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新
摘要:本文主要以钱钟书《围城》的思想内蕴作为研究的课题,笔者在研究的过程当中运用了文献分析法以及对比分析法,对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在研究的过程当中融合了自身创新性的见解,文章首先对钱钟书《围城》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以及艺术特色等内容进行阐述;其次对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进行剖析;再次,对钱钟书《围城》的意象以及象征意义进行阐释;最后,对钱钟书《围城》的思想内蕴进行阐述。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进一步了解钱钟书《围城》这部作品的内蕴提供一定的帮扶和借鉴。
关键词:人生;钱钟书;《围城》;思想内蕴
引言
《围城》是我国著名作家钱钟书先生创作的长篇小说,它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题材的小说,作品一经面世就引起了文坛界的轩然大波,并且被译作多个国家版本进行发售,《围城》也成为了义务教育中的必读课目,小说的获得的成就和作者的语言表达艺术是分不开的,小说语言用词直白简洁,有一丝黑色幽默的意味,并且文章中使用较多比喻的修辞方式,讲故事的表达更加具体,内容更加引人入胜,小说主要讲述的在中国内忧外患的时期,主人公方鸿渐作为留学生归国后的人生经历,展现了当时时代知识分子的生存状况,以及心理发展活动。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与封建主义社会下的中国存在的陋习,当时社会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缺失以及病态的心理特征。《围城》也是一部讽刺意味的小说,其讽刺的语言表达方式是作者语言手段中重要的表现形式,讽刺的形式多样化与艺术性在作品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一、钱钟书《围城》的相关概述
(一)《围城》的主题思想
《围城》的故事情节为读者呈现了年轻人的错综复杂的感情世界,从恋爱到结婚再到灭亡的过程。《围城》看似使爱情的小说,小说一共九个章节,其中有三个章节是描写主人公的情感纠葛,全书并没有专注爱情情节的发展,也没有其他爱情小说那般惊天动地的情感纠纷。作者通知主人公方鸿渐在学习、感情、工作和家庭的道路上遇到的困难与失败,展现了人类对于精神世界追求的渴望,人类在追求精神世界的过程中陷入失败再追求的循环当中,虽然悲哀但不悲观。
《围城》的思想主题寓意深刻,预示着人类的发展走向,人生处处是围城,不过是走出一座城又进入到另一座城中,人类生活的世界也是一座围城,人人都是生存在这座城里的人,不论是小说中的人物还是读者,都能感受到读者传递的信息,作者对一个人的人生境遇的描写,无助又无可奈何,人们处于两难境地时纠结的心态,和现实为人类带上的枷锁。《围城》通过幽默讽刺性的语言揭示了人性的丑恶,突出了人性虚荣心的描写,虚荣心不仅存在在小说当中,这也是人类的通病,虚荣心是不受年龄限制、不受文化程度高低所限制,它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只不过或多或少的问题,这是人性的弱点,也是人类的劣根性。虚荣心会使人类迷失自我,蒙蔽双眼,作者通过《围城》的主题将这一人类的弱点揭露无疑,这也是《围城》的思想主题的价值。
(二)《围城》的人物形象
小说主要围绕着四位主人公的情感经历与人生经历而展开,首先出场的是《围城》中最重要的一位人物方鸿渐,他出身于富有家庭,为了有更好的发展,他出国留学深造,但是在国外他贪图玩乐放弃学业,满足父母的期望在回国前买了假文凭企图蒙混过关,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不学无术、爱慕虚荣的人。在爱情中的他三心二意在唐晓芙和孙柔嘉之间徘徊不定,这体现了他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在生活上他扮演者“老好人”的角色,无主见无立场,性格懦弱无能,他生活在矛盾与纠结的环境下,导致他精神世界的崩塌,最终走向悲剧的结局。方鸿渐第一次遇见唐晓芙时,唐晓芙对他说同学老前辈,只不过时第一次见面的尊称,但是方鸿渐为了引起唐晓芙的注意,说到这可不成!你叫我‘前辈,我已经觉得像史前原人的遗骸了。你何必又加上‘老字?我们不幸生得太早,没福气跟你同时同学,这是恨事。你再叫我‘前辈,就是有意提醒我是老大过时的人,太残忍了!”这看似委屈的话语赢得了唐晓芙的注意,在文章中方鸿渐“会说话”实例还有很多,从他的语言艺术上看,他是一个只会耍嘴皮子的人,“只说不做”的典型人物。
