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况空前源自深度耕耘

2021-08-24 02:25游之
歌剧 2021年12期
关键词:研修班剧目歌剧

游之

A grand feat of unprecedented breadth and depth:

On the 4th China Opera Festival

2021年10月13日,众所期盼的第四届中国歌剧节在山东济南省会大剧院盛大開幕,开幕式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主持,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群为歌剧节开幕致辞。开幕演出为山东省歌舞剧院的《沂蒙山》。2021年11月28日,歌剧节最后一部参演剧目、浙江省歌舞剧院的《红船》在线上收官,标志着第四届中国歌剧节顺利落幕。

新作精彩纷呈

中国歌剧节是目前我国歌剧艺术领域最高级别的剧目展演活动,从2011年开始,每三年一届。第四届中国歌剧节本应于2020年举办,但因为新冠疫情,延后至2021年10月。从10月13日开幕至10月26日,歌剧节的剧目展演以及与之相关的“一剧一评”“民族歌剧创作人才研修班”“公益艺术讲座和艺术鉴赏下基层活动”等,都热烈而有序地稳步推进,歌剧节之影响力日隆,“出圈”态势已成,突出表现在剧目展演的线上直播或录播,点击量动辄十几万甚至上百万,“歌剧艺术的盛会,人民群众的节日”,已不仅仅是一句宣传标语,更成为本届歌剧节风貌的全方位体现。

然而,就在10月26日这天,第四届中国歌剧节突然按下了暂停键,因为在距离歌剧节分会场青岛附近的日照市,发现了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当晚,在青岛凤凰之声大剧院,来自湖北省歌舞剧院的《洪湖赤卫队》整装待演;同时,四百多公里之外的德州大剧院,歌剧《红船》也已经装台完成准备次日亮相;此外,即将在10月29日至31日期间展演的中国歌剧舞剧院的《江姐》、南方歌舞团的《红流澎湃》、湖北省歌舞剧院的《天使日记》、重庆歌剧院的《尘埃落定》、山西歌舞剧院的《三把锁》等,也都已将舞美道具运抵其演出的城阳大剧院、临沂大剧院、烟台大剧院、潍坊大剧院和淄博大剧院。猝不及防的暂停,让这些剧院一时间不知所措。

事实上,本届歌剧节开幕不久,内蒙古及周边的西北地区就出现了比较严峻的疫情。因此,歌剧节期间,疫情的防控也是组委会最重视的工作。但是真正按下暂停键的那一刻,所有身处其中的人还是会感到深深的遗憾。然而,防疫大于天,即使遗憾,在接到暂停通知后,大家毫无怨言,全力配合组委会的善后工作,连夜核酸检测,连夜订票,在互道再见和珍重的时候,都还期待着歌剧节的重启。

20天之后,11月17日,第四届中国歌剧节于线上重启,至11月28日,尚未展演的11部剧目,分别安排在17日至28日每晚7时30分,通过“文艺中国”在线上与全国观众见面。虽然是线上展播,但是依然引起全国范围的热烈响应,每日的在线观演人次从十几万到几十万不等,而从歌剧节开幕至结束,剧目网络线上展播共吸引了近1.5亿人次在线观看。网络时代,艺术的传播已不局限于剧场,这是非常值得欣慰的。不过为了本次歌剧节的展演,很多剧院都对剧目进行了打磨和修改,而重启后线上的展播大多是过去录制好的视频资料,并非修改后的最新版本,不过,相信这个遗憾在今后一定会有弥补的机会。线上重启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让几经波折的第四届中国歌剧节,终于通过前半程现场和后半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顺利落幕,不失为具有时代特征的圆满!

