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作为 暖民心

2021-08-23 02:23邓全生熊江波邓丽明
老区建设 2021年13期
关键词:大棚贫困户村民

邓全生 熊江波 邓丽明

“现在,我们村里道路干净了,家家户户院子整洁了,村委会来往办事的人也多了,这些都得感谢万书记。”朱文涛说出了村民们的心声,“万书记做事实在、公道,让我们村的发展越来越好,为村里的事真是操了不少心。”朱文涛口中的万书记就是南昌县武阳镇朱坊村第一书记万齐赟。万齐赟从建强基层组织、开展扶贫工作、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入手,帮助朱坊村实现村集体收入从20余万元增加到60余万元,村容村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把村干部培养成“主心骨”

朱坊村是南昌市委组织部结对帮扶的市级“十三五”贫困村,大部分村民在外从事装修行业,常住村民则靠种植水稻为生,年收入较低。该村有1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其中大多是没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和“五保户”。“以前村里杂草丛生,环境很差,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也不高。”说起贫困时期的朱坊村,村党支部委员朱龙庭记忆犹新。2019年10月,万齐赟从南昌市委组织部来到朱坊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伊始,万齐赟就对村“两委”干部讲:“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班子强不强,关键在党组织书记。”他认为,村“两委”能否发挥或发挥多大作用,关键在于解决好“人”的问题。

驻村几个星期后,万齐赟发现,少数村组干部开展工作“想当然”,汇报工作“踢皮球”,安排的工作往往不了了之,存在严重的“拖延症”“依赖症”现象,各个自然村也没有明晰的发展思路。为治好这些“顽疾”,万齐赟紧紧抓住村党支部建设这个“牛鼻子”,聚焦“三化六好”目标任务,加强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并经常与镇蹲点领导、村组干部、村民理事会成员等沟通交流,听取意见建议,梳理问题台账,对症下药。

为建设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万齐赟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对村“两委”干部进行培训,打造适应新时代乡村振兴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的队伍;从规范制度入手,健全村“两委”学习制度,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实行周例会制度,规范上墙制度,借力市委组织部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动村党支部和村干部提升素质、增长才干,确保村“两委”班子始终成为脱贫攻坚的坚强核心;坚持以制度管人,细化岗位分工、明确权职责任,利用每周三网格日定期召开村“两委”班子会,派发工作任务清单,切实提高村“两委”班子成员决策能力和依法治村水平,提高驻村工作队与村组干部之间的联动性、执行力;针对村干部文化素质较低、年龄结构偏大等问题,采取驻工作队与村干部“一帮一”帮教措施,提高村组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万书记来了之后,带着我们学,领着我们干,我们觉得特别踏实,干劲也更足了,万书记在村民中的威信也越来越高了。”村党支部书记朱小江动情地说,“现在,我们村在推进各项重点工作过程中,村组干部总是冲锋在前,勇挑重担,为我们村打造了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

把驻村工作当事业干

在万齐赟看来,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是村级各项事业长远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想让村民依靠土地增收致富,必须发展特色产业。

万齐赟按照“党建+”理念,采取“支部+公司+农户”的模式,鼓励党员和能人带头投资和创业,发展特色瓜果蔬菜产业,并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主动参与进来。2020年初,通过筹集资金,朱坊村谋划建设了占地80亩的5个联动产业大棚和40个2代单体大棚。“大棚的建设质量和设计结构对蔬菜产量、质量有直接影响。”万齐赟说道。在大棚建设项目规划期间,万齐赟多次与驻村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围绕大棚选址、建设面积、预算资金、销售渠道以及蔬菜品种等工作开展座谈,听取意见建议。

经过充分的论证,万齐赟与驻村干部、村“两委”班子确定,该项目在保证贫困村民保底收益的情况下,由第三方来实施经营,面向社会公开招租有实力、有能力、有信誉的企业合作经营。经过多方考察洽谈,朱坊村引进了江西神武农业有限公司作为产业基地的合作方,种植柑橘、西瓜、圣女果等优质、高产、市场前景好的高品质果蔬品种,满足市民对瓜果蔬菜不同时期、不同口感消费需求,同时建立产业扶贫与贫困户利益链接机制,村集体拿出10%的收益作为基础部分,6%的收益作为考核部分对贫困户进行产业分红。

朱坊村通过持续发展农业产业,夯实产业基础,不仅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也增加了脱贫户的收入。“这1688元是2020年给我的扶贫大棚收益分紅,村委会直接打到了我的惠农卡上,还发了明白纸,及时告诉我这件事情。”村民朱顺水介绍。朱顺水是朱坊村脱贫户,如今除了产业大棚收益分红,他还有鱼塘分红、务工收入,年纯收入达3万元。