其次出场的人物是孙柔嘉,对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她与方鸿渐的爱情和婚姻生活,她是一个外表看似柔弱善良的女人,可是内心则是一个工于心计、擅于使用手段的女人,她欺骗方鸿渐,以达成她与方鸿渐结婚的目的。孙柔嘉出身于平凡之家,与苏文纨、唐晓芙相比较,她的家庭条件与自身条件不是很好,并且家庭重男轻女的思想严重,导致她事事要强,不择手段的得到她想要的东西,家庭环境导致她性格上的缺失。在爱情中她懂得使用计谋去抓住一个男人的心,在方鸿渐面前懂得收敛自己的不足,展现她善良温柔的一面。在工作中她事事求助于方鸿渐,不愿意承担自己的工作责任,她自身的特点也是导致她悲剧的发生的导线。孙柔嘉在与方鸿渐结婚前对方鸿渐关怀备至,在文章中有一处的描写,她和方鸿渐准备过桥,她看出方鸿渐的害怕便说道:方先生怕么?我倒不在乎。要不要我走在前面?你跟着我走,免得你望出去,空荡荡地,愈觉得这桥走不完,胆子愈小。这体现了孙柔嘉温柔、乐于为人着想的一面。
再次出场是苏文纨,受过高等教育的她眼高于顶,看不起任何人,为人尖酸刻薄、毫无同情心可言,她是一个性格多变的人,只活在自己世界中的女人。苏文纨在与沈太太的交谈中,她将沈太太的“作品”倒背如流,并说道“好东西不用你去记,自会留下很深的印象”,在曹元朗面前称赞他的作品“这题目就够巧妙了”,其实她对曹元朗的诗作时极其鄙视的,这些都说明苏文纨是一个社交能力强的新世纪女性,善于溜须拍马。
最后出场的是唐晓芙,她是这篇小说最完美的存在,她具有女性应该有的所有优点,她青春活力,为人真诚,具有文化修养,在爱情中,她深爱着懦弱无能的方鸿渐,想要追求最完美最純粹的爱情,换来的使自己的遍体鳞伤,在小说中她是一个完美的女人,但是她的爱情之路并不完美。唐晓芙曾经说道“我爱的人,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生命,他要在遇到我之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待我。”这是她的爱情宣言,当方鸿渐与唐晓芙的爱情灭亡时,唐晓芙发自肺腑的感叹,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敢爱敢恨的人。
(三)《围城》的艺术特色
《围城》中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方式可以体现作者文化素养与智慧,首先《围城》有着搞笑诙谐的语言文字,初读《围城》这部作品时,会被小说中幽默的表达方式所吸引,钱钟书是语言艺术的泰斗。他的作品大多都以讽刺幽默的内容为主,在小说中他以幽默的语言对社会弊端进行调侃,以诙谐搞笑的文字对人物关系进行讽刺,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感到文章内容的有趣,又可以深入探究小说所表达的内涵。其次《围城》中对人物细致的描写,包括人物的形象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作者将小说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写的具体生动,加深读者对小说人物的了解。
二、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
钱钟书和鲁迅作品的写作文化背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类似批判封建社会思想与封建陋习的作品,鲁迅先生的文字功底无人质疑,鲁迅的文字有如枯藤老树的苍劲阅尽人世,能欣赏的人不多自是常言。笔者觉得鲁迅也许会经历一个起伏,到最后是被人们自觉地追从。钱钟书的文字自是不待言,笔者觉得他和北宋的苏东坡很相似都是畅达的文风,这种阅尽世事后的通达,而且都以善于用奇特的确切的比喻。《围城》这部作品重要的是显示了作者独特的文风并且显示了作者对于人性普遍的思考和对于各种事物独到的见解,语言艺术手法是以讽刺为主,加以幽默来润色,鲁迅作品中的语言艺术手法也有类似讽刺的成分,不过文字把握上更为严肃,与钱钟书的大胆行文产生强烈的对比。
首先,词汇。作者在《围城》中的词汇运用多样性,在小说中出现过自创词汇、文言词汇、白话词汇、旧词汇、方言词汇,这体现了作者使用词汇的多元性,作者在使用这些词汇时也展现了时代性这一特征,时代不同,语言的使用方式就有所不同。文章中有文言词汇、白话词汇以及英语词汇,作者将它们无缝对接,在现有的词汇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发展,《围城》中词汇的运用还体现了地域性特征,文章中一些方言的使用,形象的展示了家乡口音的语言,作者将这些词汇交相呼应,用到恰到好处。
其次,语法。小说《围城》中语法使用灵活,作者将词汇重新搭配,词汇与词组拆分混合再重组,衍生新的词汇,作者打破了传统词语的搭配方式,创造属于自己的语法,动宾式、主谓式的重新搭配。这传达了作者最真实的见解,使语言在阅读过程中更加生动,作者将本没有联系的事物进行结合,创造出新的文字,这类文字的共性是通俗易懂,凸显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使用这种语法使故事情节更加直观,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故事情节。
