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丹
摘 要:校本资源开发促进教师角色转换,要求教师从既定教材的解释者与实施者转化为练习的开发者与创造者,同时树立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课程评价意识;校本资源开发加深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意识;校本资源开发也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条现实而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新课程;核心素养;高中数学;校本资源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2-0032-02
引 言
2018年高中新课程改革拉开序幕,原有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都进行了新的调整,为了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也为了更好地结合实际学情,数学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深入研究新数学教材的特点和要求,精心制作适合本校学生学情的数学校本资源,促使学生更快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传统教学方式难以适应新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教师要与时俱进,用数据、懂信息、巧互动、快发展、转变教学思路,运用幻灯片、投影、录音、计算机等技术,让课堂内容更加丰富,让教学手段更加灵活,特别是需要提升在线资源的应用能力,将在线教学资源应用于数学课堂,利用在线技术把影音、图像、动画、文字等素材适时引入数学课堂中,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本课题旨在探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研究和开发新一轮的校本资源,在互联网多媒体信息化的冲击下,以新高考为契机编制和完善适合我校学生生情、学情的数学校本资源,精心设计课堂、课后练习环节,结合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推动学校的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地开展。
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在文件中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随后对“核心素养”内涵的讨论不断增多。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核心素养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热点,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将围绕核心素养展开。数学核心素养是以数学课程为载体,基于数学学科的知识技能而形成的重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数学核心素养反映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如分类与整合、函数与方程、特殊与一般、化归与转化、或然与必然等)和关键能力(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和数据处理等)。随着核心素养研究的不断深入,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已成为课程改革的新思路。校本资源是学校根据自己的生情、学情开发的课程资源,是国家课程资源的有益补充,包含课堂教学资料、校本练习、单元测试和课堂小测。符合学生学情的校本资源是学校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目前,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各校都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编制了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课程。经过几年的摸索,我校已经拥有一定规模的数学校本资源,然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需要对这些数学校本资源进行不断的优化整合和补充,这就给一线教师提供了很多研究和探索的空间。为此,我们开展了本课题研究,力求结合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对应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知识点,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精心设计课件、课练,启发学生思考,以实现使学生吸收和消化知识点、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建设适合我校生情、学情的数学校本资源库,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使教师的教学具有更加明确的指向性,也让学生的学习有更好的载体,旨在依托课题的研究,规范我校高中数学校本资源,同时促进我校高中数学教师的专业水平的提升,现从以下两个方面分享课题研究的情况。
一、校本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
(一)提升通识素养
近年来,全国高考数学卷明确考查数学文化,旨在突出理性思维、弘扬数学文化、强调数学在文化史上的巨大价值。新版的高中数学教材中也增加了对数学文化的介绍。教师应认真研读《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簡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实施建议,提升自身的通识素养,如科学、人文、信息等,关注数学建模、数学实践与数学文化,明确数学不仅是数字、符号、公式,还有浸润其中的数学文化。只有这样,教师在校本资源的整理与开发中才能合理、准确定位。教师应学习数学史,正确理解《课程标准》中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科学文化交流,领悟数学文化传统,学习数学的文化品德,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1]。
(二)提升专业素养
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教师需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养成坚持学习的好习惯,为学生树立榜样,自觉养成用数学的眼光发现和提出问题、用数学的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和交流问题的习惯;把握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数学探究活动五条主线脉络,把握数学概念的本质内涵,重视数学的通性、通法,了解与高中数学相关的高等数学内容,可以从更高层次理解知识的本质;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发现教学活动的新问题,联系教学实际与经验,认真钻研课程结构、问题发生、矛盾困难、解决策略等,同时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个性特征;多聆听一线名师的经验分享,大胆参与创新,不断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进行反思,并将自己得出的结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三)提升实践能力
教师可通过网络教育平台收集课例、练习等素材,结合自身对教材的解读,整理形成适合我校生情的课件或校本练习,利用课堂教学、作业或考试反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结合集备组探讨校本资源的使用效果,修改不合理的部分或在后续设计中及时调整。校本资源的收集、整理、应用、反思、修订是保证校本资源有效性的五个步骤,教师应在反复实践中加深对教材、《课程标准》、命题的理解。线上教学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提出较高的要求,在线上教学之前,部分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仅限于对下载的PPT课件进行简单修改,通过线上教学,教师提升了利用网络收集教学资源的能力,掌握了录课、剪辑、直播等信息技术,探讨的问题也由开始的使用什么软件、如何使用软件到后来的怎么使用更简洁、更合理,甚至还能一节课同时使用两个平台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学校还应组织信息技术培训活动,如希沃白板的使用等,提高教师的素质,以及教师教学的实践水平和理论水平,使其成为科研型教师。在课题研究期间,课题组教师积极参加区市各项比赛,获得了福州市教师技能大赛二等奖、福州市优质课比赛三等奖、福州市单元作业设计比赛三等奖等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