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吞吐采油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2021-08-23 00:21张冰
锦绣·中旬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采油技术采收率

摘要:在注气采油时使用CO2可促进原油粘度降低,有效作用于原油轻质组分,对相关组分进行汽化与萃取,从而促进高效优质采油。CO2吞吐采油中应重点分析相关性影响因素,从而优化采油工艺。本文分析了CO2吞吐采油的应用特点和优势,并探讨油层中主要介质、自由气和流体配伍与采油效果的相关性。

关键词:采油技术;吞吐采油;CO2注气采油;采收率

前言:

气举采油是常见采油方法。油井自喷的前提是地层供给能量充足,使井底原油可被举升至地面,当此种供给能量不足时,必须在井底人为注气加压,促进原油喷出。CO2是优选气体,具有显著优势。但在实际注气采油中,应用CO2的效果易受一些因素影响稳定性。

1注气采油中CO2的应用特点与优势

注气采油中,常规气体对混相压力要求较高,而CO2要求较低,同时通过CO2注入可抑制原油体积膨胀,降低原油粘度,显著提高采收率。相关研究表明,CO2注气采收率超过90%[1]。在CO2吞吐采油中受诸多因素影响。在此过程中,油层流体性质、孔隙介质、介质间相互影响、介质与施工流体的相互影响等都会影响采油质量。加强施工工艺优化和技术控制是改善采油效果的必要手段。在采用增产措施促进油层高效率产油时,对油层会造成不良影响。采用CO2吞吐促进增产,可改善采油效率,提高采油率,气体和原油间发生作用,导致原油重质组分(如沥青质、胶质)溶解紊乱并沉积于油层孔隙,避免油层渗透率过高。

2采油效果相关性因素

2.1油层组分影响

对注气采油存在直接影响的因素是油层组分,其中以油层流体性质与孔隙介质为主。采用CO2注气采油方案,可解决原油粘度过高问题,促进原油膨胀喷出,混相处理原油,造成油层温度下降,降低油层流体pH值,同时会消极影响原油沥青质、胶质稳定溶解,生成油垢,破坏油层。油层被破坏后,油层渗透性会发生改变且难以恢复。环境温度对原有粘度有直接影响。当油层渗透性较高时,其孔隙较大且具有较好流通性。原油组分溶解紊乱后,有机微粒析出,在油体流动时裹挟微粒流出油层,故而不会严重破坏储层。但是部分油层渗透性较低,重质组分析出后沉积在油层孔隙中造成油流通道发生堵塞,短期内降低油层渗透率。

在进行CO2吞吐采油模拟实验中,选择(2.3×10-3)μm2的低渗岩心作为实验对象,实验表明,在吐油时较易发生岩心堵塞[2]。当实验对象更换为高渗岩心时,油层渗透性可见小幅度降低,与低渗岩心实验相比影响较弱。低渗岩心采油吞吐实验中,当原油沥青质、胶质具有较低含量时,也不易出现重度堵塞。分析其原因,沥青质、胶质成分中存在极性物质,该物质可生成特殊液体层附着于岩石孔隙表面,通常被称为原油边界层,其特点是粘度高、流动性差。边界层厚度与沥青质、胶质含量正相关。相关调查显示,稠油沥青质、胶质含量通常高于常规油层,部分含量高于50%。相反,低渗透油层具有更高含量的边界层原油。边界层原油主要成分为胶质等重质组分,将CO2注入原油层后,有机物质加速沉淀和析出,在孔隙表面发生沉积。在低渗油田中具有较小的渗流孔隙,即使有机沉淀較少也可能造成油流通道堵塞。原油温度敏感性与自身粘度相关。通常情况下,当原始粘度较高时,升温过程中粘度更易显著降低。当溶解压力一致时,在不同原油汇总CO2具有不同降粘作用。粘度越高的原油在经由CO2溶解后,粘度越会显著降低。综上,油层与流体性质共同对CO2吞吐效果产生影响。

2.2油层自由气

自由CO2气体存在的前提是在CO2吞吐反排周期中恢复近油井带油温,同时井底压力较之CO2注入阶段溶解压力更低,或者原油、CO2混相压力高于井底压力。分析油储地下剖面结构,油层远端至井底处为压降漏斗形态,导致压力最低值发生在井底部位。受此影响,CO2自由气饱和度与井底远近距离负相关,而与渗油率正相关。不仅如此,近井区域气体流动速度较快,发生高速碰撞,导致粘性流动受损,损失附加压力,也被称为涡流损失。CO2吞吐反排周期中,组分发生剧烈变化,不适用于常规井压、产油量相关性研究。相关研究表明,产油量与岩心脱气损失负相关,当生产压差基本稳定时,可通过岩心出口端增压的方法提高CO2溶解压力,进而提高产油量。

2.3施工流体配伍

油层伤害来源分析显示,其中重要因素之一是化学流体未优质配伍,导致出现沉淀,然后损伤油层。在采用CO2吞吐采油前应清洗油井,根据油井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有预处理液使用必要性。部分油井需要先将CO2注入,然后替换为顶替液。在上述处理环节中,存在一个共同问题,即油层流体、岩石配伍控制。相关文献表明,在进行上述操作时应防止注入酸性流体。原有重质组分含量较高时,一旦接触酸性流体,极易生成沉淀并造成地层堵塞,致使渗透率损失提升,降低CO2吞吐作用。在进行流体注入操作时,应使其接近于油井地层水矿化度,预防油层中渗入低矿化度水。低矿化度水进入油层中会促使油层岩石内粘土矿物发生膨胀,并导致油层渗透率缩小。

结论:

综上所述,在探讨CO2吞吐机理时主要采用矿场实地研究和实验室分析手段。通过探讨施工流体配伍情况、油层空间自由气含量、流体性质、孔隙介质、原油组分含量和测试实验压力等,定位CO2吞吐采油相关性因素。经分析认为,吞吐效果和原油组分含量负相关,压力下降会造成CO2脱气,进而消极影响采油量。

参考文献

[1]罗永成,孙灵辉,吴振凯等.基于扩散系数变化的致密储层水平井CO2吞吐产能预测模型[J].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09):3588-3594.

[2]钱卫明,林刚,王波等.底水驱稠油油藏水平井多轮次CO_2吞吐配套技术及参数评价——以苏北油田HZ区块为例[J].石油地质与工程,2020,34(01):107-111.

作者简介:张冰(1985年4月-),男,汉族,河北省黄骅市人,本科学历,工程师,研究方向:油气田开发。

猜你喜欢
采油技术采收率
Q井区标定采收率及计算可采储量研究与应用
探究深层油田人工举升采油技术
分析工程采油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腰英台油田青山口组油藏提高采收率对策研究
水平井中心管采油技术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