再次,章法。中国传统文学的文章结构是点或面的架构方式,作者对《围城》的结构方式做了调整,将点面的结构方式应用到小说当中,形成了有独特风格的章法,小说分为九个章节,作者将故事情节矛盾问题贯穿每一个章节,将问题穿插开来又相互制约。方鸿渐是这篇小说的主要任务,他贯穿文章的始末,他是矛盾的中心,他牵扯这个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作者将人物和生活连接起来,形成了一幕人生大戏。
(一)象征手法的运用
象征的含义较为宽泛,是指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从文学作品的象征手法出发,运用事物的具体形象,进行谕示事物的内在或外延的意义。钱钟书对于象征手法的运用,使《围城》象征形式得到了突破。
《围城》中有关爱情生活的描写有不少部分,文字使用批判现实主义手法对方鸿渐与四位女性的感情生活进行描写,成功塑造了四位经典的女性形象,方鸿渐对待四位女性不同态度象征了当时社会男性对待女性的不同看法。这四段感情有的使方鸿渐情迷意乱、有的使他犹豫不决、有的使他一心向往、有的使他逃之夭夭,这四段感情也象征着放纵、传统、理想和世俗。作者对鲍小姐的描写象征着男性对女性肉体的欲望。唐晓芙为人单纯可爱,对待感情专一,拥有一个洁白无瑕的真心,对唐晓芙的描写象征着男性对待纯洁专情爱情的渴望。苏文纨有知识有文化,家底殷实,方鸿渐认为得到苏文纨就能平步青云,苏文纨是金钱利益的象征,对苏文纨的描写象征着男性对待功名利禄的追求。孙嘉柔性情敏感善妒,婚后受家庭琐事而变得更加野蛮,使方鸿渐日久生厌,对孙嘉柔的描写象征了男性对待婚姻生活的想法。
《围城》的思想主题寓意深刻,将社会比喻成一座城,人被困在城里出不去,也将围城比作婚姻,比作一切制约人类发展的因素,在这座围城中,将人类的劣根性进行描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陋习,也将文学作品上升到另一个高度,更具体的凸显小说的主题思想。作者在文章内容上进行象征性的描写,也在人物的命名上也做了象征意义的描写,方鸿渐这一名字的命名,向读者展现了主人公的人生发展轨迹与最后的结局,在文章中一些事物的描写也存在着象征意义的写法。
(二)精妙绝伦的比喻
《围城》中的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并且具有特殊性、独创性以及幽默性,作者将毫无关联的事情通过比喻的手法串联起来,为读者营造一个想象的空间,文章中大量使用比喻的表现手法,幽默的语言表达能力,使文章具有趣味性,独创的比喻手法更是文章中的出彩之处,比喻的手法使文章通俗易懂,使人物的形象生动具体,人物心理活动更加深刻,对读者来说具有深刻的意义。钱钟书在《围城》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进行描写,并将多种比喻手法交汇使用,作者主要对人物的形象使用较多的比喻手法,丰富了人物性格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围城》中使用的比喻高达七百多条,其中描写人物的比喻有两百多条,比喻贯穿文章,形象生动的刻画人物和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是钱钟书文章的特点,文章中除了明喻、暗喻以及借喻外,还有博喻、较喻、曲喻、反喻、引喻这些修辞方法穿插在文章中,将修辞方法扩展到极致,丰富多彩、新颖有趣的修辞方法,为读者带来了视角盛宴,同时也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1.幽默式比喻
钱钟书擅长诙谐幽默的叙事风格,拜读他的作品可以使人心情愉悦,身心放松,在进行比喻的同时揭露社会上的陋习以及人性的丑恶,在主人公方鸿渐与鲍小姐约会时展现的语言上的幽默,形容吃食时运用的比喻,让人捧腹大笑。在描写人失恋后的心情刻画上,也采取了幽默的修辞手法,向读者展现了人生世态,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到有趣的同时,感叹作者睿智的头脑和有趣的靈魂,小说的刻画细致生动,诙谐搞笑,幽默的修辞手法为小说增添了趣味性。钱钟书的语言特殊,作者能够敏锐的发现或自创新的词汇对文字进行创作,语言辛辣直白,具有讽刺性,在小说中对于韩学愈的描写极具代表性,作者用讽刺意味明显的辛辣词汇描写韩学愈这一人物形象,用青蛙苍蝇等词汇比喻对这类人的憎恶,也彰显了对旧社会的痛恨。
2.文学式比喻
《围城》中的比喻手法无不彰显着作者睿智的头脑、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以及扎实的文学基础,小说涉猎了宗教、科学、哲学、民间故事等情节,不得不感叹作者渊博的知识,在借鉴典故上也是信手拈来,在文章中作者将比较难读懂的知识或不容易理解的事物通过比喻的表现形式加以文字的借鉴,使文章更加通俗易懂,作者用数学的原理来比喻爱情的过程,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浪漫情怀,也能更加直观的了解故事发展走向以及人物心理的发展变化,让读者深入理解文章并感悟文章背后的意义。
(三)幽默诙谐的讽刺
