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如何助力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

2021-08-26 09:00郑晶心
风流一代·青春 2021年8期
关键词:毕业生基层

郑晶心

江苏经验

服务大学生基层就业,江苏高校齐发力

江苏2021届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60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在毕业生总量压力、全球疫情持续、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凸显的三大因素影响下,江苏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为助力60万毕业生就业,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和视察江苏讲话精神,落细、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稳就业”“保就业”的决策部署,江苏省教育、人社等部门共同开展了为期3个月(3月20日至6月30日)的江苏省2021届高校毕业生“百校千场万岗”就业促进行动,牵头举办100场“服务发展促就业”“就业创业在江苏”系列主题招聘会,组织全省167所高校和独立学院举办1000场“百校联动”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并力争通过91job智慧就业平台,为江苏省2021届高校毕业生提供百万个就业岗位需求,努力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力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局稳定。

服务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江苏各高校齐发力。南京林业大学坚持“五个聚力”,赋能毕业生基层就业。学校积极引导优秀毕业生前往基层就业,通过聚力人才培养、组织领导、思想引领、就业平台建设、保障机制五个方面,全方位赋能毕业生基层就业。2020年,南京林业大学共有119名本科生参加西部计划、苏北计划、“三支一扶”、参军入伍、江苏省选调生、西藏专招等形式的基层就业,基层就业总人数是 2019 年的 3.1 倍;2021年该校报名江苏省选调生拟录取37人,其中名校优生2人、优秀大学生选调35人。志愿前往西藏、新疆等中西部地区基层以及林草等艰苦行业就业的人数不断提升。

南京中医药大学作为新疆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协作高校,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培养高度重视,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生活、就业、创业等各个方面都给予了较多的支持和政策倾斜。学校邀请新疆当地卫健、人社部门走进学校,针对少数民族毕业生召开专场招聘活动,如新疆伊犁州直医疗卫生系统专场招聘会、疆内相关企事业单位南京站巡回招聘会等。学校就业部门专门邀请新疆当地的知名医药企业参加线上或线下校园招聘活动,少数民族辅导员和新疆教育厅内派老师现场指导、推荐学生就业。近两年,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新疆少数民族毕业生顺利考取新疆医科大学研究生、参加西部计划、考取当地选调生和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等,就业情况持续向好,为新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持。

南京理工大学始终坚守服务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光荣使命,高度重视国防军工科技领域人才培养工作。多年来,学校着力加强校企合作,与中国航发贵州黎阳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形成“黎阳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的共赢。该校材料学院王克鸿教授团队与黎阳公司合作的“焊装车间数字化”项目成果荣获2020年度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三等獎(省部级)。“十三五”期间,该校38名毕业生入职黎阳公司,罗滏、尹先波等往届毕业生已成长为公司的技术骨干。2021届毕业生又有14人签约黎阳公司。

南京工业大学始终树立区域发展“一盘棋”思想,注重围绕国家战略布局,力求国家哪里需要,就引导毕业生到哪里建功立业,主动服务西部大开发战略,扎实推进与陕西榆林、内蒙古鄂尔多斯、宁夏宁东等煤化工基地合作,践行“山海之约”,在共建研发基地、联合技术攻关、培养培训人才、科技决策咨询等领域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引导毕业生服务西部大开发,为东西部科技合作示范区建设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2021届毕业生中有748人选择中西部就业,签约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等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企业。

参军入伍是大学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重要途径,是稳就业、保就业的有效措施。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所培养远洋船员和内河船员的航海类院校,学校与陆军工程大学、海军士官学校等解放军部队院校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组织学生到部队观摩学习,接受军营文化熏陶,了解军旅生活,加深在校大学生对部队的情感,激发和调动大学生携笔从戎的积极性。2012年,学校被遴选为全国首批定向培养士官试点院校(江苏省唯一一所),2019年又被武警部队海警总队授予为首批武警海警定向培养士官院校(江苏唯一一所)。学校定向培养士官已有7届共计700人进入北部战区海军、东部战区海军和南部战区海军服役,有多人参加海军成立70周年阅兵等重大任务,部分学员在辽宁舰和山东舰上服役。

高职院校工作有亮点

高职院校毕业生是企业一线岗位的主要来源,在帮助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零距离过渡过程中,高职院校的工作也充满亮点。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该院在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始终着眼于“服务国家战略、契合区域产业发展”的目标,把支持制造业发展作为重大政治责任,积极引导毕业生到重点领域一线岗位建功立业。

一,坚持价值引领,引导学生“想要去”

就业引导与课程教学融合,发挥思政课主阵地作用,将习近平总书记“中国必须搞实体经济,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脊梁”等重要论述融入思政课堂,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把专业学习与职业认同相融合;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价值观。

就业引导与校园活动融合,发挥劳模、产业教授、优秀校友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江苏智造,由我创造——走进工程机械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学术冬令营等活动,培养学生“能学习、能协同、能干事、能吃苦”的职业素养。

就业引导与校园文化融合,在校园文化中突出工业文化,开展“只要有志向就会有事业,只要有本事就会有舞台”的就业观宣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把重点企业的核心理念,如徐工集团“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的价值理念融入校园文化。

二,坚持聚焦重点,帮助学生“去得成”

突出就业基地群建设,注重与重点区域人社部门的交流联系,参加校政企就业联盟,组织重点专业群与支柱产业链对接,构建立足淮海经济区、面向长三角经济圈的就业基地群,精准掌握岗位需求。定期开展装备与智能制造业重点企业专场招聘会,积极推介毕业生,提高招聘成效,实现校政企抱团发展。

突出“订单式”培养,制定《产业学院建设与管理办法》,紧盯区域产业发展动态调整专业建设布局,与徐工基础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等10家制造业知名企业组建9个产业学院,成立12个现代学徒制班、订单班,实行弹性教学制度。通过校企联合培养,实现“招生即就业”,批量满足重点企业人才需求。

突出“一站式”就业服务,建立集政策咨询、信息发布、职业指导、就业帮扶为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运用大数据分析,将与专业需求匹配度高的重点企业岗位优先推送给毕业生。

三,坚持构建长效机制,确保学生“留得住”

优化党建引领就业机制,实施“党委书记—党总支书记—党支部书记”三级推进就业履职工作机制,把引导毕业生面向重点领域一线就业作为基层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党员领导干部开展结对帮扶,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前6个月的职业适应期。

优化专项就业激励政策,设立每人1000元的基层和重点领域就业奖励基金,将参与国家基层和重点领域项目作为评选优秀毕业生的重要依据。与徐工集团等十余家企业设立专项奖学金,对到重点企业一线就业的学生,根据服务年限实行学费补偿政策。

优化毕业跟踪反馈机制,组织跟踪调查,全面了解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掌握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通过“就业、招生、人才培养”联动机制及时调整招生专业和人才培养方案。定期开展毕业生回访,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让毕业生安心工作。

通过“三个坚持”,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重点领域一线岗位培养了大批“想要去、去得成、留得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目前,2021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92.01%,其中,本地就业率82.10%,制造业一线就业率56.05%。

猜你喜欢
毕业生基层
基层巡览
关注基层智慧治理
北京服装学院公共艺术系2021年优秀毕业生作品选登
水泥处理的基层和亚基层再生沥青性能研究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走基层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
基层治理之路
基层管理能否少盖点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