个时代重塑自己。面对数字化变革,商学院需要研究怎么把握现代产业,竞争形势,组织构架,技术进步的形式以及管理技能、管理能力,特别是数字时代的领导力的培养。
数字化趋势下,很多东西变了,但万变不离其宗。武常岐教授认为,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MBA教育应该守正出奇,找到自己的根本,同时紧跟时代步伐,发展自己的特色。山东大学管理学院的“正”就是立足山东,立足自身高校优势,立足儒商文化。
立足山东。山东具有非常久远的传统文化的积淀,如孔子、孟子、孙子、管子等。从经济规模上来说,山東有1亿人口,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本身相当于超过1万亿美元的经济体,拥有浪潮、海尔、海信、中国重汽、鲁能、齐鲁石化等大型企业。山东大学扎根于山东,以文史见长,对人文修养、中华文化有深厚积淀。服务整个中国经济社会,服务地区经济建设,同时结合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引领地区经济发展方向。山东的优势产业原来有钢铁、石油、煤炭等,这些是旧的发展动能,新的发展动能包括智能制造、IT技术、新型化工等。
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MBA教育应该守正出奇,找到自己的根本,同时紧跟时代步伐,发展自己的特色。山东大学管理学院的‘正就是立足山东,立足自身高校优势,立足儒商文化。
作为管理教育的提供者,山东大学管理学院要立足地区,培养出在新兴产业中适应现在和未来的管理人才。2020年11月5日,济南市政府办公厅举办“领跑智库”专家聘任仪式暨打造“领跑型”模范机关专题辅导报告会,聘请武常岐教授为济南市政府办公厅“领跑智库”首席专家,并作《技术革命与现代管理——数字化背景下的政府转型》专题辅导报告。这正是商学院与地区发展强链接的典范。
立足山大。山东大学的各学院是交互在一起的,立足高校就是结合院校的优势科目,融合创新。山东大学在供应链管理、质量控制、智能制造、项目管理等工科方面具备优势,管理学院在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会计、项目管理等方面具备优势,这些专业与企业管理、行业、乃至经济发展都密切相关,这为山东大学管理学院的学术和教学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立足高校也为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如央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了大量建设,这将来都要交给当地人去管理,中国企业在当地的继续发展也需要当地人去配合,山东大学结合高校优势开展了国际MEM(工程管理硕士)课程建设,为管理学院的国际化发展开拓了渠道。
立足儒商文化,树立企业家的核心精神。儒商并不是不讲企业利益,恰恰首先要有效益,不能成为社会的负担,才能回馈社会。儒商是一种担当和社会责任的体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自身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发展相链接,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自身也更容易获得发展机遇。在企业自己做优,做大,做强的同时再回馈社会。“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企业对社会作出突出贡献,才能长期可持续发展。这是当代的儒商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体现。立足儒商,山东大学管理学院要帮助学员将自身嵌入到社会经济发展之中,提炼中华管理文化的思想,将儒商文化作为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和MBA项目的特色。
武常岐教授希望,经过5至10年的努力使山东大学管理学院能排进全国前十,完成由大做强的转变。为此,他的规划是:
武常岐教授讲到:“商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给中国企业家提供世界范围内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经济领域管理智慧的总结和提炼,这正是企业家们肯付出经济和时间成本来学习的东西,使企业家们减少犯错误的机会和成本、少走弯路。”
变革带来机遇,当前,中国企业最大的变革就是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武常岐教授认为:“有两个因素影响创新的方式:一是近年来中国人均GDP有了很大幅度的上升,二是中国消费者在需求方面对创新的要求也大大提高,这也是更重要的因素。”
竞争力重塑正处在一个分水岭:一方面要满足金字塔底部的需求;另一方面,对于高收入人群来说,中国企业要创造全新产品和全新服务,而不只是把产品价格压低一半。创新型公司在中国正逐年增多,开始从成本基础上的创新转向全新产品的创新。这是发达国家趟出来的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创造人们想要的甚至是没有想到的产品。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创造新产品,来满足不仅仅是中国的消费者,而且是世界的消费者的需求,竞争力重塑的趋势已经出现。
武常岐教授表示,中国有14亿人,其中的1%就是1400万人,这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规模,假如按照收入来计算,这1400万人的人均GDP应该已经超过了瑞士。所以,人口在消费力上的层次,实际上就构成了对全新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市场。数字化轉型、创新化发展对商科教育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机会,山东大学管理学院会更深入的研究科技社会发展趋势,引领、辅助企业的创新发展。
目前山东大学管理学院MBA项目约1/3的骨干教师有企业实战经验,曾担任企业高管或在上市公司担任独立董事或顾问,部分教师有法国巴黎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等海外著名学府留学背景。山东大学建立了讲席/特聘教授、访问教授制度,聘请了一批学术造诣深厚并具有丰富管理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担任兼职教授。这些专家学者和教授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同时具有一线实战经验,国际化视野,对于培养全球化背景下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当代儒商具备坚实的基础。
可持续发展要遵循最重要的质量标准,下一步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将以更高的、更适合中国的MBA教育的标准来指导发展。目前,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已经启动了国际认证,现已成为AACSB的成员,正在推进相关认证工作。
中国的MBA教育和经济发展在之前一直都处于模仿、追赶的阶段,但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可供模仿、学习的模式已经非常少了。中国的MBA教育迫切的需要走出自己的道路,为经济发展和企业提供更多的助力。未来,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将更加重视研究和实践,助力中国MBA教育特色发展。
MBA教育不只是一个模板,更强调人文,强调可持续发展,更强调长远利益及社会担当。以儒商文化、地区经济、高校学科优势为基础,紧跟时代,引领创新,开拓特色化教学内容和项目,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正努力成为中国管理思想和实践研究的引领者,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的MBA教育发展之路。
① 武常岐教授,现任山东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山东大学MBA/EMBA教育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战略管理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国家高新产业开发区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光华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国际经营管理研究所常务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