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燕
朱熹说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把习作比作一条河,那积累就是开源。离开积累,习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我们除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丰富自身见闻、积累妙词佳句等个人素养外,还应注意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充分开发课堂内外的各种资源,让学生多积累,进而能“有所思”,“有所写”。
一、走进阅读,积累语言
在指导学生习作的过程中,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因为受生活环境的局限,对周围事物未能认真观察,所以习作时感到无从着手,无内容可写,缺乏习作素材。因此,习作教学要着力扩大学生语言的储备量,教学生积累词语。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是习作的基础,是获取习作素材的重要途径。学生阅读的内容和范围广泛,视野就更宽,知识面就更广,积累的作文素材也更多。另外,教师不应忽略学生手中的课本,课本可以说是积累的“储备库”,课文中有些片段中词句优美,表达方式独特,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在课堂中,教师应借教材这个例子抛砖引玉,让学生充分体会语言之美、用词之妙、结构之严谨,细细地品,把积累的知识吸收、内化,变课文语言为自己语言,促感悟之情为笔下之情。
二、拓展空间,积累素材
在积累素材方面不只是从书本中获取,还可以从生活实践中获取。语言与绚丽多彩的生活联系起来才会有灵气。在教学中,教师应将课内资源与课外资源进行有机结合。比如写《家乡的风俗》,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更不需要泛泛而谈,要写的就是生活中朴实的烟火气息。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描写身边生活的这些素材就會不断丰富,习作的内容也就充实生动了。大自然中有许多可写的地方,教师应让学生拥抱大自然:看绿树红花,听百鸟啾啾,吸新鲜空气,享拂面清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玩耍,让学生深深地体验到大自然之美。农村生活也是我们特有的教育资源,为了让学生在体验中提高习作水平,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农村,只有全身心投入生活、亲身体验,才能产生独特的感受,才会情动而辞发。
三、课堂练笔,积累经验
有了语言素材和生活材料的积累还不够,要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光靠一学期七八篇大作文是远远不够的。习作能力是靠多练才能提升的,训练习作的最有效的形式就是小练笔。抓小练笔积累,可以缓解习作训练的坡度。要想最大限度发挥小练笔的作用就必须就文取材,因课制宜。从学生习作上多角度设计小练笔内容,做到以“读”导“写”,以“写”促“读”,适时、适量地进行训练,并形成一定的序列。同时将学生的微习作进行多样化展示,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表达水平。如,在教学人物描写一组中的《摔跤》时,我就采取边读边写、学用结合的教学方法,借助课文中丰富的可供学生学习的方法技巧,引导学生练习写片段《小守门员》。通过这个小练笔,学生的习作无论是遣词造句上还是布局谋篇,和之前的习作相比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形式多样的小练笔训练,能不断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学生的收获也往往令人惊喜不已。
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加强阅读,留心生活,巧用教材,一定能学会在积累中创造。总之,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要教师选择适合学生的方法,也需要教师辛勤、细致且长期不懈的努力。相信,我们会有更多的机会欣赏到学生的生花妙笔。
(作者单位:安徽淮北市濉溪县百善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 宋园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