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整本书阅读“趣”字当头

2021-08-27 08:43饶道庆邵路燕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1年7期
关键词:孙悟空西游记整本书

饶道庆 邵路燕

饶道庆,文学博士,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西游记文化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戏曲影视以及艺术传播研究,尤其致力于《红楼梦》等古典小说名著研究、国学研究和文化产业研究。在《文艺研究》《文学遗产》《红楼梦学刊》《明清小说研究》《文献》《戏曲研究》《古典文学知识》《外国文学评论》《社会科学战线》《外国文学研究》《世界文学评论》《中国文化报》《文艺报》等刊物、报纸上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30多篇;出版著作《红楼梦的超前意识与现代阐释》《温州文化:存在的记忆》(与人合作)等4部,编写教材1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十五”规划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各1项,主持或参与浙江省教育厅、温州市以及横向课题多项。多次获得浙江省高校社科优秀成果奖和温州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400万字以上,建议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品位。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1]课标之所以提倡整本书阅读,主要是因为阅读在“立德树人”“语文素养”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整本书阅读功夫在课外,但是教师也可以“有所作为”,比如: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指导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阅读,开设以“整本书阅读”为主题的阅读指导课……近日,我们围绕《西游记》整本书阅读问题,采访了中国西游记文化研究会理事、西游记学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饶道庆教授。

一、紧扣名著特点,引导学生“读下去”

邵路燕:饶教授,感谢您接受我的采访。《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统编本教材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部分推荐阅读《西游记》,其实很多小学教师也推荐小学生阅读《西游记》(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二单元的课文内容是四大名著,其中课文《猴王出世》选自《西游记》)。中学教师和小学教师的关注重点应该是有区别的。您从事《西游记》研究工作,能为我们介绍一下《西游记》的特点吗?

饶道庆:《西游记》,明代小说“四大奇书”之一,一部充满趣味的神魔小说,一路洒满笑声的西行之旅。《西游记》也是现在所说的“四大名著”之一,大人喜欢读,小朋友也爱看,有什么魔力让一本古代小说流传了这么久,而且到现代还有这么多人喜欢它?这是因为《西游记》不但有趣、好玩,而且想象力特别丰富。《西游记》还是一本探秘书、游戏书、谜语书、旅游书、地理书、科学书……

邵路燕:这大概就是《西游记》魅力四射、经久不衰的原因,既是《西游记》一个显著的特点,也是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您说它是“探秘书、游戏书、谜语书、旅游书、地理书、科学书……”我很好奇,现在怀揣探秘欲,您能具体谈谈吗?

饶道庆:好,就带着五花八门的问题跟随唐僧、悟空、八戒、沙僧师徒四人,踏上西天取经的旅程,探一探究竟。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谁?孙悟空这个法名是谁起的?

邵路燕:很熟悉的情节,但是一下说出名字,对于部分学生可能有些困难,以问题激发学生探秘欲。孙悟空第一次拜师漂洋过海,历尽艰险,拜菩提祖师为师傅,蒙受菩提祖师赐法名“悟空”。如此说来,还可以称一部励志书。

饶道庆:是的,孙悟空第一次拜师学艺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情节:“祖师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这就是猜谜了,吸引读者读下去,探寻谜底,后文确实揭开了谜底。还有很多有趣的问题,孙悟空的金箍棒有多大,平时它藏在哪儿?

邵路燕:说到这个问题,我专门写过两篇文章发表在《语文教学与研究》和《语言文字报》上,对如意金箍棒的来历、威力、用途及相关动词进行了探究,不禁感叹名著不愧是名著啊!吴承恩通过一根金箍棒,就使孙悟空这个人物丰富起来,仅是孙悟空使用金箍棒的动词就有三四十个,真是丰富多变绘人物啊!

饶道庆:是的,通过武器法宝塑造人物,而且武器多有不凡的来历。男同学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如此说来,《西游记》还是一部兵器书。

邵路燕:我们谈的这两个问题都和孙悟空有关,您能跟我们谈谈和猪八戒有关的问题吗?

饶道庆:猪八戒为什么从元帅变成猪?他结了几次婚?

