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同友
1
2021年6月10日,早晨6点不到,住在合肥市蜀山区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马毛姐就起床了。小女儿刘光林知道母亲的习惯,也早早带了早饭过来,看着母亲吃下去。马毛姐一边吃,一边不停地看着手表上的时间。刘光林说,不急,不急,还早着呢。
马毛姐是赶着去参加省里举行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的。尽管已经是86岁的高龄了,十多年前又患了脑梗,行动不是太方便,但接到参会的通知,她还是毫不犹豫地决定:“我要去,今年是建党100年啊。”
7点多一点,马毛姐出门了,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康复患者都知道她,这位永远笑呵呵的老太太,可是当年渡江战役一等功臣啊,他们纷纷与她打招呼:“马老太,出门去啊!”
马毛姐点点头,又伸手拉了拉衣服,她收养的那只流浪猫跟在她身后,“喵呜”叫了一声,就又跑到小花园中玩去了。
仲夏的阳光从树叶间洒下来,像一块金质的奖章,女儿忽然问:“老娘,你可算过,你这一辈子一共得了多少块奖章啊?”
马毛姐笑着摇摇头:“不记得了。”
2
不过,马毛姐永远也不会忘记,自己得到的第一块奖章——渡江英雄“一等功臣”。
那一年,她才14岁。
14岁的马毛姐从小生长在无为县马家坝村一个贫苦渔民家庭,从她的家穿过一道低矮的江堤就是浩荡的长江。靠水吃水,马家坝人大多是江上捕鱼人。马毛姐家里除了两间低矮的小茅草屋和几亩薄田外,就剩下一只用来捕鱼的小木船了,那可是全家最值钱的家当。
父母没有文化,加上旧社会对女孩子根本不重视,她一直没有正式的名字,由于在家中排行第三,大家就称呼她为“三姐”。自幼就在江边跟着父母兄弟打鱼的马毛姐,八九岁时就学会了划船、织网,并且练得一身好水性。12岁那年,父亲被抓去当壮丁,母亲无奈,将马毛姐送出去做童养媳,换回3石大米,后用3石米赎回了父亲。做童养媳真太苦了,天天不是被打就是挨骂,马毛姐的额头上如今还有一个凹下去的伤疤,那是她在做童养媳时留下的。一天她生病了,可是还得天没亮就起床,为一大家子人煮饭,又累又困又饿的她,一不小心栽倒在灶前的铁炉上,鲜血流了一地,也没人管她,伤口也是过了好久才收口子。
1948年6月,无为县解放。新中国让马毛姐结束了悲惨的童养媳生活,她获得了自由,重新回到父母身边。虽然年纪小,但通过亲身经历,她幼小的心灵里就知道了,原来在中国有一群人,他们的名字叫共产党!他们的军队叫解放军!她一心想着,我要为共产党、为解放军做点什么!
