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强强 王旭辉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台州 318000)
台州市椒江区地处浙江省沿海地区的中部,属中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椒江区是传统的双季稻种植区,早稻种植面积常年维持在1 300 hm2左右,约占当地粮食作物播种总面积的27.8%。
多年来,国内学者在水稻产量预测方面做了很多研究。例如,杜春英等[1]建立了基于WOFOST模型的黑龙江省水稻产量动态预测研究办法,周保平[2]建立了水稻Hopfield产量预测的数学模型,黄文江等[3]建立了基于神经网络的水稻产量预测模型。同时,研究表明,温、光、水与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密切相关,熟悉、了解和掌握气象条件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并能根据气象条件的变化来客观、定量、动态地预测水稻产量,对于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虽然基于气象因子预测水稻产量的方法较多,但不同地区的气象条件存在差异,且影响水稻(尤其是早稻)产量形成的气象因子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建立适合当地的早稻产量预测模型[4]。在此背景下,笔者拟采用指数平滑法,利用椒江区2009—2019年早稻生育期内各月的最低气温、平均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气象观测资料,通过对早稻气象产量和气象因子进行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构建适合椒江区的早稻产量预测模型,以期为椒江区早稻产量的预测方法提供有力补充。现将相关研究成果报道如下。
本文的早稻产量数据来源于椒江区统计部门,气象数据来源于中国气象数据网,数据处理采用EXCEL 2010 软件[5]。
1.2.1 早稻产量数据处理
一般把作物的产量分解为趋势产量、气象产量和随机产量[6],即Y=Ya+Yb+e,其中,Y为实际产量,Ya为趋势产量,Yb为气象产量,e为随机产量(通常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利用指数平滑分析工具将早稻产量数据进行处理,得出水稻趋势产量Ya,再用实际产量Y减去趋势产量Ya即得气象产量Yb。鉴于平滑系数a的取值不同,对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影响,故本文平滑系数a分别取值0.1、0.3、0.5、0.7、0.9。
1.2.2 气象数据处理
椒江区早稻种植方式以直播为主,4月播种,7月收获,故选择4月—7月间各月的最低气温、平均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7个主要气象因子。
1.2.3 预测模型建立
将各月的气象数据与气象产量进行相关分析,筛选出两个与气象产量相关度最高的气象因子进行回归分析。根据回归统计结果,选取拟合程度最优的a值作为最终确定的a值,并依此建立预测模型,最后检验预测模型的准确度。
运用指数平滑法得到早稻趋势产量Ya和气象产量Yb。由表1可知,在平滑系数a分别取值0.1、0.3、0.5、0.7、0.9时,2014年的气象产量均为减产。经分析,2014年5月日照时数为91.9 h,较常年同期减少29.3 h,梅雨期间(6月17日—7月6日),长期阴雨寡照天气,并伴有强降水天气,降水量也破历史同期最高纪录,这些气象条件均对早稻生产不利。
表1 早稻产量、趋势产量及气象产量 (单位:kg/hm2)
选择椒江区早稻生育期内各月的关键气象因子(最低气温、平均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与气象产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2。同时,根据表2相关分析结果,筛选相关系数最高的两个气象因子进行回归分析,具体为:在a=0.1时,选择5月平均最高气温和5月平均气温两个气象因子;在a=0.3时,选择7月最低气温和5月平均最高气温两个气象因子;在a=0.5时,选择7月最低气温和6月降水量两个气象因子;在a=0.7和a=0.9时,均选择6月最高气温和6月降水量两个气象因子。回归统计结果见表3,由此可知,R2(a=0.5)>R2(a=0.3)>R2(a=0.9)>R2(a=0.7)>R2(a=0.1),说明a=0.5时模型拟合程度最高,且标准误差 S2(a=0.5) 表2 气象产量与关键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 表3 气象产量和关键气象因子的回归分析 由表4、表5可知,SignificanceF(P值)小于0.01,说明6月降水量、7月最低气温联合起来对早稻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将6月降水量和7月最低气温分别设为X6和X7,X6的P值小于0.01,说明6月降水量对早稻产量有极显著影响;X7的P值小于0.01,说明7月最低气温对早稻产量有极显著影响。 表4 平滑系数a=0.5时的方差分析 表5 平滑系数a=0.5时的回归参数 在a=0.5时,气象产量Yb=-2 765.1-3.48 X6+165.87X7,再设椒江区早稻实际产量为Y,n年的早稻产量用Y(n)表示,(n+1)年的早稻产量用Y(n+1)表示,n年趋势产量为Ya(n),(n+1)年趋势产量为Ya(n+1)。根据指数平滑法计算公式,采用平滑系数a为0.5,则(n+1)年趋势产量方程为Ya(n+1)=0.5Yn+(1-0.5)Ya(n),根据Y=Ya+Yb,得椒江区早稻产量预测方程为Y(n+1)=0.5Yn+0.5Ya(n)-2 765.1-3.48 X6(n+1)+165.87X7(n+1)。 2.3.1 模型精度检验 由表6可知,椒江区早稻实际产量与预测产量之间的绝对误差相对较小,经计算得出MAPE(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2.73%,远小于5%,预测精度较高。 表6 2009—2019年实际产量与预测产量对比分析 2.3.2 预测2020年产量 查询气象资料可知,椒江区2020年6月降水量为230.2 mm,7月最低气温为23.6 ℃。根据产量预测方程,椒江区2020年早稻预测产量为Y2020=0.5×6 562.0+0.5×6 673.5-2 765.1-3.48×230.2+165.87×23.6=6 966.1 kg/hm2,而椒江区2020年早稻实际产量为6 767.0 kg/hm2,两者相差不大,可见该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通过对椒江区2009—2019年早稻生育期间各月的气象资料与早稻产量进行相关分析,筛选确定6月降水量、7月最低气温为影响早稻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并依此建立了早稻产量预测模型。相关分析显示,早稻产量与6月降水量、7月最低气温的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591 0和0.588 5,表明早稻产量与6月降水量呈负相关,与7月最低气温正相关,且相关程度较高,这是因为椒江区6月份进入梅雨季节,降水量偏多不利于早稻抽穗扬花,早稻灌浆受到影响,稻穗空壳霉变,从而影响产量,而7月份温高光足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早稻灌浆结实,则利于产量形成。同时,回归分析显示,6月降水量、7月最低气温均对早稻产量有极显著影响,且6月降水量、7月最低气温联合起来对早稻产量也有极显著影响。此外,对预测模型进行精度检验,MAPE值为2.73%,表明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2.3 模型精度检验及外推预测
3 结论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