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串联阅读教学的“珠链”

2021-08-25 07:37朱其兵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1年6期
关键词:小蝌蚪生字青蛙

朱其兵

朗读是阅读教学常用的学习方式,主要通过读出声音来调动眼、耳、口、脑等多个器官的和谐合作,它可以促进识记生字、理解词句、读懂课文、体会含义、表情达意等学习目的的高效达成。如果把每一次朗读都比作一颗熠熠发光的珍珠,那么众多的珠子就会串联成一条美丽的珠链,成为阅读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发挥朗读的作用,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让他们在读中感知内容,在读中感悟主题,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提升语文素养。笔者就以《小蝌蚪找妈妈》(二年级上册)为例,谈谈如何利用朗读来串联起阅读教学各个教学环节。

一、在朗读中识记生字

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主要内容,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记住较多的生字,除了仔细观察字形进行识记外,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朗读了。通过朗读,学生既记住了生字的发音,又记住了生字的形状,还琢磨出生字的意思。如果在识字教学中采用创设朗读情境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出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对生字的音、形、义逐渐有了深刻的印象,就能很快把生字给记住了。

《小蝌蚪找妈妈》一文的生字比较多,教学时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出示小蝌蚪们在池塘里嬉戏的场景图,让学生说说小蝌蚪的外形是怎样的,它们生活在哪里,从画面中感受到了什么,激发出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然后对学生说:“你们瞧,小蝌蚪们带着很多生字宝宝来跟我们见面啦!”动画演示游过来一条条小蝌蚪,嘴里衔着拼音,身上驮着生字,学生都很兴奋,借助音节大声地读出生字宝宝。在出示的生字中,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读准一些容易读错音的生字。如“捕”字要强调它的声母是b,不能读成pǔ,“披”字要强调它的韵母是i,不能读成pēi,强调“塘、迎、顶”都是后鼻音,引导学生做一做动作来强化识记其中动词的读音。读准字音后,再让小蝌蚪们驮着词语宝宝一个个游过来,如“池塘、嘴巴”等,动画场景的变化又一次引发了学生们朗读的兴趣。朗读的时候重点提示学生注意“脑袋”的“袋”字的读音,这个字在单独读的时候应该读第四声,但是在这个词语中读轻声。

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朗读生字,激发了学生学习字词的兴趣。学生在反复朗诵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这些生字的发音,而且对它们的字形和意思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为后面的深入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在朗读中读通课文

阅读课文必须读通全文,要将全篇课文作为一个整体去感知,这样才能理解文章的主要意思。教师可以利用范读或者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对如何朗读整篇课文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然后再通过自读、指名读、齐读等不同的朗读方式把课文读通顺。

《小蝌蚪找妈妈》中人物的对话比较多,教师可以先播放课文录音,然后让学生自由练读,指导时重点关注学生是否能把各个角色的对话读通顺、读到位。如蝌蚪刚刚出生不久,声音应该清脆悦耳一点,突出它的天真可爱。因为一直在急着找妈妈,读“我们的妈妈在哪里?”这句话的时候语气要急迫一些。鲤鱼妈妈性格沉稳,在回答的时候语速应适中,所说的青蛙的特征“四条腿、宽嘴巴”应读出重音,表示强调;乌龟在水里游来游去,比较悠闲,可以把它说的话读得缓慢一点,对青蛙的特征“大眼睛、绿衣裳”也要稍作强调;青蛙妈妈看到自己的孩子,心里肯定非常高兴,朗读“快跳上来吧”时应面带微笑,语气里充满慈爱。其他叙述部分的内容,也要引导学生在朗读时先思考一下这些句子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应该如何读才能把句子读好读正确。如“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中“教”字是“传授给别人知识和技能”的意思,应读第一声,读的时候要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这个多音字的意思,会较容易把字音读准确,把整个句子读通顺。

把课文读通顺,不只是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还需要融入情感去读。教师一定要强调阅读的整体性,让学生在朗读中把握课文的整体内容,而不要拘泥于局部,也不要让学生漫无目标地随意读。