邵路燕:猪八戒变成猪,这个问题不难。天蓬元帅带酒戏弄嫦娥,被贬凡尘,错投猪胎。但是猪八戒结了几次婚,还真没留意。大家熟知的有猪八戒和乌斯藏国高老庄的高太公三女儿高翠兰曾结为夫妇。

饶道庆:猪八戒曾对观音菩萨说过:“此山叫作福陵山。山中有一洞,叫作云栈洞。洞里原有个卵二姐。他见我有些武艺,招我做了家长,又唤做‘倒插门。不上一年,他死了,将一洞的家当,尽归我受用。”从这段讲述中,我们可以得知:福陵山云栈洞的妖王卵二姐招夫,猪八戒也去了,在打败众多竞争者后,终于赢得美人归,成功入赘到云栈洞。但是两妖在一起不到一年,卵二姐就死了。卵二姐究竟为何而死,书中也没有详述。

邵路燕:除了与人物相关的问题,我们还可以设计哪些问题呢?

饶道庆:西天取经走过哪几个国家?现在又是哪些国家和地区?对地理感兴趣的同学,把这个问题梳理一遍,应该会有不少的收获。

邵路燕:这样看来,《西游记》又是一部地理书。

饶道庆:不仅仅是地理书,还是旅游书,《西游记》描述了很多地方的风物民情,描写了各具特色的景物特点,学生边阅读,边游览,其乐无穷。还有很多问题可以设计,比如:唐僧那么窝囊怎么能当领导?孙悟空他们打不过妖怪怎么办?地上火焰山的火是孙悟空放的吗?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到的是什么“经”?西天取经路上与唐僧师徒纠缠最久的妖魔一家子是谁?

邵路燕:跟您聊着聊着,我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我们语文教师是不是可以從头至尾按顺序梳理出一系列问题,形成一个问题链,以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链,牵引着学生边阅读,边探究,最终读完整本书。

饶道庆:这很有创意,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尽量注意情节的顺序,当然要根据具体问题适当调整。等学生读完整本书,还可以请学生写专题报告,比如:请学生对自己最感兴趣的人物,写一篇《〈西游记〉某某传》。

邵路燕:写完《〈西游记〉某某传》,学生一定很有成就感。《西游记》还有其他特点吗?

饶道庆:《西游记》的另一个特点是它富有游戏色彩,比如:人物形象的谐谑色彩,小说情节、场景、语言等富含游戏色彩。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评价:“作者秉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惚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事故,而玩世不恭之意寓焉。”“实不过出于作者之游戏。”[2]

邵路燕:《西游记》是本有趣的书,吴承恩能写出这样有趣的书,看来也是个有趣的人吧?

饶道庆:是的,《西游记》这本书是有趣的,作者吴承恩是个爱开玩笑的人。《天启淮安府志·人物志二·近代文苑》记载:“吴承恩,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减,清雅流丽,有秦少游之风。复善谐剧,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3]关于吴承恩“复善谐剧”性格的形成,有研究者写过相关论文。[4]

邵路燕:真是想再去探索一番。中小学教师怎样结合《西游记》的特点捕捉阅读教学的侧重点呢?

饶道庆:中小学生由于年龄、性格、阅历等原因,虽然对《西游记》中的故事情节很感兴趣,但是要让他们静下心来,阅读整本的古典名著,兴趣还不是很浓厚。结合中小学生的学情,不管是中学教师,还是小学教师,激发学生阅读《西游记》的兴趣是关键,要“趣”读《西游记》。“趣”读有很多方式,比如:可设计猜谜语导入,激发兴趣。《西游记》名著的书名就可设谜语:旅欧随笔(或欧洲见闻录)——打一古典小说名字,谜底是《西游记》;《西游记》中的人名可设谜语:赤子(或“朱子”)——打一《西游记》人名,谜底是红孩儿;还有以《西游记》中的故事情节设谜语、猜成语的:孙悟空龙宫借宝,打一成语——海底捞针(或大海捞针)。在设谜语时,其實可以结合竞赛,在竞赛中激发学生的热情。

