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
早起天刚明,沙家店各家的妇女都起来掳柴生火。二木匠洪钟一般的嗓音,在拐渠的山坡上吼叫了。自从接手行政主任以来,他一吼叫,全村每一家都在注意倾听;因为他不管叫谁,多半是有了公事。沙家店的妇女主任,两条辫子的石兰英刚刚掳回柴去预备生火,听见是吼她,就跑出大门来了。
银凤家和兰英家只隔两个院住。她已经生着了火,正在拉风箱的时候,听见行政主任吼叫兰英。她心里想:这么早就叫,一准有紧事,撂下拨火棍就走。她到院里,碰见她娘没奈何地说她:“脱笼头的野马驹!人家叫兰英,你急急忙忙跑去做甚?有你的事人家还不叫你?”可是她连头也不回,一气出了大门。头一黑夜在院里吃饭,兰英把石得富捎来的话悄悄告诉了她。她喜得半夜没睡着觉,盘算着她一定听石得富的话。不管情况会怎么变化,她要跟兰英坚持办好工作……
“昨黑夜堡里来了公文,”二木匠站在坡上说,“今前晌过榆林前线下来的伤兵。咱村办个水站,给担架队烧开水。还要发动些鸡蛋啦、果子啦,慰劳伤兵们。几个村干部都忙安帖家里,后晌要接办粮草站。看你们妇女里头再找谁们,一块办一下吧。忙不过来的话,我帮助你们……”
兰英问:“伤兵甚时来?”
“堡里到这塔三十来里地,约莫着总得过了半前晌……”
“来及啦,”兰英说,“你上来,我叫银凤过来咱商量。”
“不用叫了,那不是她哩?”
兰英扭头一看,银凤用手理着披散的短发,拍打着沾在衣襟上的麦根柴禾,就站在她背后。
当下兰英和银凤商量,提出几个没娃娃拖累的妇女和她们一块办水站。二木匠要先通知各家户预备慰劳品,就说:她们先和那几个妇女联络好,吃过早饭以后,烧水的烧水,借碗的借碗,收慰劳品的收慰劳品。他说伤兵们到了以后,大约要在沟滩上那片树林里歇。他将给她们担烧好的水。
“你们里头谁做甚么,自己商量去吧。”
“行哩,”兰英同意,“只怕这村里果树少,都给些鸡蛋。再说伤兵多的话,咱们的东西少了,分不过来呀?……”
银凤提醒说:“郝家隘村子在山上,果树可多。”
兰英问行政主任:“区上打早出通知,叫这个乡的几个村都收慰劳品,能赶上吗?”
二木匠笑说:“你们这些女子们可真细心啊!我们昨黑夜急急忙忙,谁也没想起。好吧,你们只管预备你们的,我到区上去一回。”
说罢刚要走,区秘书尚生光过来了。他一边走,一边伸出手里拿的一封信,朝二木匠说:
“快派人把这封信送到巩家沟乡政府去。是动员慰劳品的事,可不能闪误!”