在《围城》中最重要的语言艺术就是讽刺性语言,作者在使用讽刺性语言的同时又加入自己的自创意识,不但不严肃,反而有了诙谐幽默之感,作者对人物进行讽刺性的描写,实则时对但是社会知识份子的嘲讽,在文章中大量运用嘲讽的语言艺术,实则都是对社会与现实的讽刺,这样的手法可以将讽刺的效果达到最大化,增加文章的趣味性,使读者在阅读中增加乐趣。
1.自讽式讽刺
钱钟书使用讽刺手法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变换性,使文章的表现形式上也有所不同,所表达的意义也会有所改变,自讽就是对自己进行自我嘲讽,自讽形式多样化,在文章中对当代社会知识分子精神上的空虚采取语言上的自讽,可以更加直观的展现特征。在文章中主人公方鸿渐经常会使用自讽的方式,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感情中遇到纠纷、工作中遇到瓶颈时都会使用自我嘲讽的方式,来排解内心的压抑与纠结,人生的不顺遂,他更多的是抱怨、矛盾与绝望,不会努力奋斗走出困境,他的心态消极,性格扭曲,在婚姻失败后,他又通过自讽形式进行自我救赎,为了满足自我的虚荣心而购买假文凭,无不体现了当时社会人们虚荣心的通病,钱钟书在文章中主要讽刺的人物就是方鸿渐,作者通过比喻的手法在语言上进行讽刺,通过对主人公的讽刺体现了他对当时社会的暗讽,体现钱钟书的讽刺艺术。
2.多样性讽刺
《围城》中作者的讽刺语言多变,作者通过暗讽的形式对人物的形象以及心理活动进行描写,加以生动幽默的语言将人物的性格特点描写的惟妙惟肖,在文章中无形地讽刺了书中人物,也对当代知识分子的无能进行嘲讽。语言是表现情绪的途径,《围城》中有太多的讽刺性语言,虽然諷刺但却有趣,利用反语的描写使读者印象更加深刻,作者文化底蕴丰富,在给读者带来视觉盛宴的同时又揭露了社会的弊端,绝妙的讽刺艺术表现手法使文章读起来通俗易懂,凸显文章的内涵。作者以主人公的视角描写当时社会背景下的知识份子存在的问题,更加深了文章的讽刺艺术。
(四)富有内蕴的议论
在《围城》中,穿插着许多议论的写作手法,其议论的手法和文章的故事情节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能够做到夹叙夹议,通过议论的写作手法对人物以及景物的描写,将他们的精髓表达出来,体现了文章的艺术效果。
1.评点式议论
钱钟书充分运用评论的特征,在行文中添加简评,在叙述某一件事物时使用间评,作者运用独特的写作艺术手法,语言犀利,一针见血的揭露事物本质。在文章中类似评点式的议论手法有很多。在文章第三章中描写方鸿渐亲吻苏小姐时就运用了评点式议论,方鸿渐对苏小姐并无喜爱之情,只是经不住诱惑亲吻了苏小姐,作者议论道:鸿渐一溜烟跑出门,还以为刚才唇上的吻,轻松得很,不当作自己爱她的证据。好像接吻也等于体格检验,要有一定斤两,才算合格似的。作者一语道破亲吻的本质,由亲吻的画面转向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对人物的内心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类似如此的评点式的议论,并非生搬硬套,而是从人物内心世界出发,将人物内心的情感与想法表达出来,是叙事文字不能替代的。
2.借题发挥式议论
在文章中钱钟书针对社会中某一现象做议论时,能够围绕事物本质,对事物进行大范围的议论,一语双关旁敲侧击,看似平淡无奇或是诙谐幽默的文字,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在第六章描述三闾大学教授时就运用了借题发挥式的议论手法,描写政治系教师开会时的场景,一屋子的烟,方鸿渐说“政治家聚在一起,当然时乌烟瘴气”,就这一句话便能体现出当时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迂腐。借题发挥生动的对当时社会的弊端进行嘲讽,使读者浮想联翩。
具有讽刺意义与现实批判意义的双重意义的著作就是钱钟书的《围城》这篇著作,作者将围城比喻成生活中各项阻碍人类发展与导致人类失败的因素,并在作品中得以升华成为人类的精神世界,作者创造的城中,有着人类的劣根性,有着人们为理想奋斗的过程,尽管失败,有着人们在现实中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失望绝望的无助,困在自我精神世界里无法自拔的状态,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西方文化进入中国,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冲击带来不小的波澜,小说中的人物也是代表着当时社会人类的写照,小说中事物的描写和对社会环境的描述,都可以转化为现在环境,这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真实的社会环境,可以了解当时的年代发生的事情,以及当时社会人们的思想和心理活动,知识分子在当时社会上的生存状态,他们精神上的缺失,导致人性的扭曲,在阅读的过程中引人深思。在小说中作者披露了封建思想制约人们发展的因素,但是作者并不是反对封建思想,而是揭露现实的种种问题,也是对现实的抨击。《围城》中语言艺术的多样性,让读者耳目一新,必将对后世的创作起到促进作用。