朱坊村的鱼苗养殖产业,在省城周边一直享有盛名。虽然近二十年来,这一产业几经曲折起伏,但由于这里出产的鱼苗品种丰富,且规格齐全,依旧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养鱼大户和鱼苗贩子纷至沓来。朱坊村每年鱼苗养殖面积达到600亩,能带动当地60多户、200多名村民实现增收。今年59岁的村民朱平如,在公开竞标中获得了近9亩鱼塘的承包权,这为他提供了稳定的经济收入。“我以前在外面务工,现在承包了鱼塘,参照往年养殖户的经营收入计算,一年有三四万块钱的收入。”朱平如说道。获得鱼塘承包权的村民有了稳定收入来源,其他村民也都能从这项集体经济的发展中获益。村委会将收到的五年承包款,共计270多万元,抽出88%按人田各半的原则,以现金分红的形式分两次发放给全体村民,村“两委”留下12%的承包款用于村内基础设施和民生公益项目建设。

为防止贫困户“越扶越懒”的现象发生,让“比着干”成为常态,让“奔小康”成为共识,万齐赟创办了朱坊村“爱心超市”,采取积分制,每月由村“爱心超市”评分小组按照《评分细则》,围绕贫困户的人居环境、家庭美德、政策知晓、遵纪守法、自主就业、发展生产等方面进行评定打分,让他们的劳动和价值,在积分兑换卡上得到体现。贫困户凭着积分兑换卡,随时可以到村“爱心超市”来兑换生活必须品。

在朱坊村的产业大棚里,总能看到脱贫户与党员干部一道栽种果树。现年46岁的万淑成,因残致贫,自村里的扶贫产业发展起来以后,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万淑成说:“经常干活既可以赚钱,又可以到‘爱心超市换东西,又有面子、又有里子。”通过正向激励,进一步激发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依靠自身致富奔小康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据了解,截至2020年底,全村16户脱贫户年人均增收6500元。

把帮扶村当家乡建

为提升村民幸福感和获得感,万齐赟以乡村环境整治建设为契机,聘请专业团队按照脱贫攻坚示范村、小康示范村以及农村基层党建“三化”建设示范村的标准,对朱坊村进行整体规划,筹集经费绿化村道、铺设道路、改造庭院,让朱坊村环境变得更美。2020年3月,万齐赟和村“两委”干部经过反复商量,认为最急迫的事就是拓宽公路,实现白改黑。

公路拓宽了有什么用,是村民最关心问题。近几年,朱坊村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农产品的种植大幅提升了村集体经济水平,趁着势头正好,村里打算逐步发展集农产品、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特色农家乐。然而,公路要拓宽,必然要拆除一部分围墙,很多村民表示难以接受。为此,万齐赟提前谋划,给村民找好了出路。“朱大爷,把这个院墙拆了,屋里光线更亮堂。你家离马路近,到时候农家乐办起来了,开个小超市,这不是坐在家也挣钱么!”“张大姐,你做饭好吃,到时候搞个田园菜馆,我一定全力支持。”……万齐赟和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将公路拓宽带来的好处同村民们讲清楚、说明白。“我就是要告诉全村百姓,公路拓宽了,方便的是全村人,也将给这个曾经的贫困村带来不一样的变化”万齐赟说,“通过向村民讲道理、摆事实,实现了由‘要我拆‘我要拆的转变,村民们纷纷投身到乡村环境整治建设中。”

村里的环境改善了,风气也得跟上。针对部分村民乱丢垃圾,说了没人听、听了没人动的情况,万齐赟与村“两委”干部研究后,成立了由老党员代表、贫困户代表、妇女代表、群众代表等组成的环境卫生检查小组,设立了“卫生评比日”,组织和发动村民搞好房前屋后环境卫生,常态化开展清洁工作。“真没想到我们村现在变得这么漂亮。万书记,真正好样的!”80岁的村民万细根谈起村里的变化时,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

如今的朱坊村,褪去了旧的“妆容”,一个产业兴旺、环境宜居、村民乐业的新村庄呈现在人们面前。

作者简介:邓全生,南昌市委组织部;熊江波、邓丽明,南昌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史慧芳

猜你喜欢
大棚贫困户村民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非暴力
雾霾天气下改良式大棚温度特性分析
地球村民们的笑容
大棚讲课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种植大棚草莓采摘效益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