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定平,齐亚娟,杨维建,范 旭,姬 强
(甘肃省中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Castleman 病 (Castleman disease,CD) 是慢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1954 年,Benjamin Castleman首次发现并定义了这种疾病。临床上又称此病为巨大淋巴结增生症、血管瘤性淋巴错构瘤或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症等[1],临床较为罕见,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未完全明确。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CD 的报道逐渐增多,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在逐渐深入,但关于急腹症合并该病的报道甚少,诊断、鉴别非常困难,容易误诊及漏诊。通过对临床以及文献病例探析,旨在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患者男性、46 岁,因右上腹胀痛3h 入院。3h 前患者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右上腹胀痛,伴右肩背部放射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其他不适症状。既往体健。无过敏史。生命体征平稳。心肺未见明显阳性体征。腹部膨隆,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未见腹壁静脉曲张,全腹软,无肌紧张,未触及腹部包块,右上腹压痛阳性,Murphy's 征阳性,肝脾肋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血常规提示:NEUT 为86.31%,LYMPH 0.52×109/L,LYMPH 为8.22%。生化全项提示:UA532umol/L,TG 4.35mmol/L。凝血系列提示:FIB1.90g/L。肿瘤系列、病毒系列未见异常。心电图提示:正常心电图。胸部平片未见明显异常。肠镜检查未见异常。腹部超声提示:①胆囊积液并胆囊结石(移动差,多考虑颈部崁顿);②下腹部实性占位(建议进一步明确);③左肾囊肿;④胰、脾、右肾、双侧输尿管、门静脉系声像图未见明显异常。腹部增强CT 提示胆:①囊炎并胆囊结石;②左下腹团块影。结合强化,多考虑肿瘤性病变,间叶组织来源可能。于2018 年6 月26 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下胆囊+腹膜后肿瘤切除术。术中探查肿瘤位于乙状结肠侧后方,大小约10cm×8cm×6cm,质地较硬、固定,肿瘤被膜明显增厚。沿肿瘤包膜游离肿瘤时肿瘤表面及周围出血明显。术中出血1200mL,输同型红细胞300mL,输同型血浆475mL。术后病理回报:结合临床、免疫组化标记结果,符合Castleman 病(巨大淋巴结增生)。免疫组化结果:CD3(滤泡间+),CD20(滤泡+),CD21(FDC 网+),BCL-2(淋巴滤泡套区+),CD10(-),CD138(-),Ki-67(部分滤泡中心+)。术后10d 病人恢复出院,出院后3月复查胸腹部CT 未发现复发或转移。如图1~4所示。
图1 肿瘤超声表现
图2 肿瘤CT 表现
图3 肿瘤手术标本
图4 肿瘤病理切片
Castleman 病多以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为特点,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2、3],也可涉及淋巴结以外器官或组织[4]。LCD 多无明显临床症状,起病隐匿,系体检或常规检查偶然发现[5]。浅表部位的淋巴结肿大可通过常规体格检查得到初步的诊断。而纵膈、腹部等深部则需行辅助检查(如CT 或多普勒超声),以免漏诊。如急腹症时行全腹部超声很重要,可以发现腹部占位性病变,尤其是后腹膜占位性病变(后腹膜占位性病变腹部触诊很难发现,尤其是肥胖患者)。收治的该位患者表现为右上腹胀痛,腹部触诊未触及肿块,初步考虑为胆道疾患,行全腹超声检查发现胆囊结石伴胆囊炎,后腹膜占位性病变。
Castleman 病的诊断由于缺乏典型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实验室特点,CD 的术前诊断非常困难,诊断方法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确诊仍依赖于术后的病理检查。Frizzera 等[6]1988 提出的CD 诊断标准沿用至今,LCD:单一部位淋巴结肿大,组织病理学上具有特征性增生,除外可能的原发病,多无全身临床症状,肿物切除后可长期存活。MCD:具有特征性组织病理学改变,显著淋巴结肿大累及外周淋巴结,多个系统可受累,综合治疗仅获部分缓解。一般临床遇到以上几点应该考虑该病的可能。由于微创活检组织量极少,不利于病理形态观察分析,术前活检术诊断率不高,容易造成误诊漏诊。王春艳等[7]报道病例9 患者前后经历四次活检均未确诊,最后通过完整切除肿块后确诊。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出LCD 的影像表现[8、9、10、11、12]:增强CT检查动脉期可见明显的病灶强化,进入到门脉期和延迟期会出现持续性的强化,这种强化程度可与邻近动脉相仿,部分病灶又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强化,具体表现为表现为增强早期肿块内有裂隙状低密度区,而延迟扫描不强化区范围可缩小或消失;部分病灶周边可见增粗、迂曲的供血血管。本例病例的病变强化方式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MRI 检查T1 加权像多为等信号,T2 加权像多呈略高或中等高信号,强化表现类似CT增强扫描,肿块内或周围扭曲扩张的流空血管影为本病的典型表现[13]。LCD 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静脉期及延时期持续强化,也就是对比剂消退延迟[14]。病变内部的弧形或分支状钙化是LCD 的另一个重要特点,见于5%~10%的病例[15],但有学者报道其钙化率较高达30%[16],被认为是诊断LCD 的特征性表现。此病灶又一特点是极少出现坏死液化及出血,这与病灶内丰富的血液供应及良好的侧支循环有关[17]。因此,LCD 采取动态多期增强CT 或MRI 扫描的方式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超声对LCD 病灶能较好地检出(100%),表现为中等大小、孤立单发、包膜完整、边界清楚、血流丰富、淋巴门消失及多无淋巴结样形态。因此超声见血流信号极其丰富,周围见血流束穿入的团块,应考虑为LCD 的特征性表现[18、19]。超声虽然没有增强CT 及MRI 的特异性表现,但其经济、方便,作为初筛意义重大。
Castleman 病是富血供的淋巴组织增生异常性疾病,常表现为病因不明的淋巴组织肿大[20],经过研究发现这与肿瘤丰富的血供、良好的侧支循环等特性有关[21]。近期报道三维重建及三维打印技术在腹膜后LCD 切除中得到应用,对全方位立体显示肿瘤位置、与周边脏器及重要血管间的解剖关系很有帮助,更有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22]。LCD 肿块自身血供丰富或者与周围血管相连,导致手术出血量大,手术切除困难。必要行腹部CTA 检查,可术前评估肿瘤的供应血管及周围血管情况[23],手术前行介入栓塞治疗可以有效阻断肿物的血供,为外科手术提供便利条件[24]。本例患者术前增强CT 明确显示了滋养血管,若术前行介入栓塞治疗,就可能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风险。随着微创及精准治疗模式的发展,腹腔镜技术在腹膜后LCD 病人治疗中也逐渐表现出优势。已经有腹腔镜手术成功切除腹膜后LCD 的病例的报道[25-26]。也有文献报道对于局部组织、血管粘连复杂或肿块较大难以操作的病人,可以行腹腔镜包膜下切除术,或先行肿块及包膜部分切除以扩大操作空间,然后再处理残留部分[27]。腹腔镜手术视野清晰、创伤小、恢复快,术中使用超声刀可有效控制出血。因此,腹腔镜辅助切除腹膜后LCD 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