评价一届歌剧节是否成功,外在的组织形式是锦上添花,内在的剧目品质才是核心支撑。如果只用一句话来形容第四届中国歌剧节,就是“盛况空前”四个字。

本届歌剧节共有24部剧目参演,是从全国范围内上报的百余部作品中优选出来的。这其中既有《白毛女》《小二黑结婚》《江姐》《洪湖赤卫队》《同心结》《茶花女》这样的中外经典;也有2018 年以来,进入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的重点扶持剧目:《沂蒙山》《红船》《半条红军被》《道路》《张富清》《天使日记》《国·家》《尘埃落定》《三把锁》等;还有《银杏树下》《红流澎湃》《拔哥》《晨钟》《五星红旗》《山茶花开》《小河淌水》《听见索玛》等各地区新创的优秀作品。入选作品包括革命历史题材、现实题材以及少数民族题材,地域涉及北京、山东、上海、重庆、广东、广西、山西、湖北、湖南、浙江、江苏、江西、四川、河南、云南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届歌剧节上,中国歌剧舞剧院有三部经典、一部新创共四部作品参演,显示了其作为“国家队”的能力和实力;另外中央歌剧院、湖北省歌舞剧院也分别有一部经典、一部新创共两部作品参演。本届歌剧节,虽然参演剧目的数量与上届持平,但是演出场次的安排却是歌剧节举办以来最多的。

本届歌剧节参演的18部新作,全部是近五年来的创作。这些新作在题材的丰富性、内容的人民性、呈现的艺术性等方面各有探索实践,各有亮点优长,是中国歌剧事业近年成果的集中展现。在中国歌剧人的心目中,歌剧节是令人向往的神圣节日,但是,“拿什么献给你,我的歌剧节?”这在不算久远的十年前,还是困扰很多地区、很多院团的难题,因为手边没有剧目,最终只能“望节兴叹”。从过去的“囊中羞涩”到如今的“争先恐后”,中国歌剧业态的变化并非一夜之间。

从2011年到2021年,十年之间,中国歌剧的创作演出翻了数倍,尽管这其中并非所有的创作都是优品,但沙里淘金,如果没有一次次的失败,如果没有深入其中的具体实践,又如何聚沙成塔,如何形成高原高峰?所幸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文化和旅游部给予中国歌剧事业在思想上、方向上、行动上的正确引领和有效支持。这其中有两大事件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其一是2015年经典歌剧《白毛女》的复排,可谓寻根溯源,找回歌剧艺术为人民的初心;其二是2016年,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正式启动实施,可谓正本清源,明确了大力推动中国民族歌剧发展的方向。自此,随着中国民族歌剧创作生态的改变,中国歌剧的整体业态也得到“水涨船高”的提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多样化的歌剧创作、演出愈来愈广泛,歌剧开始为更多的人知晓,喜欢歌剧的人也越来越多。

经典历久弥新

中国歌剧节已举办四届,头两届歌剧节是有评奖的,从2017年第三届开始,将“评奖”改为“评剧”,简称“一剧一评”。第四届中国歌剧节在山东省举办,参加展演的24部剧目,分别安排在全省七个城市的大剧院,各剧目演出的时间有所重叠,为了更好地开展“一剧一评”,组委会将评委分为两个组:济南、临沂、德州、淄博四地为一组,简称济南组;青岛、烟台、潍坊三地为一组,简称青岛组。歌剧节上,特别安排了“中外经典歌剧展演”,包括《白毛女》《小二黑结婚》《洪湖赤卫队》《江姐》《同心结》《茶花女》6部,演出剧场集中于青岛组。

在前三届歌剧节中,并非没有中外经典歌剧作品的演出,但是此番将中外经典歌剧作品集中于同一场组并予以特别冠名,是歌剧节举办以来的首次。截至目前,全国各地共有24部“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本届歌剧节上,有9 部作品都来自“工程”,而其余新作绝大多数也是民族歌剧方向的作品。这说明,已经持续5年的“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对于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起到了有效推动和引领作用。但是,随着民族歌剧创作演出实践的不断扩大和深入,问题和困惑也随之而来。比如,什么是民族歌剧、怎样写作民族歌剧、民族歌剧的剧本和音乐有怎样的特征、什么才是民族歌剧的演唱和表演等等诸如此类。

实践才知不足,实践才出真知。对于民族歌剧的创作和演出,没有实践,也就不会发现问题并思考如何去解决问题。这对于今天的创作者和前辈的艺术家是没有区别的。所不同的是,今天的创作者是幸运的,因为当年的歌剧前辈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不仅发现问题并且很好地解决了问题,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因此,对于今天的创作者,想要解惑,答案就“藏”在那一部部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中。所以,本届歌剧节为“中外经典歌剧展演”开辟专场,绝不是形式上的噱头,所谓“温故而知新”,这些经典之作,正是今天进行中国民族歌剧和其他歌剧样式创作最鲜活生动的教科书。