邵路燕:感谢您向我们介绍整本书阅读课的激趣导入方式。我曾经看到过一个整本书阅读的案例,是浙江省特级教师沈坤林老师执教的《雷雨》,沈老师以对话片段,推动学生阅读《雷雨》全剧,嘉兴一中蒋雅云评品该做法为“整本书阅读引领教学的一种有益尝试”。[5]我们在《西游记》引读课的激趣导入时,也可以借鉴这种方式。

饶道庆:对,这种以对话片段撬动读整本书的方法值得借鉴,《西游记》有趣的地方很多,“激”的方式也很多,只要善于思考,就能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其实我也一直关注中小学《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小学教师探索了很多激趣的方式。江西财经大学附属中学教师陈云珍以“真假”形象激发读者阅读兴趣。[6]总之,要紧扣名著的特点,引导学生“读下去”,“读下去”是整本书阅读的前提。

二、研究课型特点,指导学生“读进去”

邵路燕:最近读了胡根林老师发表在《语文建设》上的一篇文章,谈到了整本书阅读的过程性指导和阅读指导课的四种课型:引读课、助读课、研读课、评读课。[7]您能跟我们谈谈如何上好一节整本书阅读指导课吗?我们可以以这四种课型中的一种来谈。

饶道庆:我们以引读课为例,谈一谈如何上好一节引读课。引读课是教师指导在第一阶段所使用的课型,处于起始阶段,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阅读的欲望,阅读才能出效果,古人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师上完一节整本书阅读的引读课,学生感到“好读”“乐读”,这就是一节成功的引读课。《西游记》整本书阅读的引读课要有趣味,巧借《西游记》“趣”的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要先引领学生进入文本,再深入阅读。所以教师要考虑怎么把“趣”体现出来,刚刚我们谈到的激趣方式都可以运用到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中。

邵路燕:您有没有上过《西游记》的引读课?

饶道庆:确实上过《西游记》的引读课,也为中小学生做过《西游记》的讲座。

邵路燕:您能不能谈谈您上《西游记》引读课的初衷?

饶道庆:学者的学术研究能够为中小学教学服务是很多大学教授的追求。温儒敏教授是现当代文学研究方面的专家,近些年来也为语文教育服务,还受邀主编了语文教科书。温儒敏教授提倡整本书阅读,其教育理念也被广大中小学教师接受。[8]大学教授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来做一些基础教育的工作,是十分有意义的。多年来,我致力研究《西游记》,能让自己的学术研究服务于中小学教育,是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

邵路燕:能具体谈谈您上的这节《西游记》引读课的目标吗?

饶道庆:由于平时教学时,学生比较适应回答、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但自己提出问题这一方面不够积极主动,因此,围绕着“趣”的特点,设计了一堂《西游记》引读课,着重提高两种能力——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阅读时,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多提问题。为什么要让学生提问题呢?我们平时在读这本书时,其实已经产生了一些疑问,尤其是对这种古代的有神魔色彩的小说。因为有好奇心,有求知欲,就产生这些疑问,所以我们就想去书中探秘,这样做的目的是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从本质上讲,这不仅是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也是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精神,新课标与评价指南都对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提出了要求。

邵路燕:上课的情景有趣吗?学生阅读兴致高吗?有没有达到您预设的目标?比如像您所说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精神”。

饶道庆:回想起来,课堂情景是十分有趣的,这节《西游记》整本书阅读的引读课,选择了“孙悟空三调芭蕉扇”情节,选文写孙悟空化作蟭蟟虫飞在罗刹(铁扇公主)的茶水里,被她喝进肚子。让学生围绕选文,提一些自己可以想到的问题。有位学生在座位上突然冒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孙悟空喜欢钻进妖怪的肚子?”由此,这堂课就围绕着这个有趣且有意义的问题展开了。不管学生有没有读完《西游记》,学生对这个有趣的问题都能想象出合理的解释,以此激发学生“读下去”的兴趣。

当时设置的目标是围绕着“趣”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时,有一位学生能提出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孙悟空为什么喜欢钻到妖怪的肚子里去?”当时听到这个问题,心里一阵窃喜,马上表扬了提问的同学,并顺势把教学内容转向这个新出炉的问题。

邵路燕:当堂发挥了!