“这就对了,”二木匠接住信,朝两个女子说,“只管办你们的好了。区上谋虑得周到。”
两个女子十分满意。尚生光提醒她们:“各村的慰劳品不准都能赶上。伤兵也不准都能一齐到。 金书记叫分送慰劳品的时光,先和带伤兵的负责人商量一下,有计划些。”
“明白了。”两个女子同声答应。尚生光又特意看了招惹议论的银凤一眼,回区上去了。
二木匠一道渠吼叫着各家预备慰劳品,然后去找送信的人。兰英和银凤各回了各家,告诉她们的娘做早饭,她们开始分头联络办水站的人了。
……
她两个这早起联络好办水站的六个妇女,吃罢早饭就在兰英家里聚齐了。众人商量:一个人烧水,两个人借碗,三个人分头收慰劳品。兰英她娘笑她们忙乱的样子,满不想鸡蛋要煮熟,人家伤兵才好吃,拿着也方便。
老婆婆说:“我替你们烧水,你们都预备旁的去吧。”
这么一来,就是四个人收慰劳品了。兰英叫借碗的先走,收慰劳品的分一下地段。 银凤却又提出旁的几个村数郝家隘远,果树虽多,不一定能赶上。她家春上分得“积善堂”财主的地里有两卜果树,这几天过民工运粮队,她娘已经给贩果子的卖了一些,可是还剩着不少。她已经叫她娘摘去了,只恐怕她舍不得多摘。
“你们几个收慰劳品,我给咱们到对面山上摘一筐去。”
众妇女都说:“收齐了再看吧,也许郝家隘的能赶上哩…… ”
“收齐了再看,”兰英也说,“咱们先紧后松,不要闪得误了正事。”
銀凤只好作罢,等分配好各人的地段,提着一个小筐分头去收集慰劳品。
约莫过了庄户人吃一顿饭的时光,兰英她娘已经烧开了一大锅水,锅边上冒着汽。两个借碗的已经借来了几十个碗,正在往一个筐子里合并。收慰劳品的一个一个提回来许多鸡蛋,凑在一簇竟有四五百,摆了半炕。各人谈叙着自己所见到人们拥军的热情,只可惜有果树的只两三家,收来的果子总共还不到一百颗。大家担心要是郝家隘的赶不上,而伤兵又有百十号人的话,每人连一颗也分不到。兰英叫众人不用急,等银凤回来。银凤最后回来,但兴致最高。她鼓动婆姨们拿出比准备“拥护”的更多,因此她收集的鸡蛋几乎赶上旁人的两倍。她一听她娘只送来二十来颗苹果,就皱起了眉头。众妇女七嘴八舌说她:
“你不要那么着,几家还数你家给的多。”
“咱村里苹果缺,这阵又是新熟的鲜物……”
“怎么着也要众人家凑,分不过来也不能全仗一家两家呀!”
银凤头一扭说:“你们尽说些甚?人家在前线舍上命打敌人,流了血的呀!咱们扯旗放炮慰劳人家一回,给人家一人一颗果子,有甚意思?兰英,叫她们煮鸡蛋,咱两个上山摘去!”
众妇女说:“一定要摘,就拿收来的鸡蛋换。”
“使得啦,”兰英她娘说银凤,“你不能拿自己比。你娘不是不拥护,她是个过日子人,穷怕了的,一根针到自己手里也爱惜……”
银凤掉转脸说:“大婶子,咱们一道街上住,早不见晚见。你说我家从李家湾搬到沙家店来那阵有甚?安种财主家的庄稼,头顶主家的天,脚踩主家的地,说句话要看主家的脸。这阵窑也有了,地也有了,是指自己的劳苦挣来的?我盘算这卜苹果全慰劳了军队,能值几个钱?兰英,时光不早了,咱快走吧。”
(节选自《铜墙铁壁》,人民文学出版社,标题为编者加)
品读
选文主要描写兰英和银凤这两个沙家店最活跃的妇女积极分子,在接到行政主任二木匠的通知后,筹备慰劳品之事。尤其着重刻画了银凤,她在未听到叫自己时,便判断一大清早叫兰英准有要紧事,于是立马自告奋勇地来到二木匠处,对于她娘的埋怨,是“头也不回,一气出了大门”,充分表现了她急于为公的性格。其后,正式给红军战士筹备慰劳品时,她又首先提议到自家园里去摘,被众人劝说,尤其是兰英的一句“咱们先紧后松,不要闪得误了正事”,她就不再坚持,又充分表现了她的能听人言、不固执的品性。分头收集慰劳品,银凤回来得最迟而最兴高采烈,说明她不仅自己心向红军战士,也能用言语和热情感动大家,让大家也从心眼里向着红军战士。选文最浓墨重彩渲染的地方是银凤回答兰英娘的一段话,这段话充分反映了她的思想觉悟,而且也让大家跟着明白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选文看似平铺直叙,其实暗藏波澜,大家可以好好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