既然准备了“教科书”,就要有学习的“学生”。虽然学习经典是每一位中国歌剧人都应该具有的自觉意识,但是在特定时间给特定人群吃一点“偏饭”,让“教科书”的作用更加有的放矢,才是第三届“民族歌剧创作人才研修班”首次入驻歌剧节的根本原因。文化和旅游部對于本届研修班给予高度重视,开班仪式由艺术司副司长黄小驹主持,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在讲话中指出:“这届研修班依托第四届中国歌剧节举办,让大家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里,集中观摩大量的优秀歌剧剧目,通过学习,深化对中国民族歌剧发展历程的理解和认识,明确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方向。”

“民族歌剧创作人才研修班”的学员均来自全国各地文艺院团、艺术高校、艺术研究机构等,都是各单位艺术创作、艺术教学、艺术理论方面的骨干力量。本届研修班班主任、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政委乔佩娟老师对学员们提出希望:“举办研修班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对于中国民族歌剧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学习,怎么样叫‘守正创新?怎么样守这个‘正?怎么样创这个‘新?希望大家要好好看戏,不要轻易否定,不要轻易批判,好好想一想这些作品好在什么地方,不足在什么地方,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今天就在守正创新的路上,我们的民族歌剧创作要坚持中国特色、中国风格,文旅部为我们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和道路,我们要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不保守、不脆弱,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修养,要坚韧不拔,坚持不懈,相信中国民族歌剧的未来一定是光明的。”

因为疫情,本届歌剧节特别安排的“中外经典歌剧展演”,也只有《茶花女》《小二黑结婚》完成了剧场的演出,其余剧目最终都是在11月17日歌剧节线上重启之后,通过“文艺中国”在线上展播的。从舞台艺术的角度来说,“线上”和“现场”当然有本质区别;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些经典剧目最核心的价值,还在于其对今天歌剧创作的启示性。

6部经典剧目中,除了《茶花女》,其余5部均是不同时期中国民族歌剧的典范之作:1945年的《白毛女》,1 952年的《小二黑结婚》,1958年的《洪湖赤卫队》,1964年的《江姐》,1981年的《同心结》。这5部作品在创作理念上有一脉相承之处,那就是讲好了中国故事,抒发了中国人的情感;而在创作手法和艺术表现上则各有探索和追求,可谓一戏一格,每部作品都有其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

今天我们学习经典,学的是前辈艺术家们的经验和方法,学的是他们对待艺术创作严谨认真的态度,学的是他们矢志不渝致力于创作反映时代声音的优秀作品的追求。学习的同时,也是不断实践的过程。就如此次在剧场、在线上看到的中外经典歌剧作品一样,虽然今天的舞台呈现与当年的最初样式已经有了天壤之别,但是作品的优质内核却得以很好的保留和体现。这说明,经典并不意味着陈旧,更不意味着在艺术上止步不前。经典之所以是经典,也正因为它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和能力,让经典的呈现始终符合当代人的艺术审美,也是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最好践行。这也正是本届歌剧节为“中外经典歌剧展演”开辟专场的蕴意所在吧。

盛况空前的第四届中国歌剧节已然落幕,第五届中国歌剧节又该如何登场,是摆在所有歌剧从业者面前的一个严肃话题。中国歌剧正处在最好的发展时期,这是毋庸置疑的,只有把握这一机遇,用歌剧艺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为人民而创作,才是每一位歌剧人的使命和担当。任何事业的发展都是循序渐进的,脚踏实地继续耕耘,相信三年后,第五届中国歌剧节启幕时,中国的歌剧创作和演出,将会有更丰厚的成果,回报给所有热爱歌剧的人们。

猜你喜欢
研修班剧目歌剧
舞台剧目
关于奔流文学院举办第十五期作家研修班的通知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第二期中药资源管理人才研修班
走进歌剧厅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优秀剧目进校园
关于举办观赏石高级研修班的通知
北京市举办地灾防治高级研修班
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