饶道庆:其实在备课时做了充足的准备,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在预设的问题之列。所以,开展整本书阅读之前,一定要备名著,备学生。

邵路燕:您是怎么根据课堂的发展,将教学内容转向这个有趣的新问题的?

饶道庆:先让同学们想想《西游记》中写了几次孙悟空钻进妖怪肚子的行为,再讨论“孙悟空为什么喜欢钻进妖怪肚子”或“作者为什么多次写孙悟空钻进妖怪肚子”这个问题。

邵路燕:课堂进展顺利吗?我想这个问题并不太好回答。

饶道庆:由于同学们大多对整本《西游记》不是很熟悉,所以对孙悟空到底钻了几次妖怪肚子讲不出来,有几位同学知道两次、三次,而具体情节也记不清了。

邵路燕:对学生来说,是有困难,需要细读整本书。遇到这样的问题,您怎样化解的呢?

饶道庆:我做了一个小结,告诉同学们,孙悟空不止钻了三次,除了罗刹女,还有熊罴精、黄眉怪、蟒蛇精、青狮怪、老鼠精等,然后再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前面的问题。学生的想象力是极丰富的,让我感到吃惊。

邵路燕:很好奇,学生都是怎么回答的呢?

饶道庆:有学生说“孙悟空想当一名医生,需要解剖,研究人体结构,他钻进妖怪肚子里,不用解剖就能近距离看清身体里的五脏六腑”。这时候学生哄笑起来。

邵路燕:我也忍不住想笑,这是不是有点离谱?

饶道庆:我是鼓励了学生,我说“这一下从古代神话穿越到现代科学了,很有想象力”。

邵路燕:学生还有什么想法吗?

饶道庆:有学生说“孫悟空是从石头中生出来的,他没有妈,他想体验一下在母亲肚子里的感觉,所以爱钻肚子”。学生听到这里,纷纷鼓掌。

邵路燕:这个想法真好,在《西游记》中是可以找到依据的,该生结合了文本,联想到《西游记》开篇第一回孙悟空出生的描写。

饶道庆:不仅如此,这个问题也有哲学意味,大家知道,在神话传说中,生命诞生的方式有好多种,一种是胎生,就像我们普通人,有个母体胎藏孕育的过程;一种是卵生,就是从蛋里生出来;还有化生,等等。佛经中有胎生、卵生、湿生和化生四种生命形态的说法。《西游记》第一回写花果山山顶上有一块仙石:“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从这段描写来看,这只石猴既有仙石胎藏的过程,又有卵生、化生的特点,似乎不能简单归为胎生、卵生或化生某种单一的出生方式。但不管怎么说,我们总感觉石猴孙悟空缺乏来自母亲的温暖和关怀。所以悟空喜欢钻进妖怪的肚子(有女妖怪),获得一些补偿。

邵路燕:原来如此!今天又长了知识。这样看来,学生的精彩回答不止这些。

饶道庆:有学生说“孙悟空怕师父念紧箍咒,因为他武功好,金箍棒重,经常打死妖怪,唐僧会怪他打死人,念紧箍咒,所以钻进妖怪肚子,把他们降服,这样避免打死他们,自己也免受头痛之苦”。这个解释也有道理。孙悟空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师父把紧箍咒念。而唐僧也确实经常不分好歹念紧箍咒,让悟空头痛欲裂,满地打滚。因此,悟空也学乖了一点,降妖伏魔讲点策略。

学生还说道:“肚子是一个人身上的弱点所在,孙悟空钻进别人肚子,就是抓住这个弱点轻易战胜妖怪。”孙悟空曾学到七十二变,为了炫耀自己变化多,本领高,就变成不同的东西钻入妖怪的肚子。

这也说明孙悟空是有勇有谋的,不是一味靠蛮力取胜。孙悟空心头痒痒的,当然也想卖弄一下自己的本领。

邵路燕:您这样一引导,就上升到人物形象分析了。

饶道庆:说到人物形象,还真有学生抓住孙悟空的性格特征提出自己的看法,“孙悟空调皮、淘气,喜欢闹着玩,钻妖精肚子好玩,有意思。”我发现学生在坏笑。孙悟空的性格特征是好玩,好闹,喜欢捉弄人(主要是敌人),有自娱意识。与妖魔鬼怪打斗是很艰苦、很严肃、很危险的,但孙悟空把它变成游戏,嘴里说,“耍耍”,“好耍子”。

