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克锦
听说韩国新近被“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标定为“发达国家”,有几个亚洲国家可能比较羡慕,同时暗自较劲,比如卡塔尔、阿联酋、科威特,原因是韩国的人均GDP不如它们啊,凭什么先“发达”了?
实际上,对于什么是发达国家,国际上并没有权威定义。联合国统计司曾表示,把国家和地区描述为“发达”和“发展中”,是为了某些统计的方便,而不是对一个国家/地区发展阶段的准确判断。
有影响的全球机构,对我们印象中的发达或发展中国家的描述也不尽相同。世贸组织用“发达”“发展中”来区分,世界银行用“高收入”“中等收入”“低收入”的概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用“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发展中国家”等概念。
较有综合性的概念,则是一些经济学家提出、后来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报告中采用的“人类发展指数”(HDI)。采用这个概念,因为考虑到平均寿命、人均收入、人均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比单看经济状况要合理。但它还是有争议,比如说并未考虑到贫富分化程度问题。
不管用什么标准,一些国家都会在排名榜上靠前,比如一批北欧西欧国家、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其实就算不用这些量化标准,留意国际形势的人,对哪些国家是发达国家,哪些国家算不上,心里也会有个大致感觉。而且,这个感觉往往和各种榜单的排名高度重合,只是偶尔会有一些“落差”。
这说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发达不发达,是由多种因素综合而得出的印象。这些因素有的可以量化,有的却无法量化。要想成为人们公认的“发达国家”,需要的是综合素质,只在某些方面突出还不够。
以海灣油气富国卡塔尔为例,它是阿拉伯世界中相对世俗化的国家,因为有半岛电视台这样比较自由的媒体,它在中东乃至全球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争取到2022年世界杯的举办权,更是其软实力的体现。卡塔尔面积不大、人口不多,但一些外交人士称,就影响力来说,它应该是一个“中等国家”。
卡塔尔长期位居“高收入国家”行列,可从没被称为“发达国家”,这和卡塔尔至今还由家族统治、女性仍受到一些限制等因素有关。东南亚的文莱达鲁萨兰国,虽因出口油气人均GDP接近韩国,且社会福利制度完善,更以不需缴税而闻名,但非油气产业均不发达,在国民教育、政治法制等方面也乏善可陈,所以总体没有给人以发达的印象。
过去几十年,不少新兴国家曾有望成为发达国家,但它们中的大部分要么无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么无法建立现代法制社会,有的二者兼而有之,如拉美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从这一点来看,韩国能被人们比较自然地视为“发达国家”,的确不容易。
不过,有了发达国家的头衔之后,往往意味着不能享受国际贸易的一些优惠,还会增加某些国际义务,比如援助相对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等等,这未必就是全体国民喜闻乐见的。韩国总统文在寅说“韩国作为名副其实的发达国家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希望大家为此感到自豪”,而舆论反应并没有他指望的那么热烈,就部分反映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