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军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我想学舞台剧。”“这有什么用?”
“我正在读《追忆似水年华》。”“这有什么用?”
“我会弹巴赫了。”“这有什么用?”
“我会辨认楝树了。”“这有什么用?”
……
假如这里的“我”就是你,听到这样的回答,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试题分析】
这则作文材料联系社会现实,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进行思索。材料中提及的社会现象,是广大考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场景,写作时应该有话可说。当然,仅仅有话可说是不够的,还需要把话“说好”。
把话“说好”的关键,是要仔细研读材料以把握住材料的核心。材料中有一个反复出现的句子——“这有什么用”。乍看之下,普通人想“学舞台剧”而不立志以此为职业,读《追忆似水年华》而不立志成为作家,会弹巴赫而不以此谋生,会辨认楝树而不打算成为植物学家……凡此种种,都被世俗视为“无用”。要让自己能在世间安身立命,我们需要“有用”之物来维系,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往深远处再想一想,如果我们在谋生所需的“有用”之外,对其他的一切都毫无兴趣,觉得“有用”之外的所有东西都是毫无意义的,那么我们的生活还有半点乐趣吗?所以,我们在写作之前,必须先把握“有用”和“无用”这两者的内涵。
材料中隐含的“有用”,是一种基于世俗的功利性的考量,是完全用物質的眼光去衡量的;“无用”则是基于精神与灵魂的心灵放松之道。而实际上,“有用”和“无用”很多时候是相辅相成的。在日益浮躁的当代社会,我们更需要“无用”来滋养现代人因过于追求物欲而虚空的精神世界。
写作时,还需要关注材料中“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这句话,立足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思考,结合材料的立意构思作文。在行文过程中,要注意理性表达,紧紧围绕“有用”与“无用”这两个核心概念,凸显思辨性的作文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