邵路燕:这让我想起刚才我们谈到的一个话题,在谈到《西游记》特点时,您说《西游记》还有游戏色彩。

饶道庆:是的,学生的回答正是《西游记》还有游戏色彩的体现。还有学生结合《西游记》“趣”的特点表达观点:“《西游记》这本书有个特点,那就是‘趣‘有趣,作者写孙悟空钻妖怪肚子,本身就是有趣,好笑。”学生又笑了。

邵路燕:学生概括出《西游记》“趣”的特点,了不起!

饶道庆:我开始给学生讲《西游记》有趣之处。《西游记》这本书比较有趣,从人物形象到故事情节,从人物行为到语言,都有滑稽、谑趣的特点。比如,猪八戒这个形象就有喜剧色彩;再如,孙悟空为朱紫国国王治病,自制一丸药名叫乌金丹,用的药材是大黄、巴豆、锅脐灰和白龙马尿(就是泻药),还告诉取药的官员要用六种药引儿送服:“半空飞的老鸦屁,紧水负的鲤鱼尿,王母娘娘的搽脸粉,老君炉里的炼丹灰,玉皇戴破的头巾要三块,还要五根困龙须。”真是一本正经开玩笑,让人绝倒。

邵路燕:您觉得这节课教学效果怎么样?

饶道庆:这节课把同学们质疑、提问的潜力激发出来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新见迭出、精彩纷呈,都很有意思,很有意义!《西游记》有趣,《西游记》作者有趣,《西游记》引读课也很有趣!

邵路燕: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的想象力真的太丰富了。您这节课以“孙悟空为什么喜欢钻进妖怪的肚子”为线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当然,也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起来,让学生对《西游记》的“趣”有了深刻的体验。

三、巧借“活动、资源”,引导学生“坚持读”

邵路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设置了18个任务群,“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位于18个任务群之首,可见地位非同一般。《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读下去”是前提,但是能鼓励学生“坚持读”也很关键。

饶道庆:《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任重而道远,是我们语文人共同努力的方向,一线语文教师要发挥聪明才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我们优秀的文化得到理解与传承。

邵路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一书对“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定位:“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是发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是以实践活动为主的学习方式,是综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9]强调了三个关键词: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实践活动、综合提高。开展好《西游记》整本书阅读的实践活动,是不是可以为《西游记》整本书的持续阅读注入动力呢?

饶道庆:肯定会的。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因为《西游记》本身就有神秘色彩、游戏色彩,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游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以活动、游戏为抓手,讓学生先进入《西游记》的情境中,进而进入文本,到文本中探秘,找到阅读的乐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列出了整本书阅读的学习活动类型:导读、自读、比较阅读、读书交流、专题研讨、读书征文、读书演讲、作者读者见面会、出版读书随感集和师生创作集。[10]这些学习活动可以借鉴和参考,其实还可以设计其他的学习活动,就《西游记》而言,可以设计话剧表演,“三打白骨精”这个情节就很适合编成话剧。还可以围绕作品中有关“师徒四人”的相关情节,设置“你演我猜”的活动。不管是话剧表演还是“你演我猜”,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的,这属于以情境任务带动阅读的活动。

邵路燕:您认为教师在设计《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活动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饶道庆:《西游记》的整本书阅读要注意一个“整”字,在设计《西游记》活动时,也同样要有整体观念。语文教师要有一个长期的、整体的规划,将一个个小活动整合到一个大的阅读活动中,形成一个系列,一个活动链,环环相扣、相辅相成。

邵路燕:前几日,我在《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活动中,也开展了设置情境任务的阅读活动。我设置了六个角色:记者、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请我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选择一个角色,“记者”这一角色负责设计采访问题,其他的五个角色依据文本回答“记者”的问题。当然,前期做了许多准备工作,请“记者”同学提前把采访问题透露出来,让“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们提前做好准备,做准备其实就是督促学生去提前阅读文本。而“记者”提前设计采访问题,一定会阅读《西游记》,绞尽脑汁地设计问题。

饶道庆:这个主意不错,学生提前做好了准备,就提高了阅读活动的有效性。要让学生形成书面的文字材料,整理出来,再编辑出版一本《某某班〈西游记〉访谈录》。

邵路燕:这就形成了一个《西游记》的阅读活动系列,一个《西游记》的阅读活动链。

饶道庆:是的,整本书阅读要注意“整”字,阅读活动的设计也要注意“整”字,这样才能让学生的阅读具有持续动力,引导学生坚持阅读。

邵路燕:《西游记》在当代的传播,形成了一系列的资源,这些资源对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的名著整本书阅读有借鉴意义吗?