三、钱钟书《围城》的意象及象征意义
(一)《围城》的意象
在围城这部作品当中,其最为凸显的审美特点以及美学内蕴就是作品的主题,这部作品具备着象征性架构的隐喻,围城这一词汇可以作为名词,主要是指范围和有制约的地方,但是围城也可以作为一种词组,可以将其用作比喻婚姻的制约,未进城的想进城,进了城的又想出城,可以将其引申为个人的天地,比喻人和人之间的隔阂和孤寂之感,还可以象征着人生命运的无常,以及人们生存的困境,就如同作品当中的主人公方鸿渐一样,他面对爱情无所适从,他面对自己未来的人生更是无法掌控。
小说之所以命名为《围城》,主要是在作品当中设定了人们无法规避的环境危机和认知,《围城》这部作品的整体架构就像一张大地图,作者以留学回国的留学生作为主要的分析对象,从游轮这一介质入手,经过数十日的海上航行,终于到达了上海,而后向内地进行移动,从上海途经宁波、金华等地,直到三闾大学,再从三闾大学到上海,这一张地图当中,每一个点都可以称之为围城。小说的主人公方鸿渐就是进入围城,离开围城的循环往复当中运行,从自己的教育到爱情,从事业再到婚姻,这四大人生价值在方鸿渐的身上逐一彰显,并都以失败告终,从这也能够看出,在当时社会背景条件下,即便有着较高的物质文明,可是却无法提供给人民安身立命的资本,也就是精神的信仰以及存在的价值。在当时的社会之下,残酷的竞争和人和人之间的隔阂,致使了人生价值的消解,使得人类逐步陷入到了生存危机当中,《围城》这部作品借助方鸿渐的一生轨迹,阐述了围城的思想内蕴,在作品当中暗示着对于人类命运的哲学思考,在二十世纪初期,现代文明的扩张使世界整体的联系在一起,每一个民族都在面临着共同的问题,也就是精神和信仰的缺失,命运的盲目性以及未来的不可掌控性,使人类的境况更加的困惑,个体形成了极强的孤独感和迷惘之感,再加之在当时社会背景之下,中国处于十分动荡的时期,这一种环境致使了人人自危的情绪形成,适者生存的背景之下,只剩下了人和人之间的欺骗、嘲讽、暗算。在《围城》这部作品当中的知识分子成为现代西方文化的牺牲品,不论是非,毫无分辨能力,在这种文明当中,方鸿渐无法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人们的心里逐渐变得麻木不仁,精神迂腐。
首先,围城这部作品对传统爱情的特点进行了全盘的否定。在传统的文学当中,爱情是永恒且长久的。不是在围城这部作品当中,作者将爱情融入到了世俗的现实生活当中,在钱钟书的创作之下,传统文学当中的爱情特点逐渐被消解,更多的是体现出爱情在现实生活当中的悲剧性和可悲性。在作品主人公方鸿渐的生命当中,曾经有四个女人上演了争夺方鸿渐的爱情戏码,方鸿渐是给予这四个女人爱情的载体。周经理的女儿是最先闯入方鸿渐的世界当中,但是由于方鸿渐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想要抛弃周经理的女儿,可是方鸿渐的父亲家书一封及时的使方鸿渐摒弃了抛弃周经理女儿的想法,但是感叹年华早逝的她,不得不提出离开;而在回国的游轮之上,鲍小姐走入到了方鸿渐的生命当中,方鸿渐无法抵挡住鲍小姐的情感,二人在游轮上偷情,而后方鸿渐被鲍小姐抛弃,方鸿渐在一边感叹女人是可怕的,一边又像阿Q式的自我安慰“或许自己还占了他的便宜。”从这里也能够彰显出男主人公方鸿渐在情欲的驱动之下自身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并且更是能够彰显出其性格的软弱;苏文执对方鸿渐一往情深,苏文执的爱是执着和霸道的,苏文执之所以选择方鸿渐,主要是由于在自己周围没有更合适的人选,而且方鸿渐并不讨厌自己,在经济上较为充足,但是这一种单方面的爱,再加之用金钱衡量的爱情导致二人的感情逐渐破裂,只是维持了很短的一段时间,而苏文执在答应曹元朗的求婚之后,便结束了这一份感情;唐晓芙可以说是方鸿渐的挚爱,唐晓芙的出现,使得方鸿渐重燃了爱情的期盼之情,二人的感情刻骨铭心,方鸿渐深爱着唐晓芙,可是却由于苏文执的挑拨离间,因为一些误会被迫分手,即便二人都十分痛苦,可是一年之后,有人再次提起唐晓芙,方鸿渐感觉恍如隔世。
对《围城》这部作品当中男女的爱情进行分析能够看出,这一些人恋爱的失败,并不是源自于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是男女双方情感的沟通不畅,致使爱情的失败,在这当中,爱情传统的神圣性和长久性被抨击的体无完肤,永恒成为了讽刺,这里也并没有像梁山伯和祝英臺那般千古绝恋,有的只是凡尘中男女为了生存权利、虚荣所做出的抉择。
其次,在《围城》这部作品当中,消解了传统爱情当中男女山盟海誓的情感状态,在传统的文学作品当中,有关于爱情的描写,都是男女你浓我浓以及山盟海誓,而在《围城》这部作品当中,相爱的男女并没有彰显出传统文学作品当中爱情男女的情感状态,他们的内心是相互对立且有隔阂的,无法做到合二为一,在爱情当中都是存有怀疑和欺骗的。方鸿渐对苏文芝说道“要奉陪你,就怕没有福气呀。”这句话是方鸿渐拒绝苏文执的委婉托词,而苏文执却误会了这一句话的内涵,她误会方鸿渐是深爱她的,她以为自己的魅力吸引了方鸿渐,于是苏文芝便更加沉浸于自我的爱情幻想当中,更是期待着方鸿渐能够来到自己的身边,于是方鸿渐的逃避和躲闪,通通都被苏文执误会成为爱情当中的羞涩和深情。
(二)《围城》的象征意义
