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化公司红色教育基地:民族化工从这里起步

2021-08-24 08:36许帆婷叶迎春
中国石化 2021年12期
关键词:永利报国硝酸

□ 本刊记者 许帆婷 叶迎春

上世纪30年代,战火纷飞、国力贫弱。1934年,范旭东、侯德榜在扬子江畔创建永利铔厂,3年后,第一包红三角牌肥田粉走下生产线,开中国化肥工业的先河。

1953年,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新中国第一张发明证书,发明人叫侯德榜,项目是“侯氏碱法”,这项技术打破了国外纯碱技术的垄断。更让人感动的是,侯德榜将这项经过3000多次实验才摸索出来的专利,免费提供给全世界。

新中国成立后,永利铔厂的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到全国上千家企业。毛主席为范旭东题写“工业先导、功在中华”;周总理会见侯德榜时称赞“永利是一个技术篓子”。南京永利铔厂便是南化公司的前身,民族化工从这里起步。

1951年,面对国家催化剂急缺,永利铔厂紧急攻关,产出第一包催化剂。56年后,2007年,面对国家绿色发展需求,南化公司提前布局,建设二氧化碳捕集和资源化利用重点实验室,研发投用5万吨CCUS装置。

1956年,永利铔厂产出第一套高压装置,为我国生产大型高压容器打下基础。65年后,2021年,南化公司承制的千吨级环氧乙烷反应器落户镇海炼化、古雷石化,为国家级石化基地建设注入“硬实力”。

从第一包化肥,到第一包催化剂、第一套高压容器等,有30多项国内第一在南化公司诞生。87年来,南化公司历经战火洗礼、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转型升级发展等重大历史阶段,翻开了中国现代化学工业发展的重要篇章,见证了祖国不断向前的历史征程。

南化公司红色教育基地是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是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共有工业遗产32项,主要有厂史陈列馆、毛主席宝像、硝酸塔等工业文物;是中国化工先驱践行实业报国精神和探索实践以“四大信条”凝聚人心发展事业的缩影。

主要展区

厂史陈列馆占地面积800平方米。改扩建于2014年,主要分为序厅和根、魂、脉、范四个主展厅。整个场馆以范旭东先生“报国为民,发展实业”精神为主线,同时体现南化特色。其中,根厅展示的是南化公司前身永利铔厂筹办、获得解放、成为国内首家公私合营的大企业的历史;魂厅展出的是南化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脉厅展示的是成功研制中国第一台多层包扎式高压容器为代表的艰苦创业、守正创新之脉;范厅展出的是以范旭东先生和侯德榜先生为典范的风华人物史迹。

毛主席塑像位于南化公司无机区西厂门内,落成于1969年4月25日。基座加塑像总高12.26米。塑像由南化公司员工创作完成,整座塑像高大丰满、庄严肃穆,已成为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

硝酸塔,坐落于南化公司厂区的国家工业遗产。1937年,永利铔厂生产出合格的硫酸、液氨,并于2月5日生产出中国第一包化肥硫酸铔,同时硝酸装置建成投产。硝酸吸引了日寇的目光,谋求与范旭东合作,但范旭东坚决表示“宁举丧,不受奠仪”,激怒日寇,先后三次投炸弹87枚,炸毁并占领永利铔厂。1942年,日寇将整套的硝酸设备劫往日本。1947年,侯德榜亲赴日本,索回整套硝酸装置,一直运行到2011年4月退出历史舞台。

观众反馈

今年以来,大中小学生、社区居民、地方政府部门等组织参观南化公司红色教育基地共101场次、2939人次。

南化公司副总工程师江洋洋:南化公司入选首批中国石化“十大红色教育基地”,让每一个南化人倍感自豪。每次走进厂史馆,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先辈们历尽艰辛,初心未改,实业报国,生产出中国第一包化肥、研制中国第一台高压容器,取得35项中国化工之最。述往思来,向史而新,作为新一代南化人,我们定将不负先辈之志向,牢记实业报国之初心,立足岗位,艰苦奋斗,在新时代征程中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姿态迎接更多的挑战。

猜你喜欢
永利报国硝酸
李迪川:矢志不渝,逐梦报国
科技兴邦 创新强国
深圳市永利种业有限公司
一道关于铁与硝酸反应的计算题的七种解法
毕永利教授简介
坚守初心 治水报国
报国何时尽此心
透视硝酸核心聚焦命题考点
硝酸钯生产工艺研究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for Complex Repairable System with Built-in Test Equi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