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芳
摘 要:新课程标准的深化,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展指明了方向,要想卓有成效地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数学教师必须转变思路,勇于改变,不断摸索和尝试创新教学方法,寻找和挖掘新颖的数学教学资源和教学策略,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热情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与实用性。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实际需求,带领学生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基于此,本文论述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总结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0-0026-02
引 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開启智力和培养思维习惯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如果小学数学教师仍然坚持以往的教学习惯和方法,就会导致学生的思维僵化,无法实现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目标[1]。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数学教师应将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思考,并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创造和探索的自由空间,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然而,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限制了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2]。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采取检测评价模式,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以新课程标准的创新理念为指导原则,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教学创新,让学生在充分感受数学学习乐趣的同时,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滞后
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受传统教学经验和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较深,仍然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枯燥的知识点,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3]。教师未能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被动,严重影响了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教学模式难以吸引学生
小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但其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教师若未能采取有趣味的教学手段,就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未能结合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和兴趣爱好,采用创新的教学形式,是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积极性的主要原因。
(三)缺少必要的情感教育
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的新要求,不仅体现在运用创新的教学方式上,还要求教师关注对学生的情感引导教育,提升学生的责任感,促进其全面发展[4]。小学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其中的基础运算可以迁移至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有利于教师依托直观形象的生活场景实施情感教育。当前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缺乏情感教育方面的内容,数学课上,教师仅仅教授数学知识,既没有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也没有体现任何情感教育内容。
二、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要求。当前,创新思维是社会对人才最为看重的能力之一。数学作为一门开发智力、培养思维的自然科学课程,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其中不仅包含思维创新能力,还涉及抽象思维能力与逻辑思考能力。同时,数学教学中与图形有关的部分还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立体空间思维模型。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以数学理论知识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学生量身定制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加投入地参与数学学习,鼓励学生运用个性化思维方式解决数学问题。数学教学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个求实创新的过程,唯有教师不断摸索和创新教学方式,运用信息化的教学工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数学作为一门具有较强应用属性的学科,仅仅通过教授理论知识无法切实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抓住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各种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这些数学问题。有效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也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数学教学目标之一,为此,教师应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案,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实践应用能力。
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对策
(一)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尚不成熟,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将数学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如可以将基础数学运算内容与超市购物、搭乘地铁等实际生活场景联系起来,这样既能为理论知识的实践找到合适的载体,又能深化学生对数学计算的理解,还能帮助教师营造师生良性互动的课堂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专注度,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欲望。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在课堂实践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探究引导式教学为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例如,在讲解“对称图形”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将班级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先预留时间让学生预习,而后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场景,找出轴对称、中心对称等诸多对称的生活实物,让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并找到图形的对称轴。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制一个轴对称图形,并在各自的小组中进行展示讨论,同时相互找出所绘制图形的对称轴。学生在观察、分析、思考及实操的过程中,能够提升探索和实践应用的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并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此外,热烈的小组互动与师生互动可以打破沉闷的课堂氛围,从而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