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佳燕,杜叶红,丁检,郑光寿,胡美华
(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杭州,310020)
草莓属蔷薇科草莓属,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也是一年中上市最早的鲜食水果。其果实鲜嫩可口,营养丰富,且具保健功效,有着“水果皇后”之称。人工栽培草莓起源于欧洲,20 世纪80 年代,我国开始草莓规模化生产,面积迅速扩大,目前已发展为世界第一大草莓生产国[1]。草莓是浙江省重要的特色优势农产品,随着设施的发展,浙江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设施草莓主产区。据统计,2019 年浙江省草莓种植面积9.38 万亩(6 253.34 hm2)、产量14.25万t、产值超20 亿元。草莓产业已成为浙江省高效特色优势产业之一,是建德、临海、嘉善、金东等草莓重点产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2]。SWOT 是一种战略分析法,通过列举研究对象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分析形成发展战略和对策。本文采用SWOT 方法,对浙江省草莓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风险进行系统性分析,就发展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威胁提出对策建议,旨在促进浙江草莓产业高品质健康可持续发展[3]。
①产业综合优势 在科研院校及农业推广部门的联合攻关下,浙江省草莓在品种更新、种苗培育及栽培管理等方面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先进生产管理体系。一是草莓品种较为丰富。据调查,目前全省在种品种有10 余种,日本品种红颊为主栽品种,约占总栽培面积的85%,其次为章姬,浙江省自主选育的越秀、越心、红玉等草莓品种经过多年试种表现良好,栽培面积逐步扩大,小白、太空草莓、妙香等特色品种也开展了试种。二是种苗繁育技术较成熟。草莓种苗繁育是浙江省草莓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 年建德莓农率先攻克红颊品种育苗技术难题,随后迅速发展成全国最大的红颊草莓苗供应基地。据统计,高峰期建德草莓育苗面积稳定在6 000 亩(400 hm2)左右,年繁育种苗3 亿株以上,每年有超过2 亿株苗销往全国各地,平均667 m2产值2.5 万元以上,形成了上亿元的草莓种苗产业,浙江省也因此成为全国最大的草莓种苗繁育基地与销售中心[4]。三是生产管理技术先进。浙江省草莓主要采用塑料大棚促成栽培,普及应用土壤消毒、肥水一体化、绿色防控、补光增温等技术措施,集成推广设施草莓优质清洁生产技术、草莓生产地方标准等,鼓励开展草莓轮作、间套作等,提高土壤利用率,目前浙江地区草莓果实可从11 月持续采收至翌年5 月[1]。
②区位优势 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西接安徽、江西,南接福建,北与上海、江苏接壤[5],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与江苏、上海、安徽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 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交通便捷,利于销售。浙江省各地均有草莓种植,但区域相对集中,据调查,全省2 000 亩(133.33 hm2)以上的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杭州的建德市、富阳市,宁波的慈溪市、奉化区、镇海区,台州的临海市、天台县,嘉兴的嘉善县及衢州的衢江区,周边高铁、高速、公路等纵横交错,为就近销售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浙江省最大的草莓主产区建德于2016 年启动杨村桥草莓特色农业强镇建设,并被列入浙江省第一批省级特色农业强镇创建名单,杨村桥镇地处 “杭州—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黄山”黄金旅游线的中段,高铁入城门户区域。总之,主产区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是浙江草莓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立架栽培
