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振华
(甘肃医学院,甘肃 平凉 744000)
课程思政是指“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即在专业课程教学的开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贯穿于教学和科研之中,深入挖掘各类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与价值观[1-2]。生理学作为基础医学课程,是多数医学生在进入学校后,首先接触的专业课程。这一阶段同样也是医学生职业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吸收能力和可塑性强,但是各种道德观念也容易受到冲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生理学教师的言行举止、思维模式、价值取向等都会对学生的价值观念造成影响。但生理学课程的任务繁重、内容抽象且专业性强,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还无法有效开展思政教育[3]。病案教学法是一种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线索的启发式互动教学方法,该教学模式注重对医学理论知识的运用[4]。本研究即探究生理学课程思政结合病案教学法的实施路径,观察其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1月于本校就读的86名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这86名学生分为两组,对照组(43名)实施传统教学法,观察组(43名)采取病案教学法,对两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生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根据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一般资料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n(%),]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n(%),]
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法,即生理学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备课、制作PPT等教学工具,正式授课过程中向学生逐一讲授,并适时插入思政元素,课后安排相应的理论习题,并安排课程实践以巩固学生所学之理论。
观察组实施病案教学法:①课前准备。生理学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确定授课内容,进行备课的过程中充分结合临床经验,查阅相关文献,搜集常见的病例和疑难病例,将病案情况与教授课程有机结合,并深挖各类病案中所具有的思政教育素材,在授课过程中根据病例特点适时切入思政话题,使学生能够在进行具体病例分析的过程中,充分掌握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充分结合,使思政教育融入到每一堂课中,无形中对学生起到引领作用。向学生布置典型病例分析的课前作业,使其提前预习课程,并广泛查阅文献资料解决在病例分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下述举例实际的病例分析与课程思政的结合,罕见血型如孟买血型,临床常规的ABO血型检测系统是失效的,以此引导学生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在课本之外也需要继续学习;甲状腺激素学习过程中,关于甲亢患者急躁行为的实际病案,引导学生以耐心、温和的态度面对患者,谨记医生的职责;兴奋传递的学习中,关于瘦脸针作用机制的学习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传染病学习中,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抗击过程中的实际病例加强学生对医生职责的理解,救死扶伤。②课中。教师根据课前准备进行授课,以病案分析作为课程主线,将理论知识融入到病案分析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出问题,自己寻找答案,与教师积极交流,教师需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与适当的鼓励,增加其学习自信。进行课堂交流讨论,让每个学生对课前的病例分析进行报告,针对产生分歧的部分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教师予以适当的引导,最终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系统且全面地了解该病例并掌握诊疗方法,了解其中所蕴含的思政内容。③课后总结。课程结束后教师布置一个典型病例分析作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需要充分运用所学知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其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与运用。④加强课程思政意识。生理学课程繁重,内容复杂,教师在实际的教授过程中可能存在教学时间紧、任务重等特点,极易忽略课程思政,因此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课程思政意识,主动展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深挖所学课程的思政元素,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兴趣所在与专业课程充分结合,提高思政教育的亲和力,避免填鸭式教育,并积极开发专业知识与思政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微视频等,在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其思想政治素养,提高学习兴趣。
①期末组织统一测试,内容包括生理学理论知识、病例分析,各占50分,满分100分。②从学习主动性、观察分析、伦理道德、沟通合作、临床思维四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评价,单项0~5分,分数越高,表示该项能力越强。③统计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认可度,包括激发兴趣、启发思维、沟通合作、职业道德培养。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非正态分布的数据通过对数变换使其接近正态分布;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多个均数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生理学期末理论成绩、病例分析和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物学成绩对比(,分)
表2 两组生物学成绩对比(,分)
观察组的学习能力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学习能力对比(,分)
表3 两组学习能力对比(,分)
观察组对教学模式的认可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学生认可度对比[n(%)]
课程思政的最终目的在于立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个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国家和社会所追求的价值观念传达给学生,引导学生接受并认同。针对医生的特殊属性,在培养医学生时更应该充分结合专业特点,将人文素养的培养贯穿学习始终。医学科学的客体是人,也直接服务于人,医学生应该谨记以人为本的医疗理念。对于生理学教师而言,使学生充分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对问题的求真求实精神、救死扶伤、敬畏生命的人文精神[5-6]。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各个器官、系统、细胞活动的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科学,繁杂的外部环境之下人体各部位通力协作以确保人体正常运转,生理学课程的知识体量大、结构紧凑、逻辑思维能力强,与其他医学课程以及实际的临床工作都有密切关系,但由于生理学的课程繁重,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理论知识的教授上尚且力不从心,更无暇顾及课程思政。基于此,本研究即对生理学课程思政采取病案教学法,该教学模式是基本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发展而来的全新模式,通过对典型病例的讨论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应用充分结合,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7-8]。
传统教学方法刻板且难有成效,学生只能被动获取知识,无法在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形成知识体系,导致其在临床应用实践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理论与现实脱节的情况,在进入临床实践后,处理特殊病案的能力较差,严重者甚至影响工作。而病案教学法则是以病案分析作为课程的主线,使学生在课前主动搜集与病案相关的文献资料,提出问题,在课中教师分析病案并教授理论知识时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充分且全面的思考,在集体讨论观点分享过程中积极参与[9-10]。这一过程不仅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观察分析能力、树立良好的伦理道德观念、沟通合作能力以及临床思维能力,通过整个课程的学习,学生的病例分析能力会得到极大提升。根据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采取病案教学法教学模式的观察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和病例分析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前者学习能力如学习主动性、观察分析、伦理道德、沟通合作、临床思维较后者有明显提高,也因此,观察组所采取的教学模式获得了学生在激发兴趣、启发思维、沟通合作、职业道德培养等方面更高的认可度。
综上所述,在生理学课程思政中运用病案教学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提高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认可度,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