饶道庆:在引读课中,教师借用网络资源导入,激发学生对《西游记》的好奇心是可取的。《西游记》改编不局限于某一种媒介,如:网络小说、网络游戏、电影、动画片、电视剧、话剧、歌曲等。网络上的资源应有尽有,关键是选取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资源。当然,教师在利用这些资源时,要注意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合阅读文本内容。《西游记》的改编与名著《西游记》有些差异,如何利用好这些改编资源为教学服务,还需要一线教师多思考。

邵路燕:我曾经请学生选取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的相关剧照,然后为其写一段推荐词,要求是“请学生根据原著中的描述写出人物的性格和主要事迹”。但我有一点感到很迷惑,有些学生选择了《西游记》改编剧,与原著差异幅度较大,给完成任务带来了困难。

饶道庆:这个活动设计得不错,值得肯定。在阅读实践活动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是很正常的,尤其是《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活动还处于探索阶段,关键是想一想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现在就可以讨论一下。

邵路燕:谢谢您!我提前规定下选取哪一版的剧照可能能解决这个问题。

饶道庆:这是一个办法,既然学生找到的剧照与原著有差异,可以“将计就计”,直接让学生“找不同”,请学生找出剧照与原著的不同之处,并发表看法。

邵路燕:好主意!语文教师还是要多动脑、多思考。统编本语文教科书将《西游记》列为必读书目,在名著导读部分的标题是“《西游记》:精读与跳读”,这是教材对《西游记》阅读方法上的指导。我们在设计阅读活动时,是不是也要考虑活动对读书方法的指导呢?

饶道庆:《西游记》整本书阅读强调一个“整”字,但是整本书读下来是需要时间的,现在的中小学生接触的信息、知识和技能普遍较多,阅读时间并不充裕,在有限的时间内,吸收更多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必要的。采用“精读和跳读”的方法来阅读《西游记》是可行的。语文教师可以设计有趣的阅读活动,将“精读与跳读”的读书方法融入其中,对学生阅读方法进行恰当地指导,既有精读品赏,又有跳读方法指导,引导学生“读下去”,指导学生“读进去”,引导学生“坚持读”。学生在参与阅读活动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邵路燕:最后,我想问一个语文教师阅读名著的问题。

饶道庆:没问题,说来听听。

邵路燕: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师有必要对名著进行深度阅读吗?

饶道庆:教师要求学生阅读名著,自己也要进行阅读,只有阅读才能与学生产生思想的共鸣。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有必要对名著进行深度阅读的,只有深度阅读,才能在《西游记》中发现更多有趣的事,设计更多有趣的活动,上好《西游记》阅读指导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果有兴趣,还可以了解《西游记》成书前的“西游”故事的传播情况,给学生讲一些《西游记》外延的知识,带动学生阅读《西游记》。

邵路燕:我研究过世德堂本《西游记》成书前“西游”故事的传播,但是我并没有给学生讲过,总觉得初中生还接受不了。

饶道庆:这个担忧是对的,讲得太深太难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可以挑选一些有趣的、通俗易懂的知识讲给学生听,说不定哪一句话就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整本书阅读的道路上,我们还有更长的路要走,大学教师和中小学教师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专长,引导学生“读下去”,指导学生“读进去”,引导学生“坚持读”。

邵路燕:“读下去”“读进去”“坚持读”,饶老师说得太好了,我的访谈就到这里。谢谢饶老师!

猜你喜欢
孙悟空西游记整本书
《论语》整本书阅读
统编教材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四年级《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孙悟空脸谱
我的妈妈是“孙悟空”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雷伊大战孙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