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没有感觉,就不需要治疗
血压升高后部分病人会感觉头痛、头晕、耳鸣、失眠等。但有些人却没什么感觉,这如同温水煮青蛙,水温慢慢地升高反而不覺得难受了。没有感觉不等于没有危害,等发生了心梗、脑梗、脑出血,感觉到的时候,可能为时已晚。因此,血压升高,无论有没有感觉都应该用药。
误区二:降压药不能随便吃,一旦吃了就断不了
降压药不是成瘾性药物,也不是“毒品”,没有依赖,可随时停药。问题是一般不能停,一旦停药,血压会重新升高。绝大多数高血压是个终身性的慢性疾病,需要终身用药控制。这样说,不是药有“依赖性”,而是高血压有“依赖性”。当然,早期初发的轻度高血压,通过3至6个月的生活方式改善,如果血压能够恢复正常,可以暂不用药。除此之外,都应该长期用药治疗。
误区三:发现血压升高,要快速降到正常
除了高血压危象等紧急情况外,不建议快速大幅度降压,否则会引起脑灌注不足导致脑梗塞等意外情况。对高血压急症(血压水平超过180/120mmHg且伴有心肾等靶器官损伤),2至6小时内把血压缓慢降至160/100mmHg,在以后1至2天内逐步降压达到正常水平。对其他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应根据病情在2至4周内将血压逐渐降至目标水平。
误区四:降压药都有副作用,不能长期服用
任何药都可能有副作用,包括降压药。一般来说,正规厂家的原研药(进口药)和经过国家药品一致性评价的国产药相对都比较安全。如果按说明书或医嘱用药,即使出现副作用一般都较轻微。不要因噎废食,和高血压的危害相比,降压药的副作用微乎其微,同时带来的“利”(如减少脑出血、心肾损害)远远大于弊。
误区五:保健产品也能降血压
近些年降压保健产品越来越多,比如降压枕、降压手表、降压帽、降压鞋垫等,这些保健品都声称有良好的降压作用,但结果并非如此。保健产品的降压功效根本就没有经过科学的临床认证,使用这类保健品降压,即使保健产品没有危害,也会延误高血压的治疗。
(摘自《太原日报》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