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地区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分析与建议

2021-08-23 23:06刘欢
新农业 2021年13期
关键词:种植问题对策

刘欢

关键词:林下中药材;种植;问题;对策

林药模式作为不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动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被越来越多的林农所接受。中央财政自2013年9月启动林下经济中药材种植补贴试点工作以来,林药补贴资金已从2013年的7000万元增加到2016年的2亿元,补助范围从2013年的15个省(区、市)扩大到2016年的28个省(区、市)。在全国46亿亩林地中,可用于发展林下种植的面积至少1亿亩。在辽宁省的森林资源中,有69.1%的森林面积和82.6%的森林蓄积集中分布在辽宁东部,天然林面积的87.2%、蓄积的97.2%分布在东部,辽东地区大面积天然次生林适宜发展林下经济。

1 辽东地区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分析

1.1 市场潜力巨大

市场对中药材的需求不僅体现在传统的中医领域,近几年,中药材在保健品、化妆品、饲料、工业、食品等领域的需求还在不断提升。伴随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国民对自身健康的日益重视,国际市场对中医药认可度逐年提升,市场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预计到2022年市场规模继续稳步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0%。

1.2 化解林农空间冲突问题

林药模式是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从事林下立体复合经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它兼顾了林业短中长期不同的发展阶段,缩短林业经济周期,提高林地产出,增加林业附加值,拓宽林农增收渠道,化解林农由于退耕还林而导致空间冲突问题。

1.3 重要供给方式

林药发展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其产品来自于森林生态环境条件下的仿野生栽培,药用成分要高于耕地栽培条件的产品,有效杜绝有害物质残留,提高土地利用率及林农收入,提升土地收益和产品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有力弥补了野生药材供给不足。

1.4 林药资源丰富,产业链条长

我国药用植物达11146种,包括9933种和1213种下单位。辽宁省是全国重要的道地中药材产区之一,截至2018年底,我省中药材种植面积10.5万公顷,其中山地、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6.9万公顷,占中药材总种植面积的60%以上,我省中药材生产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辽东林下种植的药材主要品种有人参、辽细辛、辽五味、龙胆草、五味子等,其余品种有关苍术、刺五加、淫羊藿、北柴胡、防风、桔梗、玉竹、威灵仙、穿龙薯蓣、西洋参、轮叶党参、黄芪、沙参、辽藁本等。此外,林农除了在满足上游原材料供给的同时,还可以参与到中游的中药加工与中成药制造,下游的医药流通、旅游、康养等产业之中。

2 辽东地区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林药收益浮动较大

林农对于如何选择林下中药材品种缺乏科学指导,主要靠主观判断,往往根据省内中药材近期种植效益跟风引种,一哄而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不具备市场研判与前景分析的能力,容易造成供需失衡,导致价格大幅波动,最终收益难以保证。

2.2 种质混杂、品种混乱

林农往往根据自身经验或市场热度,而不是结合气温、日照、纬度、海拔、土壤、植被、降水分布及栽培技术水平等因素进行引种、种植,没有考虑到道地性,对中药材品种不加区分,殊不知一种药材其实存在多个种质或栽培类型,按不同种质或类型,因其内在基因差异,在药材产种形式、药用成分含量、抗性、植物形态等方面均表现出不同的特性。

2.3 缺乏技术规范,质量参差不齐

一方面,很多林农只凭借耕地种植的经验进行林下中药材的种植,这使得中草药的质量和产量都难以保证;另一方面,我省多数林农都属于分散性的单户经营,其中不乏部分林农在种植中药材过程中管理简单、粗放,缺乏相应的技术规范,没有认识到每种药材都有各自不同的特性,适生条件不同,不同生长阶段,要求的种植配套技术也不尽相同,导致种植缺少标准,也使得林下种植的中药材质量和产量偏低。

2.4 基础设施难以满足林药产业发展需求

东部山区地势较为复杂,水资源不均衡,且林下药材种植相对于田地耕种土地使用面积较少,多表现出零散分布的状态,直接导致大部分林下药材种植对当地自然环境依赖程度较高,加之水、电、路、仓储、晒场等配套设施存在不到位的现象,已有的排水灌溉等基础设施,缺少后续维护资金,抗自然灾害能力薄弱,这些均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辽东地区林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3 辽东地区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建议

3.1 建立中药材收储制度

在全省范围内针对辽宁优势药材逐步建立起像管理粮食一样的收储制度,通过统一购买、存储、调价、销售来充分发挥政府在调节市场供需方面这只“无形的手”的积极作用,建立林下中药材种植的长效联效机制,优化全省林下中药材生产布局,将林药种植与林地生态环境修复、林农增收有机结合,实现林药健康、可持续发展。

3.2 培育林下中药材新品种,强化种子、种苗专业化生产

以科技为先导、市场为导向,结合不同林型特点,加快培育具有道地性、品质优良的林药新品种,选育适宜林下栽培的新品种和高效种植技术,提升种子、种苗生产专业化水平,建立健全中药材品种审定和登记系统,加强林农对林药品种鉴别的培训力度,完善配套简易设施优化环境,从源头提升中药材质量,促进林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3.3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和生产操作规程

中药材质量是影响着药效发挥的重要因素,是林药产业的生命线,而建设质量追溯体系是保障林药品质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育种、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全流程管控,不断优化生产操作流程,制定各种林下中药材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标准,建立生产有规范、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林药质量追溯体系,稳步提升中药材质量,从而保障林药的安全、有效、稳定、可控。

3.4 加强设施配套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对于设施配套不到位地区要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系,因地制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已有排水灌溉等配套设施老旧程度进行升级改造或更换,全面加强设施管护,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中连片的原则建设能排能灌、通行便利、水肥一体、抗灾能力较强的高标准道地药材生产配套设施,为林药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积蓄能量、增添后劲。

猜你喜欢
种植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浅谈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原则和方法
甜玉米的种植管理技术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