在《围城》这部作品当中,作品的主人公方鸿渐持续不断的想要冲出这一座围城,而被迫无奈又进入到了另一个围城当中,从婚姻到人生的围城,方鸿渐的人生和他的想法一直是背道而驰的。方鸿渐最初并不想结婚,可是父亲却强迫他结婚,但是因祸得福,获得了留学的机会,而方鸿渐并不想出国留学获得学位,但是在父亲和岳父的强迫之下,迫于无奈,只能购买假文凭欺骗他人。在爱情方面,方鸿渐并不喜欢深爱自己的苏文执,爱上了温柔伶俐的唐晓芙,而后由于苏文执的挑拨离间,选择分手。到了三闾大学,他并不想在自己履历上添写假的文凭,想要获得心灵的解脱和平衡,可是却受到了同样是克莱登大学博士外文系主任韩学愈的挤兑和嘲讽,由此也能够看出在主人公方鸿渐的一生当中,时时刻刻都体现出围城的无奈和围城的困惑。
在爱情当中,方鸿渐一直在寻找自己感情的寄托,可是却又处处碰壁,无疾而终。在出国前,他和周小姐的婚约是愿意和不愿意的困惑;在回国的船上,他和鲍小姐偷情,而后被抛弃,这是爱情得而复失的困惑;方鸿渐和苏文执的感情若即若离,这便是爱和不爱的困惑;方鸿渐和唐晓夫的相爱,在苏文执的挑拨离间之下,并陷入到了爱而不得的困惑;但面对孙嘉柔的婚姻当中,是结婚又离婚的困惑。在职业的围城当中,方鸿渐处处体现出了得与失的困惑,在回国的前夕,在岳丈的帮助之下,方鸿渐在点金银行做名临时工,因为过于自由,惹怒了岳母,被赶出家门,在失去恋人和失去事业的双重打击之下,跟随他人离开上海,历经险阻,又冲进了另一座围城,也就是三闾大学,在三闾大学任教的时间当中,方鸿渐受尽了嘲讽和歧视,别无他法,方鸿渐只能离开三闾大学回到上海,而后在上海谋求职业,又主动辞职工作,他又打算离开上海,远赴重庆,但是等待他的只有是各种围城。
在作品当中,钱钟书先生借助方鸿渐的命运和人生阐述了围城这一意象,方鸿渐的人生到处都是围城,体现出作者对于人性以及命运的考量,不论是在现实生活当中的方鸿渐,还是立足于文化语境的方鸿渐,都无法脱离围城的人生命运,在围城当中,各色人物尽情演绎,是生命存在过的真实还原。在作品当中,围城二字所阐述的不只是方鸿渐人生当中无法逃避的困境和束缚,还是整个现代人生的困境。作者通过方鸿渐的围城来揣摩现代文明的危机,以及现代人生的困境,进一步反思人性和人生的问题,所以《围城》这部作品在艺术世界当中有着十分鲜明的象征性,并且这一种象征性也上升到了另一个角度,使人们更加深入的感受到作者对于现代文明以及现代人生的进一步思考,并且对于人类的生存状况以及国民劣根性这一问题的反思。
四、钱钟书《围城》的思想内蕴
(一)立足于高角度审视世界
在中国近代社会时局复杂,社会动荡不安,致使了国人持续不断的去探讨救国的办法,现代文学也有此诞生,并且和这一种思想密切的联系在一起。在《围城》这部作品当中,作者攻塑造了七十多位人物形象,展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百态,可是在作品当中,主要是以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作为主要的描写重点,这些人物生活在国难当头的社会,但是,他们只是空有救国的思想,但是缺乏实际行动,救国的思想以及时代的重任,转眼便消失的无影无踪,他们接受到的学问和时代的责任相脱离,彰显出致命的劣根性,也就是精神层面的高度空虚,在内心深处极度卑微。例如,大学校长念念不忘下级的妻子;训导长思想龌龊;政治系的主任相亲时却喜欢上红娘等等,在这当中这一些知识分子并没有精确的人生目标,也没有人生的理想,他们并没有为国家的兴衰感到担忧,而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当中,为了一己私利而争论不休。女博士可以堕落为走私犯;在国外宣扬抗日的沈先生回国之后成了汉奸,这一些人缺乏报国的志向,不学无术,这样的知识分子是无法担任其治国救国的重任。
在《围城》这部作品当中,方鸿渐是这部作品的核心人物,在作者的创作之下,方鸿渐生存在中西方交流和碰撞的夹缝当中,他的命运令人感叹,方鸿渐在外留学几年,但是并没有成功的获取学校的文凭,回国之后,在求职路上更是惨遭失败。方鸿渐内心有着良知,可是却生性胆小懦弱,极度自卑,只能唯命是从,随波逐流,逐步走向人生的失败,像这一种对于社会来讲毫无用处的知识分子,对于国家以及民族的复兴更是毫无作用可言。将《围城》这部作品和同时代的作品进行比较,《围城》这部作品并没有将过多的文字立足于抗日战争的角度上,而是将创作的角度转向知识分子的亲情,爱情以及人生的悲剧上,钱钟书加大了笔墨描写了这一些人物的自私自利、虚伪的内心和病态的心理。
钱钟书先生知识十分渊博,具备十分扎实的文学功底,这一种扎实的文学功底使钱钟书面对事情时有着特有的思想认知,这也形成了其特有的审美个性。钱钟书的创作和五四时期的贫民文學大相径庭,《围城》这部作品作为主要的贡献,就是深入的拓展和深化了鲁迅所开拓的改善国民劣根性的主题,由对基层人民的阐述转向了对于上层知识分子精神层面的分析。除此之外,钱钟书在文章当中,通过对这一些知识分子,留学生等等内心思想的描写和刻画,对中国传统文化实施批判,更是对新文化进行了批评,他认为新文化有很多不足,尤其是从西方照搬过来的西方文化。这一创作的角度和其他作家有着明显的差异性,钱钟书先生的批判视角立足于较高的角度,在创作时十分从容,展现出自身对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知识分子的探讨。