这样的机会很快就来了。转过年,1949年初,马毛姐每次出江打鱼,都见沿江的村庄里驻扎着解放军战士,人家的墙壁上写着“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标语。她这才知道,在江对岸,还有好多人和自己以前一样,生活在一个黑暗的社会里,江南的人民正等待着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去解放。每每看到各个村庄里的年轻人踊跃报名支前,从事修路、挖河、站岗、放哨、运输粮草等工作,马毛姐就坐不住了,可是她年纪太小了,始终报不上名。
当时,解放军中不少人来自北方,不熟悉水上生活,马毛姐知道了这个情况,便每天早早去往部队营部,教战士们扯帆、划桨、撑篙、掌舵、下锚、识风向、辨方位。她成了“小老师”,教得认真又仔细,战士们都竖起大拇指夸她:“这个小老师真厉害!”就这样风雨无阻,她一直坚持了51天。
一天,马毛姐听说解放军要征集民船用于渡江作战,她一想,自己家不是有条渔船么,可是,这条渔船是父母的命根子啊,他们肯定不舍得,怎么办?她想到,大哥也是积极支前的进步青年,她便跑回家找大哥商量,兄妹俩想到一块去了,为了不耽误部队使用民船,他俩一边做父母亲的工作,一边径直划上船就跑去交给了部队。
1949年4月上旬,部队和地方政府召开渡江作战动员会,会议地点在离马毛姐家20里的凤凰颈船舶站,马毛姐悄悄跟着哥哥去参加了。会上,哥哥现场报名参加了“渡江突击队”,马毛姐不顾哥哥反对,也报了名。就这样,马毛姐成为渡江突击队中最小的一名队员。
参加渡江突击队,那可不是开玩笑呀,是要拿身家性命说话的。回家后,兄妹俩一直瞒着父母,直到渡江战役胜利,见到负伤的马毛姐,父母才知道年仅14岁的女儿完成了一个伟大的壮举。
1949年4月21日凌晨,渡江战役打响了,夜幕中,无数条由民工们掌舵的船只,一溜儿排开,争相向对岸竞发。这一刻,从无为县白茆洲出发的“渡江第一船”上,14岁的马毛姐以她大无畏的精神成为新中国的一个传奇。
其实,头天晚上马毛姐差点上不了船,当她急匆匆地和哥哥来到江边,按照编号找到分配好的木船,木船上坐满了整装待发的解放军战士,马毛姐的手刚刚摸到舵把,一位解放军干部见她身材那么瘦小,脸上稚气未脱,便赶紧拦住了她说:“哎呀,小姑娘,你上来干什么?我们这是去打仗,你赶快回家去!”马毛姐急了:“我知道你们是去打仗,是去搞解放的,我是突击队员啊,来送你们过江的。”为了显示自己是个熟练的船工,她还特意将船舵摇了搖。解放军干部还是不同意:“太危险了。不行,快下去!”硬生生地赶她下了船。马毛姐心里特别失落,眼泪都流了下来。机灵的马毛姐没有走远,躲在芦苇丛里,盘算着如何上船。这时,第一颗信号弹发出,船只开始出发了,马毛姐急中生智,借着亮光,飞快地捡起撑船的长篙,紧跑几步朝地上一点,一跃而起落到了船上。
一上了船,马毛姐俨然是个老水手,她和哥哥站稳了位置,像往常两人一道出江一样,哥哥眼睛不好,但力气大,便坐在船桅杆边负责扯帆。马毛姐手脚灵活,一手掌舵,一手划桨,借着隐隐的波光,马毛姐发现,身边的芦苇丛里射出了无数只小渔船,每只船上都坐满了解放军战士。
马毛姐双手不停,船只快速地向南岸前进,已经隐约可见对岸的江堤。忽然,敌人的照明弹升起来了,发现了渡江的船只,顿时,对岸的敌人向大江上的船只猛烈开火。火光映红了江面,子弹如雨点一般落下来,有的打烂了船帆,有的打穿了船舷,有的掉落在江水里,江水像沸腾的开水。马毛姐忘记了害怕,她当时只有一个想法:把解放军送到对岸去!她拼命地划动着船桨,突然,右手臂一麻,接着火辣辣地疼起来,她低头一看,胳膊肘下面鲜血直流,是被一颗子弹击中了。枪林弹雨中,解放军战士为她包扎了伤口,她试了试,右手还能用上劲,便继续和哥哥配合着,凭着过硬的撑船技术,快速向南岸破浪前进。
40多分钟后,船只到达长江南岸。
后来,站在庆祝渡江战役胜利的领奖台上,马毛姐才知道,她和哥哥的这只船,是第一个到达长江南岸的。
就这样,那一夜,带着伤,马毛姐和哥哥撑船横渡长江,共来回6趟,运送了100多名解放军战士。
