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景娜,耿庆文,胡 哲,苏 容,果海姣,张 兵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科,北京,100007)
高血压脑出血的死亡率较高,是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多发于冬季,高发人群为50~70岁男性中老年群体,且近年来呈现出年轻化趋势[1-2]。发病的间接原因是高血压作为一种长期慢性疾病,会使脑部小动脉产生病理性纤维样变或是玻璃样变,局部出血甚至坏死[3];直接原因是患者受情绪刺激或者劳累过度,导致脑部血管中的血压急剧上升而冲破血管,形成脑部出血。高血压患者脑出血后,出现肺部感染的风险较高[4-5],需要及时防治。本研究选取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中医护理干预方预防肺部感染,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8年1月—12月医院收治的诊断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0例,按照接受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所有患者经临床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心肺功能、肝肾功能正常,未合并其他部位肿瘤,临床资料完整。对照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44~77岁,平均(63.12±4.88)岁。对照组男41例,女19例;年龄43~78岁,平均(64.54±5.20)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治疗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让患者采取正确体位,及时吸痰;若患者失去意识,则采取人工排痰方式[2]。给予患者营养搭配合理的清淡饮食,及时为患者提供吸氧支持。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干预。①中药贴敷:选择肉桂2 g、丁香2 g、生川乌2 g、生草乌2 g、乳香2 g、没药3 g、红花2 g、当归2 g、川穹2 g、赤芍2 g、透骨草2 g、麻黄5 g、杏仁5 g、法半夏5 g。将处方药物放入捣药罐,加低度黄酒10 g,均匀用力捣成颗粒较小的药膏。贴敷前给予患者穴位按摩,按摩至穴位周围红热,以促进药物吸收。取5 cm×5 cm的油性软纸,将药膏均匀涂抹在软纸上,贴好后使用纱布以及医用胶带固定。每2d贴敷1次,30 min/次,3次为1个疗程。贴敷穴位:肺腧穴、脾腧穴、风门穴、大椎穴、膻中穴。②汤药护理:采用星蒌承气汤加减。处方:生大黄10 g,芒硝10 g、瓜蒌10 g、胆南星5 g,若患者表现出明显热象,加黄芩、山栀适量[3]。若患者年龄较大,津液亏虚,加生地、麦冬、玄参适量;若患者痰热内郁或上扰,出现口苦、惊悸、呕咳等症状,加竹茹、陈皮适量调和胃气;若患者出现咳痰不出,涕唾粘稠,甚至痰厥,加适量天南星、枳实,豁痰开郁,导痰下行。若患者出现便秘、心情烦躁、精神恍惚,说明浊气未降,腑气不通,根据患者实际病情以及体质加减大黄、芒硝用量,不宜过量,以防正气消损。以水煎服,1 d使用1剂,分2次温服。
评价2组护理干预效果:①治愈:患者呼吸平稳,咳嗽明显减轻,痰液少而稀,经X线摄片检查感染消失。②有效:患者咳嗽时肺部啰音减轻,经X线摄片检查感染迹象有所消散,咳嗽减轻,痰液变稀。③无效:患者的感染症状未改善,痰液浓稠,咳嗽啰音明显,经X线摄片检查感染迹象无好转甚至加重。没有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出现肺部鸣音,痰液浓稠发白,血常规、X光片检查出现感染征兆。治疗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00%。
采用SPSS 20.0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护理干预有效率96.67%(58/60),高于对照组的73.33%(4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2组护理干预效果评价[n(%)]
高血压是脑出血的基础疾病,脑出血发病后,患者一般表现出头痛、恶心呕吐、嗜睡、意识模糊等症状,若不采取及时的控制措施,很有可能造成脑部神经的永久性损伤,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以药物和手术为主,在用药一段时间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后予以手术治疗。根据临床实践经验,术后患者的呼吸能力会有所降低,或产生自主咳嗽困难症状,进一步增加肺部感染风险,导致患者呼吸障碍甚至呼吸衰竭,因此需要针对肺部感染形成原因实施护理干预,以降低感染风险,改善预后[6-7]。
本研究中使用的中医护理技术中药贴敷,取《千金方》、《济生方》中的“导痰温胆”之意,同时配合使用星蒌承气汤加减,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情志护理,有效降低了肺部感染的发生风险,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干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增加中医护理干预能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提升护理效果,值得借鉴。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