(二)对封建文化的批判
在《围城》这部作品当中,除了批判知识分子崇洋媚外的精神缺失之外,对封建文化也进行了讽刺和批判。在作品当中着重体现了在旧中国时期的文化理念,在当时的文化理念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结合体,在文化当中不仅有西方资本主义的奴役思想,还有着封建主义思想的毒瘤。例如,方鸿渐在回国之后的第一任印象就是回来所碰见的还是四年前的那些人,那些人还是在做着四年前的事,说着四年前的话。即便是在大都市的上海,在儿女婚姻的选择上依旧会选择算命先生进行算命,而方老先生还是以重名教作为教子的方法。而方鸿渐在省立中学进行演讲时谈到了鸦片以及梅毒时,听众大多是报以微笑,还有少数人张开了嘴表示惊讶,甚至还有一些教师皱着眉头,吕校长在方鸿渐背后更是有警告意味的咳嗽,在演讲之后,人们便探讨方家公子公开倡导抽大烟等等,而想将女儿嫁给方鸿渐的家庭,更是将女儿的照相以及庚帖要了回去,这也充分能够体现了当时人们思想的禁锢。即便方鸿渐可以在演讲的过程当中提到梅毒和鸦片,可是在其思想上并没有脱离封建文化的桎梏,方鸿渐自身胆小懦弱,唯命是从,方鸿渐逐渐萌发的自由恋爱的思想被父亲镇压之后,他便接受父亲娶妻观的思想,这是一种十分懦弱的体现,也正是由于他内心当中无法脱离封建思想所导致的。
《围城》是对社会文化的一种批判,方鸿渐以及作品当中的其他人物,都是生存在封建文化和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矛盾空间当中。董斜川即便在捷克使馆作为参赞一职,可是其内心当中依旧是保存着封建主义的思想,即便时间已经进入20世纪30年代末期,他还一味的感叹“不须上溯康乾世,回首同光已惘然。”,保守的思想以及遵从传统的道德规制是一种历史的局限性,其只会形成社会的封闭和守旧,导致社会无法进步和发展,并且也形成了一批自私自利的人文败类,身为军事参赞的董斜川在国家危亡的关键时期,并没有思考迎敌的对策,更加没有上阵杀敌,而是躲在后方只会跌跌不休的发着牢骚。
在《围城》这部作品当中,钱钟书不单单将封建主义思想荼毒人民群众以及知识分子的方方面面描写的非常细致,并且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形成的消极影响进行了探讨,这部作品是一部充满尖锐的讽刺现实主义的伟大杰作,在作品当中对旧社会进行了真实的还原,体现的是中国在当时社会背景条件下某一些人物的精神、思想等,在《围城》当中,作者对当时社会的知识分子病态的心理进行了描写和分析,对于封建主义文化实施了尖锐的批评。
(三)对崇洋媚外的批评
在《围城》这部作品当中不只有对精神病态的知识分子进行了细致的描述,还从特有的文化视角阐述了形成这一种变态人格的主要因素,并对病态的知识分子进行了沉痛的批判。
《围城》这部作品所描写的是当时社会背景之下,上层人士即便形形色色,可是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在精神上有着极强的崇洋媚外的症状,缺乏对本国文化的认同和肯定。在作品当中,方鸿渐是大学中文系毕业,可是毕业之后选择去西洋留学,一个学习中文的学生为何要出国进行深造?钱钟书先生在作品当中对此进行了阐述,在作品中指出学习中文的人要出国深造,主要是由于其他科目类似数学、物理、法律等等都是从西方国家输入我国的,当时社会背景之下,上层社会的知识分子十分认同外来文化,即便国文是国货土产,可是还需要外国招牌,只有这样才可以维持在当时社会之下的地位。
钱钟书先生在对此因素进行论断时精妙绝伦,十分细致化的阐述了中国人崇洋媚外的精神缺失,在当时的社会背景条件下,不论你是否上过学,有没有学问,可是只要你有出国留洋的经历,就意味着和他人与众不同,所以方鸿渐的丈人在得知方鸿渐在国外学习博士的消息之后,马上便在报纸上进行了新闻发布,由于这是非常有面子的事,可以光耀门楣,还能够体面的炫耀。而正是因为方鸿渐是留洋的博士,因此在回乡的时候受到了重视和隆重的接待,方鸿渐在火车站下车之后,方老先生、方鸿渐的三弟以及其他亲戚朋友们都在月台上等候,迎接方鸿渐,并且大家都赞美方鸿渐,而出了站台,就被站外的两名记者拉住访问和拍照,而在第二天早上起床之后,记者再次上门拜访,并且还有中学的吕校长前来邀请方鸿渐去学校进行演讲,方鸿渐逐渐成为了当地的名人。
在《围城》这部作品当中,不只是方鸿渐由于有了留学的经历,受到了家人的重视和家乡的礼遇,在作品当中的其他人,例如曹元朗,韩学愈等人都是有着留学的经历,这一些人利用人们崇洋媚外的精神缺失,用自己的留学经验,欺骗他人,欺骗自己,韩学愈文凭即便是假的,可是其也是洋东西,并没有人去鉴别其真假,于是韩学愈凭借这一张假文凭获得了教授的头衔,并且也做上了系主任的位置。他为了娶白俄老婆更是冒充自己是美国的公民,因为美国要比白俄更加有底气;而曹元朗平日里仗势欺人就是由于其有留学的经历,他总拿牛津和剑桥作为欺负他人的幌子;褚慎明自认为是哲学家,主要是由于他有着三四十封洋人的回信。这一种崇洋媚外的风气席卷了社会上层的知识分子当中,并且就像一颗毒瘤一样,扩散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当中。美国洋行买办张吉民总是将自己仅会的几句英语作为荣耀,因此在说话时都会夹杂着一些英文,作者对此也进行了批判和嘲讽,张吉民只有一个女儿,所以用心栽培他的女儿,让女儿在教会学习西洋本领,在美容院理发获得西洋的时髦感,张氏夫妇崇洋媚外的心理体现在了各个方面,甚至在为女儿选择女婿时,就说出要选择一个有着留学经历的洋博士,而作者更是借了方鸿渐之口讽刺了张吉民是一个崇洋媚外的俗人。
