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伟锋
(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口腔科,广东 惠州 516200)
牙体牙髓病是一种高患病率口腔疾病,主要包括牙髓炎、龋病、根尖周炎等炎性病变,多伴有较剧烈的疼痛感,尤其是进食过程中会进一步加剧疼痛[1]。牙体牙髓病不仅对牙齿美观产生严重影响,对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也十分突出。现阶段,临床常规治疗牙体牙髓病多采用根管疗法,多次根管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但由于治疗步骤烦琐,且容易导致牙龈肿胀等不良反应,加之复诊次数相对较多,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体验感均产生了消极影响,不利于其预后恢复[2]。随着当前医疗科技的日益革新,一次性根管治疗不断得到普及推广,既可简化治疗步骤又可减轻患者痛苦。本研究选取94例牙体牙髓病患者,探讨一次性根管治疗的效果,报道如下。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94例牙体牙髓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男29例,女18例;年龄22~59岁,平均(41.67±2.59)岁;病程2个月至2年,平均(0.94±0.11)年;其中下颌磨牙21例,前磨牙15例,尖牙11例。研究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23~60岁,平均(42.01±3.14)岁;病程3个月至2年,平均(1.03±0.08)年;其中下颌磨牙23例,前磨牙14例,尖牙10例。两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与相关牙体牙髓病诊断标准相符;根管钙化情况不明显;大面积骨吸收情况不明显;年龄>18岁;患者对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根管治疗禁忌证;既往有颌面部手术史;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感染性疾病、认知障碍;合并传染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对照组采用多次根管治疗:患牙牙髓在失活之后采用15号根管进行探查,继而实施根管定位及疏通,然后对根管工作长度加以测量,预备根管,使用次氯酸钠溶液(浓度为3%)对根管进行充分冲洗,根管通过超声荡洗后干燥、消毒,并使用棉球和氧化锌暂封。嘱咐患者于2周后进行来院复诊,根管填充条件确认满足后,使用AH Plus根充糊剂联合牙胶尖实施根管填充治疗,通过冷牙胶尖侧方加压法实施根管填充。以根尖孔与填充物间距为0.5~1.0mm为治疗标准,确保填充饱满。研究组则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局麻后常规开髓,拔除牙髓后进行髓室清洁,患牙牙髓在失活之后采用15号根管探查,进行根管定位及疏通,继而对根管工作长度加以测量,预备根管。使用3%过氧化氢+0.9%氯化钠注射液对根管进行充分冲洗,根管通过超声荡洗后干燥,继而通过75%乙醇进行根管内部消毒处理,持续3min,然后使用AH Plus根充糊剂联合牙胶尖实施根管填充治疗,通过冷牙胶尖侧方加压法实施根管填充,确保填充饱满,以根尖孔与填充物间距为0.5~1.0mm为治疗标准。
①评估两组治疗效果,包括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级别,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其中治疗后牙疼、牙龈肿胀等症状全部消失,牙体牙髓病变皆消失,咀嚼功能、牙周间隙均完全恢复正常为显效;治疗后牙疼、牙龈肿胀等症状以及牙体牙髓病变基本消失,咀嚼功能改善明显且牙周间隙缩小为有效;未达上述标准为无效[3]。②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及RANKL、骨保护素相对表达水平并比较,炎性因子包括hs-CRP、TNF-α、IL-6。③统计两组并发症情况,包括牙龈肿痛、咬合不适及疼痛。
统计数据均应用SPSS 21.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比较行t检验;分类变量通过百分比和例数描述,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87%)较对照组(85.11%)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总体疗效对比[n(%)]
两组治疗前hs-CRP、TNF-α、IL-6等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hs-CRP、TNF-α、IL-6等炎性因子水平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对比(n,)
表2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对比(n,)
两组治疗前RANKL、骨保护素相对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RANKL、骨保护素相对表达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RANKL、骨保护素相对表达水平对比(n,)
表3 两组RANKL、骨保护素相对表达水平对比(n,)
研究组治疗后出现牙龈肿胀、咬合不适、疼痛等并发症的例数比为0/1/1,分别占比0.00%、2.13%、2.13%,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26%;对照组治疗后出现牙龈肿胀、咬合不适、疼痛等并发症的例数比为3/3/2,分别占比6.38%、6.38%、4.26%,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02%。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9,P=0.045)。
牙体牙髓病通常会伴有较为严重的疼痛症状,并且温度刺激会致使疼痛程度有所增加,会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严重者还有可能会引起一定的心理、情绪问题[4]。相关临床研究指出,牙体牙髓病的出现往往与创伤、物体刺激、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部分患者除了伴有较强烈的牙痛症状外,还可能存在出血、根尖窦道等表现,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感染进一步加重,致使病情恶化[5-6]。
现阶段,临床治疗牙体牙髓病以根管治疗为主,如一次性根管治疗、多次根管治疗。有研究指出,多次根管治疗过程中易损伤根尖周组织,引发各种并发症[7]。另外,由于多次根管治疗操作烦琐,加之对髓腔的多次开放非常容易出现微生物感染,使牙齿感染率有所增加,并且较长的治疗周期不仅会加重患者痛苦,对其治疗依从性也会产生十分消极的影响,极大的延缓了患者的康复进程[8-9]。一次性根管治疗过程中,在完成根管填充之后即将根管口立即封闭,可规避多次操作而引起的根尖周组织损伤,且利于降低药物对患者根尖周组织形成的过度刺激,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另外,一次性根管治疗可使患者就诊时间明显降低,有助于促进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增加,利于其预后恢复。本研究中,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87%)较之对照组(85.11%)明显更高(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26%)较之对照组(17.02%)明显更低(P<0.05)。说明一次性根管治疗的整体疗效优于多次根管治疗,且会有效减少并发症,助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及预后恢复。研究组治疗后RANKL相对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骨保护素相对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hs-CRP、TNF-α、IL-6等炎性因子水平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提示一次性根管治疗更有助于调节骨保护素,抑制血清炎性因子。RANKL以及骨保护素共同参与了口腔中多种疾病的病发及进展过程,并且有可能同临床疗效密切相关。转化生长因子β会对牙周膜干细胞中的RANKL、骨保护素表达产生影响,促使骨保护素水平升高,RANKL水平降低,对牙周骨组织再生发挥一定的调控作用。另外,RANKL、骨保护素是两种主要调控骨改建机制的蛋白因子,可对牙周免疫系统的整体情况加以精准的反映。牙体牙髓病病情进展期间,炎症介质的产生与炎症发展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由于受一定微生物或牙菌斑的不良影响,会激活单核巨噬细胞,加速hs-CRP、TNF-α、IL-6等炎性因子分泌。而龈沟液中进入上述炎性因子后,会直接或者间接的作用于毗邻细胞及组织,对牙周软组织产生损伤。一次性根管治疗对根尖周组织的刺激会有所降低,同时将坏死组织及时彻底清除以杜绝传染源,对炎性因子发挥抑制作用,从而减少并发症,进一步保证治疗效果得以优化[10-13]。
综上所述,应用一次性根管治疗牙体牙髓病疗效确切,并发症少,且更有助于调节骨保护素,抑制血清炎性因子、RANKL水平,具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