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如何缓解心理压力

2021-08-26 16:05
保健与生活 2021年9期
关键词:中老年人子女建议

受访专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老年心理研究中心主任  李娟

七类常见的精神压力和负担正在不知不觉中侵蚀着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中老年人如何缓解心理压力?为此,笔者特邀专家为您剖析压在中老年人心头的七块“石头”,并传授“碎石大法”。

退休生活难适应

“忙了半辈子,突然闲下来,却不知道日子该怎么过了。”这是不少人退休后的心声。一些人感觉“人走茶凉”,自己不再受重视;还有些人觉得年轻时的抱负还未实现,留下很多遗憾。他们很难适应新的生活节奏,陷入“人退心不休”的状态。此时身心状况往往不太好,可能有失眠、做噩梦、疲劳感增加、突然变胖或变瘦、起床后发呆等表现,而这些常被忽视。

建议  离开工作岗位,生活反而可以更加丰富。愿意让自己忙一点的人不妨提前做好退休计划,正视自我价值,积极寻求返聘机会。有了多重收入,退休后生活也更有保障。还可以到老年大学进修,寻找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完成年轻时的梦想。

照顾孙辈爱操心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调查显示,帮子女照顾孙辈的老人达66.47%。照顾孙辈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老人“被需要”的心理需求,但育儿理念的不同和共同生活的摩擦,可能会让两代人的矛盾越来越多,老人的操心可能变成“好心办坏事”。

建议  老人应在年龄和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量力而行地照顾孙辈。孩子的父母才是第一监护人,有教育的最终决定权,老人要分清角色的主次,不能过多包办。子女也要学会给老人“减负”。老人帮忙带孩子是出于对子女的爱与关心,并非义务。年轻父母无论多忙都要自己带孩子,既减轻了老人的压力,又不错过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机会。

老伴患病常犯愁

老年夫妻中常有一方处于被照顾的状态,另一方要承担起照顾的重任,尤其以照顾瘫痪、失能、失智等生活自理能力差的老人最为困难。照顾者往往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情绪常喜怒无常,健康状况堪忧。

建议  要照顾老伴的老人可适度向亲友倾诉,或与有相似经历的朋友交流,交换经验,彼此安慰。疲惫时不妨出去转转,参加一些有趣的老年活动。子女即便不在身边,也要盡力为父母分忧,可以考虑请护工或安排老人人住正规养老社区。

亲人故去易抑郁

有数据显示,老人最怕的事情是生命的终结。尤其是过了75岁,身边的同龄人相继离开,心中难免悲凉。丧偶或失独老人更难走出悲伤,继而茶饭不思、体重减轻、失眠、食欲差、记忆力下降,甚至患上老年抑郁症。

建议  生命像花儿一样,从萌芽、成长、开枝散叶,再到凋谢,是自然过程,老人应客观看待生命。专家提醒,如有亲友去世,身体不好的老人最好不要参加追悼会,更不能用吸烟、酗酒等方式来化解心中的郁结。家人要认识到,生活变故会让老人有3—6个月的情绪低落期,此时应多跟他们聊天,主动找轻松的话题;帮老人换个环境,鼓励他们出去旅游,转移注意力。

疾病缠身精神差

听说老同事查出了癌症,自己整日忧一心忡忡;看到保健品广告宣传得神乎其神,就赶紧去买,结果身体越来越差。许多老人怕生病,活得小心翼翼;已患病的老人一怕没钱,二怕拖累儿女,更是满面愁云。

建议  从中年开始做好早期疾病预防,合理饮食,定期体检,坚持锻炼,可以有效防止晚年患病,无疾而终并不是梦。人的一生中难免经历磕磕绊绊,疾病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老人要看开点,学会与疾病“和平相处”,积极配合治疗,乐观的心态能增强免疫力。

担心生活不自理

吃饭要人喂,穿衣要人帮,如厕要人扶……这样的生活状态是每个老人都不愿意看到的。对会不会生病、何时生病、病了有没有人照顾等问题的担心,让晚年生活缺乏安全感。

建议  大多数老人还是可以生活自理的,所以没必要杞人忧天。许多75岁以下的健康低龄老人还能为社会做出很多贡献,比如担任社区管理员、志愿者等,而研究显示,从事志愿工作的人更长寿。世界卫生组织也号召各国让有技术的老人继续参与学校、科研、社区、商业、卫生等方面的工作,开拓新的生活领域和人际关系,排解孤独寂寞。

忧心老来孤零零

如今我国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空巢、失能老人增加,他们对晚年生活无人照顾的担忧特别强烈。许多老人受传统观念影响不愿人住养老院,居家养老模式又不完善,无奈与迷茫压在心头。

建议  专家认为,子女尽孝是义务,但老人也要有精神准备,在退休前就开始合理储蓄,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必要时请子女或有经验的理财师做好理财规划。国家也应积极探索多种养老模式,加强经济支持和人才保障。

猜你喜欢
中老年人子女建议
康复护理针对疗养院中老年人的应用及体会
喉罩双相正压通气在中老年人无痛纤支镜诊疗术中的应用
Tomb-sweeping Day
有钱的老人更容易受骗
中老年人的网络世界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正在上大学的成年子女是否属于离婚案件中“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三代人的建议
FOOD
教育子女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