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叶春艳 张晓刚 柳龙根 (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核苷(酸)类似物(NAs)的抗乙肝病毒的药物已经成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最重要的药物,这些药物用于乙肝治疗已经近20年,其疗效毋庸置疑。目前,在我国临床应用的有5种:恩替卡韦(entecavir,ETV)、替诺福韦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ADV)、替比夫定(telbivudine,Ld T)、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坚持长期规范抗病毒治疗可使患者多方面获益。反之则弊处多多。
1、长期规范抗病毒治疗能后持久抑制乙肝病毒,进而减轻肝细胞炎性坏死,保持肝功能的正常,改善患者生活治疗。
上述五种抗病毒药物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学阴转率、ALT复常率、e抗原阴转率均能不断提高。肝脏病理也表现为炎症的减轻。肝脏是个再生能力强大的器官,有了抗病毒药物的帮助,肝细胞快速的再生,肝脏又重新恢复功能,整个人也重新回到了健康状态,回归正常生活。但是,如果盲目中断治疗或不规范用药,可导致乙肝复发,肝脏再次遭到损伤,疾病则会进展,严重的可导致肝衰竭死亡。另一种后果是导致耐药发生,不得不联合或更换药物。目前由于乙肝抗病毒治疗药物有限,全部耐药可导致无药可用,后果相当严重。
2、长期规范抗病毒治疗能减轻肝脏纤维化,甚至逆转肝硬化。
抗病毒治疗不仅抑制 HBV 的复制及增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缓甚至逆转肝纤维化及肝硬化。在没有抗病药物之前,针对慢性乙肝的治疗药物有限,肝脏不断损伤,纤维化程度也不断加重,逐渐进展为肝硬化。6~20%的慢乙肝患者将在5年内发展为肝硬化。性乙肝肝纤维化进展的程度是和乙肝的病毒量成正比的,因此,抗病毒治疗能后能阻止肝纤维化的进展,还能明显降低肝纤维化程度,甚至逆转肝硬化。如果不规范用药,则会导致病毒不能得到持久抑制,势必会向肝硬化方向发展。
3、长期规范抗病毒治疗能改善慢性乙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预后。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脏合成、代谢、解毒等功严重受损,导致营养不良,大量腹水等。严重并发症多,常因门静脉高压合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症、腹腔及肺部感染等而导致死亡。其5年累积生存率仅为14%~35%。长期规范抗病毒治疗能够逐渐改善患者的生化指标,进而腹水消退,腹腔感染减少,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肝硬化的程度减轻,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减少,生存时间大大延长。而在此阶段,如果不规范治疗导致的疾病复发有可能是致命的,临床上自行停药导致慢加急肝衰竭的病例并不少见,往往预后更差,死亡率更高。
4、长期规范抗病毒治疗能降低原发性肝癌(HCC)发生率。
HBV 是肝细胞癌的最重要病因。HCC非肝硬化乙型肝炎感染者HCC年发生率为0.5~1.0%,肝乙肝硬化患者HCC 年发生率为3%~8%。HCC的发生率和HBV病毒量成正比。抗病毒治疗可以显著降低CHB患者HCC发生风险。抗病毒治疗可以使患者HCC 第2 年、3年、4年及5 年发生率由4%、7.2%、10%、13.7%分别降低0.7%、2%、2.5%、3.7%。如果不规范治疗导致乙肝病毒不能得到持久抑制,则HCC的发生风险就会增加。
5、长期规范抗病毒治疗使一些不能生育的患者获得健康的宝宝。
由于妊娠会是肝脏负担加重,慢性乙肝患者生育风险大大增加,一些严重肝病的患者无法生育。长期规范抗病毒治疗使一些患者的肝功能逐渐恢复稳定,妊娠负担不再威胁生命和健康,使得生育称为可能。并且由于目前已经有了人体上无致畸性的妊娠B级抗病毒药物,不再担心药物的致畸性。
抗病毒治疗除了上述好处外,还大大降低了新生儿乙肝感染率。乙肝母婴传播是我国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新生儿感染后90%会转成慢性。母亲病毒量的高低与新生儿的感染率成正比,因此,降低病毒载量可以降低新生儿的感染率。长期规范抗病毒治疗的孕妇病毒载量在检测线以内,加之出生后12小时内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的注射,可是新生儿感染率降低最低。慢性乙肝目前尚无彻底清除病毒的治疗方法,但通过母婴阻断使得该种疾病逐渐消失。
总之,慢乙肝患者坚持长期规范抗病毒治疗可长期抑制HBV 复制,减轻肝细胞炎性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偿、HCC 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减少HBV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