沈太太是作品当中是一个刚从法国回国不久的女人,在说话当中通常会夹杂一些法语,这也是作者所批判和嘲讽的对象,作者借用方鸿渐的内心感受,体现出对于沈太太的厌恶和不满:“把巴黎大莱场的臭味交响曲都带到中国来了。”除此之外,作者还借助了人物形象的描写,对沈太太进行了辛辣的嘲讽。
总体而言,钱钟书所创作的《围城》这部作品,以辛辣的讽刺对崇洋媚外的人进行了批判和嘲讽,将这一种病态的心理在社会当中形成的不良影响进行了细致化的阐述,不止如此,作品还阐述了社会上层知识分子之所以形成崇洋媚外心理的主要因素,正是由于中国在当时长时间处于半殖民地社会,这也为知识分子在精神以及思想层面带来了一定的奴役和創伤,在作品当中所描绘的知识分子几乎都是十分病态,且心理是畸形的,这一种病态的人物形象,正是当时畸形的社会背景所导致的,这也是这部作品最为深刻的意义所在。
结语
综上所述,纵观《围城》这部作品,主要是通过方鸿渐这一人物形象,体现了其人生的困境,即便在作品当中主要描写的是方鸿渐的人生以及恋爱轨迹,可是其彰显的是主人公人生命运的围城状态,更是体现了人类在爱情以及婚姻生活当中的围城状态。作者立足于崭新的哲学高度,俯瞰人生,体现了人生不可抗拒的因素,给予作品更加深刻且丰富的内涵和启迪。在作品当中,作者还塑造了很多社会上层的知识分子形象,在客观描述当时社会背景的环境之余,阐述了在动荡不安的社会当中一些黑暗的现象,以及上层社会知识分子精神的腐朽以及价值的缺失,批判了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堕落的形象,批评了导致这一些知识分子堕落的社会以及社会的文化。《围城》这部作品包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内蕴,不只是透露出作者对知识分子的反思,对人生的认知,更是体现了作者对于社会文化的反思。
参考文献
[1]胡爽爽.论《围城》中“感时忧国情结”的多维深度性[J].名作欣赏,2021(17):113-114.
[2]刘崧.《围城》比喻修辞的表现原则与结构功能[J].美与时代(下),2021(05):95-99.
[3]张雨琦.围城犹存,不必纠结进退 希望仍在,人生始终精彩——读钱锺书《围城》有感[J].作文通讯,2021(10):72.
[4]潘月.探究钱钟书《围城》中的语言艺术[J].戏剧之家,2021(14):190-191.
[5]刘莹.欲望与厌倦——浅析《围城》的悲观主义情绪[J].青年文学家,2021(11):45-46.
[6]刘颖.在困境中超越——《围城》的困境解读[J].青年文学家,2021(11):47-48.
[7]高雅涵.文学作品赏析之《围城》[J].散文百家(理论),2021(04):53-54+56.
[8]杨国祥.浅谈《围城》的人文关怀[J].今古文创,2021(12):7-8.
[9]朱峰.《围城》文学作品赏析[J].青年文学家,2021(09):38-39.
[10]黄福享.小说《围城》的思想和艺术探究[J].今古文创,2021(11):6-7.
[11]万娜.文化“围城”中的幸存者——方鸿渐[J].牡丹,2021(04):32-33.
[12]林才钧.钱钟书《围城》中的女性形象分析[J].名家名作,2021(01):90-91.
[13]吴安迪.钱钟书《围城》的讽刺艺术与主题揭示探究[J].今古文创,2021(02):8-9.
[14]黄诗羽.浅析《围城》中的讽刺艺术[J].今古文创,2020(48):4-5.
[15]马玉莲. 《围城》比喻辞格的维译研究[D].喀什大学,2020.
[16]刘玉凤.社会学视角下《围城》的主题意蕴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20,36(04):9-10.
[17]管冠生.汪太太是个“人物”——《围城》探秘之三[J].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02):99-105+107.
[18]汪小翠.在困境中超越——《围城》的困境解读[J].科技资讯,2020,18(10):242+244.
[19]黄俊辉,陈力信.浅析《围城》的结构模式及其审美意蕴[J].新西部,2020(08):119-120.
[20]许楠.比较视域下的《围城》与《傲慢与偏见》之婚恋观[J].名作欣赏,2020(08):54-56.
[21]徐硕. 生存的困顿和尴尬[D].青岛大学,2019.
[22]曹阳. 顺应论视角下社会身份建构研究[D].喀什大学,2019.
[23]钟溢,郭辉.我国近现代婚恋伦理的研究——以《围城》为例[J].大众文艺,2019(07):214-215.
[24]孙馨. 关联理论视角下《围城》中的言语幽默翻译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7.
[25]张玉慧. 意象图式视角下《围城》中的情感隐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