渡江战役胜利后,马毛姐被授予“一等渡江功臣”称号,无为地区的3107名“渡江功臣”中,她年龄最小。
3
参加完“光荣在党50年”全省老党员老干部代表座谈会,领受了纪念章后,马毛姐又匆匆忙忙赶了回来。她将纪念章小心翼翼地放在了盒子里,收藏进床头柜里。做着这些的时候,她的目光不由得落在墙上的挂历上,那挂历上,是毛主席画像及他的诗词《卜算子·咏梅》。每年,她家挂历上的内容都与红色革命相关。看着挂历,她又想起当年受到毛主席接见的情景。
成为“渡江功臣”后,马毛姐并没有觉得自己做了什么,她依旧白天在村里干农活、晚上到夜校去学习。她没有想到,新中国会惦记着她这样一个普通的渔家女——1951年9月,马毛姐收到毛泽东主席亲笔签名的请柬,邀请她进京参加国庆庆典。
9月29日晚,毛主席在中南海怀仁堂设宴欢迎进京参加国庆庆典的各省代表团成员。宴会上,马毛姐被皖北区代表团选为代表向毛主席敬酒。
10月3日,在怀仁堂,毛主席和中央领导与各地来的代表一起看戏。马毛姐看看左右,她的心立即怦怦地跳了起来,自己竟坐在毛主席和周总理中间。开演前,周总理指着马毛姐,低声向毛主席说:“主席,她就是您邀请来的渡江小英雄。”
第二天,毛主席又派车把马毛姐接到中南海。席间,毛主席说:“你这么小就这么勇敢,不怕牺牲,很了不起,但不要骄傲,不要翘尾巴。”马毛姐听着毛主席的话,不停地点头。毛主席的这几句话,后来不断地在马毛姐的心里回放。毛主席见马毛姐有点拘谨,便不时地为她夹菜,让她多吃点儿,还问她识不识字,想不想在北京读书。马毛姐回答毛主席说,省里已安排她回到安徽去上学了。
北京的秋天比较冷,毛主席看马毛姐衣服穿得单薄,让工作人员给她买了一套藏青色呢子服和学习用的金笔等物品。临别之时,毛主席将这些学习用品和一本精致的笔记本赠给她,并在笔记本的扉页上写着:毛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一路上马毛姐是抱着毛主席赠送的这些礼物回到家乡的。回到家后,她特地将这些礼物装入一个木箱锁好,因为马上要去外地上学了,怕丢失,就存放在马坝村家里。然而,1954年长江流域突发大水,无为地区受灾严重,马坝村全村被淹,马毛姐那装有毛主席赠送物品的木箱也被洪水冲走了。灾后,当地政府曾组织人仔细寻找,也没有找到。“唉,怪我没有保管好!”后来,每当谈及此事,马毛姐总是自责不已。
毛主席送的实物虽丢了,但毛主席说的话,写的字,马毛姐永远记在心底。“不要骄傲,不要翘尾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些话,她反复念叨着。从北京归来,马毛姐先后到安徽省炳辉烈士子女学校、巢县速成中学、干部学校读书学习。1954年马毛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7年走上工作岗位,先后在合肥车站麻纺厂、针织厂、被服厂、帽厂、东风服装厂等生产一线工作,担任过车间主任、工会主席、党支部书记,1976年担任合肥市服装鞋帽工业公司副经理、工会主席、党委委员。在这些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她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和工作,先后多次荣获省、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待将奖章收拾好了,马毛姐刚准备坐在轮椅上休息一会儿,突然,一个黄黑的身影嗖一下跳上了她的怀抱,是她收留的流浪猫。这小猫不仅会捉老鼠,还会报告有客人到了,她幽默地说:“小猫跳,客人到。”
4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中央决定,首次评选颁授“七一勋章”,隆重表彰一批为党和人民作出杰出贡献、创造宝贵精神财富的党员。5月31日,经过初审、考察和审议研究,产生29名“七一勋章”提名建议人选,马毛姐赫然在列。