③品牌、营销优势 多年来,浙江草莓主产区积极推行草莓标准化种植,草莓标准化和优质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涌现出“建德草莓”“奉化草莓”“镇蜜草莓”等区域公用品牌和“山里红”“宋莎”“繁荣”“这里好”“嘎清爽”等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草莓品牌。浙江省及县区多次举办精品草莓评选、展示展销及草莓节等活动,促进了草莓品牌化发展。草莓种植主体也积极参加省外展示展销活动,省内省外市场同步推进,线上线下营销同时发力,草莓营销势头强劲。建德有“中国草莓之乡” 的美誉,201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建德草莓”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统一采用“建德草莓”标识包装,打造草莓特色强镇,并每年举办建德新安江·中国草莓节,2019 年还举办了中国草莓文化旅游节,建德草莓已成为浙江农业最具影响力的“金名片”之一。
④政策优势 为进一步促进省内草莓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省级及主产区地方政府、农业部门积极出台政策支持草莓生产。浙江省2015-2017、2017-2019、2019-2021、2021-2023 年连续4 轮蔬菜产业技术团队项目任务表中均有草莓相关项目列入;浙江省“三农六方”科技协作项目也针对草莓存在的问题进行项目攻关;2021-2022 年度蔬菜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投入130 万元用于草莓新型育苗方式与健康栽培关键技术的研究应用。宁波市镇海区政府出台了产业扶持政策,全区建立8 个草莓标准化生产示范场,实行“一场一策”,对新建连栋大棚及基础设施给予投资额60%的补助,每年每个农场补助最高额度达200 万元,同时每年安排80万元农技推广资金,其中1/3 以上用于草莓生产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①生产经营理念有待进一步提升 现阶段浙江省草莓仍然以“一家一户”分散种植为主,缺乏带动力强的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及龙头企业,种植主体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采后分级及包装水平良莠不齐,导致草莓商品性和品质差异较大。莓农总体偏老龄化,组织化程度有待提升,急需一批有专业知识的新生代年轻力量的注入。
②病虫害防治技术有待提升,连作障碍有待改善 草莓生长过程中易发生炭疽病、灰霉病、白粉病、斜纹夜蛾、蓟马、叶螨、蚜虫等主要病虫害,应秉承“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如防治不及时或不合理会对草莓的产量及品质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浙江省草莓以设施栽培为主,长期多年种植草莓,导致连作障碍突出,土壤养分缺乏或失衡,加重了黄萎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
③全产业链发展有待进一步探索 主产区仍缺少规范优质的草莓苗繁育基地,草莓苗繁育技术仍存在高温天气易受炭疽病、空心病等病害侵染,移栽成活率低等难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草莓是一种鲜食水果,不耐储运,易损伤,精细加工工艺及深加工产品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①“走出去”拓宽发展空间 浙江建德、新昌、奉化等地草莓种植主体积极发挥技术优势,在江苏、四川、上海、湖北、贵州、陕西、福建等多个省市种植、销售草莓。据统计,2017 年,建德市有7 530 户17 100 余位莓农赴全国28 个省、市、自治区种植草莓约6.5 万亩(0.43 万hm2),产量约12.35 万t,产值高达31.23 亿元。“走出去”异地种植,不仅推广了浙江省草莓种植技术,提升了浙江莓农知名度,提高莓农收入,同时拓宽了发展空间,利于带动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②高品质消费意识助推产业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对水果等食品的品质和档次要求越来越高。