三、在朗读中读懂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时应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进行朗读、诵读、美读,领会其深刻含义,通过读懂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悟出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仔细读《小蝌蚪找妈妈》一文中的动词,可以发现许多动词运用得非常生动。一个“甩”字把小蝌蚪靈活地摆动尾巴在水里游来游去的情形表现得活灵活现,朗读的时候可以做一做“甩”的动作来体会小蝌蚪的活泼可爱;“迎、追、游”等动词写出了小蝌蚪与其他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读一读这几个动词能让人感受到它们想要找妈妈的迫切心情;最后小青蛙看到妈妈了,“蹬、跳、蹦”一连串动词描写了小青蛙纵身跃起时轻盈的体态、敏捷的动作,可以用轻松的语调读出它们快乐的心情。整篇课文之所以充满了童真童趣,巧妙之处还在于课文把大自然中“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的科学知识蕴含在这个童话故事中,理解了这个知识点也就读懂了课文。在学生已经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先组织学生自读课文,找一找描写小蝌蚪前后变化的句子,如一开始是“甩着长长的尾巴”,过了两天“长出了两条后腿”,后来又“长出了两条前腿”,最后“尾巴变短了”,把这些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以后再前后联系起来读一读,这样对蝌蚪的生长变化就有了清晰的印象。最后结合课后“习题2”,学生就能非常容易地按照顺序把五幅图片连起来,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说清楚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表达出小蝌蚪们遇事能够主动探索的精神。

在学习中抓住关键词进行朗读,就等于抓住了课文中的主要线索进行朗读,这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提取所需信息的能力,再经过整理、记忆,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锻炼,就能轻松地把故事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达出来。

四、在朗读中延伸课文

语文课堂应时时抓住学生学习的兴奋点,组织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才能让学生学得扎实,学得深刻。在朗读中,学生对课文的写作方法已经非常了解,那么再利用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恰当的联想,就可以让课文内容更加丰富。

《小蝌蚪找妈妈》的叙述结构比较相似,如第2、3、4、6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描写的都是时间,“游啊游”写出了空间的变化,“过了几天”暗示了小蝌蚪的身体正在发生变化,每一段的后半句则清楚而有序地写出了它们发育变化的过程。模仿课文的写法,让学生想象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还会遇到谁,小蝌蚪会怎样做,它们之间又会发生了什么事情。因为有了熟读的基础,学生就很容易沿着课文的写法,朗诵出自己写的片段:“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尾巴不见了,他们看见了一条小鱼在水里游,于是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小鱼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绿衣服、大眼睛、白肚皮。你们到荷叶上去找找吧!”还有学生接着课文的结尾继续讲故事:“小青蛙跟着妈妈来到稻田里,它睁着大眼睛,这边看看,那边看看,忽然它看见一片稻叶上有一条小虫在爬,就学着妈妈的样子,猛地往上一跳,伸出舌头,把虫子卷进嘴里去了。”

朗读是促进学生理解课文、掌握知识的途径,也是促使学生丰富知识、增加积累的方法,更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思维能力的体现。通过朗读,学生把课文读“厚”了,也把自己读得更聪明了。

纵观整篇课文的教学,朗读在识记生字、读通课文、读懂课文、延伸课文等各个环节中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当然,将朗读训练贯串整个课堂教学,并不是让学生千篇一律地重复朗读,而是根据教学要求,采用各种形式把朗读合理地穿插进各个教学环节之中,使学生既能学深学透知识,又能始终保持浓浓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习的效率,真正发挥朗读这串“珠链”的魅力。

(作者单位:江苏宿迁市洋河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猜你喜欢
小蝌蚪生字青蛙
关于“口”字的教学分析
斯诗私塾
小金鱼和小蝌蚪
小青蛙捉虫
谁能叫醒小青蛙?
小蝌蚪
生字变身
青蛙便签夹
骄傲的青蛙
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