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娜娜 王小影
摘 要: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队伍的专业化将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重要的保障。选择十三所高职院校中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存在专业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实践能力不够等问题。以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为依据,分析工作队伍发展现状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探寻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队伍建设。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专业化建设 工作队伍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问题,大部分学校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心理咨询活动等完成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障。纵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如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实践能力不够、从业人员无专业知识背景、入职标准不统一等,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归根结底应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这种“专业化”不仅表现在知识呈现专业化方面,还表现在教育实践水平的专业化和教育情感的专业化方面。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发展的现状
(一)隶属关系不够明确,身份定位模糊。
高职院校教育目标是培养适合社会职业需要的人才,教学活动更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实践性是高职教学最主要的特征。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是主流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课属于公共课,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属于教学边缘人物,受重视度不够。从调查的十三所高职院校情况发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隶属关系不够明确,多数教师属于学生处,即行政管理人员,主要从事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有个别人员属于公共教学部门,无独立教研室(组),身份定位模糊,经常需要从事与心理健康教育无关的工作,工作任务多且繁杂。在一定程度上分散教师专注心理健康教育的精力,造成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没有足够时间专注专业发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师资力量不足。
虽然高职院校均有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師,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为:专家型教师数量较少,兼职人员和非心理学、教育学或思政相关专业的从业者所占比重较大,甚至出现个别无任何心理学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情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对从业者专业性和技能性有较高要求的一项工作,因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中教师专业素养参差不齐,缺少或者没有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专业背景,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相对匮乏,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分析和判断,以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取代心理健康疏导,影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和效果。
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不仅是理论的讲授,还包括心理活动的开展。在十三所高职院校中仅有6人为心理学专业毕业,23人专业分别为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医学(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英语等。在心理健康活动开展过程中,无心理健康专业教育背景的教师无法顺利开展活动,如心理测量量表的分析与讲解、沙盘互动的解读、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理论的传授,而是要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强、技术性要求高的工作。在教育或咨询过程中会反映出各种各样的困难,这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不能让心理健康教育流于表面。
从历年对入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筛查中不难发现,部分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或者出现问题倾向。若教师不具备心理学专业知识抑或即使具备专业理论知识,但应用技能不达标,则很难从专业的角度干预和指导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三)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师生比不达标。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规定,学校要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4000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2011年教育部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规定:每校配备专职教师的人数不得少于2名,同时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配备兼职教师。但调查结果反映,部分学校师生配比不达标。在开设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的院校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配比稍显充足,但部分院校反映专职教师人数少,以兼职居多。
(四)将心理咨询等同于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教育教师学校地位的边缘化导致“外行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理解不够,不能准确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层含义,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是心理咨询,询问学生的心理困惑,做好答疑和辅助工作。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仅要具有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专业技能和专业精神。
心理咨询即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解决咨询对象的心理问题,达到维护和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的目的。心理健康教育即采用教育手段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调控自我,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健全学生的人格、塑造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咨询的工作重点在于出现问题或困惑时如何解决,教育的工作重点是通过教育活动引导或预防问题的发生,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不能相提并论。
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转变传统观念,重新定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工作地位。
传统教学观念,认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只有学好专业课才能在社会工作中取得成功。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课在教学课时、教学成绩和教学评价方面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贯穿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始末,课程的重要性等同于甚至高于专业课。学生如果没有健康的心理,就不可能顺利完成学业立足于社会。
建立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长效和协调机制,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4000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并将除正常课程以外开展的心理咨询接和辅导活动纳入工作量计算。从调查中发现,十三所高职院校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有21人属行政管理岗位却从事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根据现行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只能晋升管理岗位职称,教师专业发展受阻,影响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应尊重教师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将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序列,切实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地位,加强选拔、配备、培养和管理。
(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准入门槛。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性和实践性特点决定了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工作队伍应以专家型教育工作者为主、兼职型为辅,提高工作队伍的准入门槛。
首先,从业人员应具备心理学、医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教育背景。特别是直接从事心理咨询服务的教师,应具有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学历和专业资质。构成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因素有二:“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教师不仅要具备所教授学科的知识,还要具备如何教授特定学科的知识,即“学科教学知识”。但在调查中发现个别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任课教师是无心理学、教育学或医学相关专业背景的,“学科知识”的缺失影响“学科教学知识”的实施,无疑成为阻碍队伍专业化发展的因素。
其次,优化从业人员的年龄、学历、职称等结构,逐步形成专家型教师领导下的专业化队伍。为适应大学生快速发展变化的思维方式,切实解决其在成长、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应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便于沟通和设身处地地理解被教育者。要明确不同层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养标准,规定心理健康教育者必须接受一定年限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的实践才可以申请资格证书,拥有证书才能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工作。
(三)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参加专业培训的权利。
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关系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现阶段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存在专业水平不高、科研能力欠缺的现象,加之专业培训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制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在专职教师稀缺、兼职教师为主的现实情况下,更需要加强培训工作。不论是专职教师还是兼职教师均有权利参加专业培训,并应提倡和鼓励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如辅导员、所有任课教师、系部负责人等全部参与到培训中,为实现“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努力,逐渐形成专业化、规范化的教师队伍。
(四)建立健全有效督導体系,提高能力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应是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精神三者发展的有机结合。专业化队伍的建设需要健全有效的督导体系进行监督和指导。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一项长期的专业化活动,队伍的专业化建设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制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人员学习和发展计划,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掌握最新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律,定期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如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教学等。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明确自身应承担的职责,突破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障碍,用熟悉的心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服务学生,共同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化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3]康钊,万龙.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教师教育研究,2017(5).
[4]屈正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6.
[5]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S].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 320698.html,2017-12-04.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2019年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网络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以皖北卫生职业学院“知到APP”的使用为例”(项目编号:2019jyxm0856)和皖北卫生职业学院2018年科学研究人文社科重点项目“文化视野下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wbwykys201805)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