草莓外形美观,口感和营养俱佳,是冬春时节少有的时令水果,深受广大市民喜爱,也是新春佳节送礼首选。元旦、春节、三八节等节假日,草莓采摘游越来越受到市民的追捧。近年来,浙江省一直在推进草莓标准化、绿色化、精品化生产,浙产草莓的风味越来越好,品质安全和包装标准越来越高,满足了高品质消费需求、助推了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③“互联网+”促进产业升级 浙江是互联网大省,“互联网+”农业是互联网与农业的深度融合,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减少了销售中间环节,还助力现代农业生产转型升级。在草莓产业上亦是如此。多数规模主体,将互联网深入到草莓生产、管理、储备和运输中,实现了草莓生产的数字化和高效化。同时积极开展生鲜社区团购,探索网络直播带货,利用拼多多、淘宝、天猫、京东、微信等平台销售草莓产品,提升了草莓流通速度和产品效益,确保了产销顺畅对接。
①受气候影响大 浙江省大棚草莓苗一般在9月5~25 日定植,此时温度高,当温度35℃以上时,草莓容易死苗或发生病害而种不活;12 月底至翌年2 月初易出现冰雪、霜冻天气,导致草莓出现冻害,影响一茬果产量、品质和二茬果的坐果;2 月底至3月的倒春寒天气同样会影响草莓的产量;另外,若大棚加温设施不完善,草莓受损会更突出。
②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仍存在 草莓果实为浆果,表面易附着灰尘、微生物、农药残留等;采摘及运输过程中极易出现破损而难以保存;种植户在草莓生产过程中,存在用药不合理、不规范等现象,使草莓存在质量安全隐患,另外,由于浙江省草莓生产散户种植规模小、较分散,草莓质量安全监管存在一定的难度。近年来,全国各地草莓质量安全问题时有报道,虽然浙江省草莓整体质量安全水平较高,但仍需加强监管,谨防草莓质量安全隐患。
③草莓苗新型繁育技术亟待研究和推广 浙江省草莓种植品种以红颊为主,约占总种植面积的85%,但红颊草莓育苗期易感炭疽病,增加了育苗风险[2]。目前生产上,育苗方式仍以母株分株法进行繁殖,农户多利用生产苗自繁自育,种性退化严重,易造成草莓苗质量不稳定,质量纠纷事件不断。建德作为全国最大的红颊草莓苗繁育基地,2018 年健康草莓苗仅占30%,占有率逐年下降。
针对草莓苗期易出现的问题,科研院所、农技推广部门以及种植主体开展联合攻关,设立并开展相关项目,研究草莓避雨基质床架、基质穴盘等新型育苗技术,建立以红颊为代表的优质草莓品种健康种苗繁育体系并进行示范推广;积极试验示范抗病新品种,筛选性状优良的抗病品种,集成配套技术,开展示范推广;在草莓主产区,引导建立健康草莓苗繁育基地,培育壮大草莓育苗专业合作社,做好草莓苗社会化服务。
开展大棚草莓土壤酸化修复、连作障碍治理;选择适宜本地的抗病优良新品种;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应用等精准肥水管理,大棚温、光、湿等环境调控,应用色板、杀虫灯、防虫网、臭氧发生器、以螨治螨等病虫害绿色防控以及蜜蜂授粉等绿色、高品质栽培关键技术,集成技术要点,推广标准化生产;鼓励开展草莓采摘游的基地采用高架栽培、无土栽培或草莓园用地布和清洁网覆盖等为主的清洁化栽培方式;建立产品信息追溯制度,做好生产环境的监测、远程集控、视频监控、自动喷雾等物联网技术应用,实现生产管理过程透明化;做好草莓采后分级处理以及农残监测,确保每批产品质量安全,实现优质优价。
水肥一体化
发挥省、市、县管理部门作用,在主产区推动区域公共品牌发展,鼓励生产经营主体创建自主品牌。持续举办草莓评比、展示展销等活动,并通过电视、报纸、短信、微信等进行宣传;继续做好农超对接、直供直销、自助采摘、社区团购等多方式销售,鼓励“互联网+”销售模式,利用天猫、抖音、拼多多、微信及电商直播带货等销售,完善线上线下联动机制;通过开展草莓节等活动,将草莓元素融入到文化中,将草莓生产融入到科学普及、文化艺术上,进一步推动草莓品牌发展与营销。
充分发挥草莓主产区的地域优势和产品特色,开发以草莓为主题的冬春草莓采摘游线路,推动农旅深度融合;通过政策引导,鼓励科研院所开展草莓精细深加工及高端产品的研发,如:草莓果酒、草莓巧克力、草莓酱等,培育一批带动性强的草莓深加工企业,提高草莓衍生品的附加值;加强草莓冷链运输、保鲜技术的研究,提升长距离运输的品质,降低坏果率;继续借助国家一带一路政策,大力推广自育品种草莓苗、草莓鲜果及加工品,延伸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