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非遗”在公共艺术中的应用探析

2021-08-23 02:26杨晓丽孙麒
锦绣·中旬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城市文化公共艺术非遗

杨晓丽 孙麒

摘要:公共艺术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座城市文化面貌的直观体现,在营造成为文化氛围,提升城市形象的同时,还体现了公共艺术的审美和创新。文章以山东“非遗”为背景,通过了解并分析山东地区文化面貌现状分析,结合公共艺术的表现手法,运用艺术表达的方式来提升城市文化,从而使公共艺术能够结合现代城市发展进行结合利用,并达到推广宣传的作用。

关键词:山东“非遗”;城市文化;公共艺术

一、山东“非遗”发展现状及内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是人民生活下的产物,体现了一个时代的历史发展,具有一定的传承和宣扬的作用。山东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下,产生了许多具有文化意义的产物,成为山东地区特色的文化标志,其中包含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曲艺、传统体育与经济等众多类型,丰富了山东“非遗”文化的发展,成为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及其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重视。

2016年山东地区公布了四批“非遗”名录,第一批为19项,第二批为143项,第三批为62项,第四批为59项。2020年1月10日上午,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的“2020年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在山东剧院启动,在遗产月期间,山东将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非遗展演展示活动,内容丰富,除启动仪式之外,山东各地、省直文化旅游系统有关单位将开展659项非遗展演展示活动,同时山东省文化馆举办的首届“非遗+旅游”文创大赛获奖作品展的举办,也激发着文化创意设计的活力,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山东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具有着“文化+旅游”的巨大潜力,加强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是顺应时代趋势和人民的需要,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对建设助力脱贫攻坚、促进文旅融合,是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中最为重要的彰显,文化的建设离不开艺术形式的表达,艺术表现形式的完善能够更加表现出文化的重要性,从而更加注重由单项保护向整体区域保护进行转化,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协作发展的非遗保护机制。

通过一系列的发展来看,“非遗”文化能够发动群众参与和体验,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产品,丰富群众的节日生活,让人们能够共享“非遗”成果,从而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参与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传承工艺振兴,倡导“工匠”精神激发传统工艺创新活力,同时贯彻落实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战略,弘扬优秀乡村文化,推動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非遗”是城市的根性文化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城市的发展也是如此,是早期从居无定所到规模的不断扩大的过程,其文化性质也不言而喻。从古时街巷到现代化的建设,其文化一直得到延续,这也成为一座城市最宝贵的文化遗产,“非遗”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文脉,他不但是城市区分彼此的重要标志,更是城市人精神上共同的根与魂。

想要表达出城市特色,必要的文化特色的融合是作为城市宣传的重要元素之一,“非遗”作为文化历史较为久远的产物是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运用好非遗产品与现代城市的结合,能够体现出城市发展的特色。城市形象与非遗文化是相互的,彼此之前是不能分离的,在现代化和大数据信息化的时代,当非遗文化逐渐成为一种记忆的时候,需要利用城市文化建设为非遗文化提供载体。需要借助的是城市文化建设平台,运用多媒体影像技术等方式进行保护并宣传,已经无法弥补长期遭受破坏的非遗文化缺失的现象,因此,保护并创新非遗文化成为当下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城市发展需要具备文化自信,用文化武装自己。山东地区“非遗”文化非常丰富,历史文化悠久,运用“非遗”方式为出发点,能够打造出具有山东地方特色的文化氛围,对提高城市品质、文化标识以及将山东建立成为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等现代化人文城市具有重大意义。

三、以“非遗”推动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的策略研究

新时代城市发展越来越现代化,其艺术表现形式同样根据信息技术及数字媒体手法应用来开发非遗资源,公共艺术创作手法是多样化的,能够结合各种材料进行搭配制作,具备良好的效果。

非遗文化在传播方式上主要借助媒体、展览、旅游等方式进行传播,游客及参观人员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了解当地文化,形成的文化记忆有限,不能够根植于此文化的更进一步的了解。非遗文化来源于生活,是具有亲和力的艺术表达,能够引起共鸣与认同的艺术形式才是一个文化宣传的主要方式,根据当地文化特色进行表达创作才能够使非遗与公共艺术能够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为城市风貌增添光彩。

将非遗文化结合在公共艺术景观设计之中,可以有效增添听觉、触觉等不一样的感受,让游览者和观光者在欣赏的过程中能够进行互动参与,增加趣味性,从而感受不一样的独特魅力,在设计过程中,将观赏、趣味、知识三位一体,进行融合创作,能够将非遗文化更直观高效的反映出来,让人们能够了解到一座城市地域文化形成一个更具深层次的理解,让地域文化的历史记忆不再被尘封。

四、结语

“非遗”文化是人民群众随着时间发展的劳动产物,是具有传承记忆的,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传承,将公共艺术与非遗进行有效结合并进行分析探讨,能够打破常规的界限,从而扩展思路,并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通过将公共艺术融合在非遗文化中,能够建立出一套新的艺术发展形式,为山东地区城市建设提供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发展方向,从而形成具有山东特色的城市景观艺术表现,进而丰富山东非遗文化的内涵。现代城市的发展已经注重于自然与文化和谐,求同存异和特色,提升城市文化形象的新阶段,城市在发展的同时,也要思考城市公共艺术依据非遗文化的内涵进行多样式的创新,对于城市氛围发展、城市转型、城市的认知程度的提高起到必然的作用,同时也能够带动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加深人们对于地域文化的认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因此,结合城市地域文化,以非遗为主导,创新出城市公共艺术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途经。

参考文献

[1]刘玉华.从美学角度分析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传承与创新[D].武汉理工大学,2007.

[2] 王中.公共艺术应成为公共生活的起搏器.中国文化报,2019.7.7.第001版

(文章为山东省“传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课题,课题名称:山东“非遗”视角下推动公共艺术发展的研究,项目编号:CT201911235)

猜你喜欢
城市文化公共艺术非遗
城市文化口碑对景点品牌价值的交互式嵌入研究
论我国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
中国古建筑色彩研究
新时期博物馆的城市功能拓展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