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志
20世纪80年代初,我家第一次种植杂交水稻,如今快40年过去了,当年父亲从反对到最后爱种杂交水稻的过程,好像就发生在昨天……
我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家乡土地肥沃,雨水充足,气候适宜,非常适合种植水稻。那时家乡虽然每年都要种植早晚(夏季、秋季)两季水稻,但由于粮食产量低,人均田亩少,不少人家的粮食还是不够吃。我家八九口人,印象中每年春天和冬天,家里都缺粮,只好向别人家去借,待来年再还。记得有一年刚入腊月不久,家里快揭不开锅了,从村里没借到粮食,父亲走了40多公里山路去几个舅舅家借了一担粮食挑了回来,节约起见,家里几乎顿顿稀饭,为了让全家吃饱,母亲在煮稀饭时都要搭配紅薯片、胡萝卜等杂粮。
记得刚包产到户不久,有一年正月里,父亲从生产队开完会回家同我们商量一件事情,说村上要动员每家每户推广试种几亩杂交水稻,由于第一次听说这个水稻品种,都不太了解,担心种坏了,许多村民不愿意种。我当时正在离家不远的农学院读书,尚未开学,虽然也是第一次听说杂交水稻,但我认为这是国家研制的水稻新品种,可以一试。父亲当时反对:“本来咱们家粮食每年都不够吃,如果试种这个杂交水稻减产了咋办?”见父亲还是犹豫,我又劝道:“这个杂交水稻,科学家一定做过多次试验才开始推广的,只要按要求种植,不可能减产,我学的就是农业,咱们应该相信国家。”
那时我们家有7亩耕地,4亩地种植早稻,每亩能打五六百斤。另外3亩地秋天种植油菜、胡萝卜、红薯等经济作物,待来年夏季收割后再种植晚稻,可由于晚稻栽培时间短,亩产也就二三百斤。一年辛苦忙到头,粮食还是短缺。在我的劝说下,父亲终于同意了。我家成为生产队3户种植杂交水稻的之一,我家一下子种植了4亩。说实话,当时村上有很多人在看我家笑话,我心里也没底。
经过30多天的育种后开始插秧了,我就读的农学院离家只有几个小时的车程,插秧那几天我请假赶回了家。以前其他水稻插秧都是一棵十多根秧苗,而壮实的杂交水稻秧苗最多插一根,父亲问,这一根秧苗能行吗?我点点头,说问过乡上的技术员和学院老师了,杂交水稻根系发达,移栽后及时施肥分蘖很快,一根秧苗能分蘖十几根,生长旺盛,穗大粒多,抗逆性强。同时我还告诉父亲,这万物离不开水,杂交水稻的水分管理非常重要,即“浅水插秧、寸水活苗、有水分蘖、移苗搁田、深水抽穗、后期干湿交替。”
记得从插下秧苗的那天起,我身在学校心在老家那四亩杂交水稻田里,随着秧苗一天天长大和分蘖,我每时每刻都揪着心,要是推广不成功砸了锅怎么办?尤其是放暑假那一个多月里,我几乎天天围着杂交水稻转。
千盼万盼,转眼间,茂盛的田野,杂交水稻开始抽穗、灌浆成熟了。与其他水稻相比,杂交水稻虽株高,但壮实,遇雨水和大风,没有出现倒伏现象。待到秋天收割时,沉甸甸的稻穗惹人爱,亩产竟高达上千斤,这是以前从没有的,且米粒饱满,晶莹透亮,蒸出的米饭吃在嘴里黏性很强,像糯米的味道,香喷喷的。父亲高兴坏了,夸我说,听娃的话没错,村上的乡亲们也才开始后知后觉,羡慕我们家。
杂交水稻晒干后,父亲专门碾了一担米,给村上其他没种植杂交水稻的乡亲每户分了几斤,分享着优质水稻品种带来的喜悦。从那年起,杂交水稻就一直陪伴着父亲,每次收获时,父亲都高兴地说,这杂交水稻真牛,一季中稻产量比以前的两季早晚稻产量还高好多,米也好卖,价钱也高,人也闲多了。每年金风送爽的秋天,田园里每一粒杂交水稻都闪烁着父亲幸福喜悦的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