许多当年的老同事、老朋友从报刊新闻上看到消息后,纷纷赶来看望她,而这其中,还有一些特殊的客人,他们曾经是她的“听众”。
原来,退休之后,马毛姐没有忘记一个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她经常义务到机关、学校、工厂等单位作革命传统报告,进行红色革命文化教育。2003年之前,马毛姐没有患脑梗时,平均每周义务为合肥市大中小学校做报告2场,总数超过了300场。
女儿刘光林到现在还记得,自己在合肥市淮河路第二小学读四年级时,学校还请母亲来做了一场报告。那是她第一次听母亲做报告,她没想到,母亲一口气在台上说了两个多小时,说她童年时的苦难生活,说她参加渡江战役的经历,说她受到毛主席接见时的情形,说这些时,母亲总是说:“我并没有为党和人民做些什么,而党和人民却给了我太多的荣誉。”平时看着话语不多的母亲,做报告却不用看稿子,她是带着真感情说的,说完了后,同学们拼命鼓掌。后来,刘光林参加工作,经常遇到过去的同学,他们都会说起她母亲,甚至能复述出她母亲当年做报告时说的话。
今年3月28日,清明节前夕,老家无为市方面想让马毛姐在建党百年之际,回到老家看一看,给乡亲和孩子们讲一堂党课,做一次报告。马毛姐答应了,却谢绝了当地政府派车的好意,让女婿开着私家车,送她回到了阔别多年的马坝。
一下车,她就赞叹不已,昔日破败的渔村,如今楼房林立,道路宽敞,周边的农田、蟹塘、莲池形成了优美的生态大环境,村庄内外的河流、水塘连通在一起,蛙鸣鱼跳,水面上闪耀着粼粼波光。
乡亲们得知马毛姐回来,非常热情,拉起横幅欢迎她:“致敬渡江英雄!欢迎回家!”
有的老人一口喊出了她的小名:“三姐,三姐!”
在村活动广场,马毛姐现场给上学的孩子们上了一堂爱国主义党史教育课。虽然多年没有做报告了,但说着说着,那些往事全都活过来了,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孩子们:“我总结一句话,那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做完报告后,马毛姐和家人一起去给母亲和大哥扫墓。
祭奠完后,她站立在江边,看着滔滔的江水,仿佛又回到了多年前的那一夜,又听见了那嘹亮的军歌:
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我們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
5
来访的客人们走了,吃过简单的晚饭,天色黑了下来。
马毛姐有些累了。这一天,除了参加上午的活动,又先后来了好几拨人,有来看望问候的,有来采访录像的,也有来请她讲党史的。
小黄猫又爬上了她的膝盖,接受着她的抚摸,小区外,响起了叫卖水果的吆喝声,此时,幸福感充溢着她的内心。
女儿告诉马毛姐,明天上午电视台的人请她去渡江战役纪念馆拍一个片子。
在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内,有一座展示人民群众送解放军过长江的群像雕塑,其中就塑有最小船工、14岁的马毛姐帮助人民解放军划船渡江的场景。纪念馆举行开馆仪式时,马毛姐被邀请参加,女儿陪着她。当女儿看见大屏幕中播放的渡江战役纪录片中,小木船在枪林弹雨中奋勇前行的镜头,便问马毛姐:“当时真是这样?”马毛姐说:“就是这样,就是这样。当时我们一起出去的是4条船,结果2条船被打沉了。”马毛姐说着,眼泪流了下来。
听到女儿的话,马毛姐点点头。“渡江战役纪念馆。”她喃喃道。忽然,她认真地对女儿说:“等我百年之后,我要将七一勋章赠送给渡江战役纪念馆。”
“为什么?”女儿问。
“当年参加渡江战役,很多人都牺牲了,”马毛姐说,“而我幸存下来了,才有了今天,所以,这个奖章不是属于我个人的,而是属于大家的。”
马毛姐说着,又看了一眼挂历,再过20天,就是七一,党的生日。“我要把勋章献给您。”她在心底里又说了一遍。
〔责任编辑 君 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