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燕珍
摘要:“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语文大单元教学是提升学生语文思维的有效抓手。语文大单元教学通过提炼“大概念”设置单元学习目标,创设“大情境”统整单元学习,借助“大任务”与“小活动”实现学习目标。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促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语言运用,使学生各种思维能力及思维品质都得到发展与提升。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思维能力;思维品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思维发展与提升”定位为语文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并作出了明确的解释:“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以及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崔允漷教授提出:“所谓大单元教学,即一个学习单元由素养目标、课时、情境、任务、知识点等组成,单元就是将这些要素按某种需求和规范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结构的整体。”可见大单元教学是由单篇转向整合的教学方式,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本文以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探究基于大单元教学提升学生语文思维的策略。
一、重视形象思维,“整”“散”结合,发展思维灵活性
形象思维是以直观形象和表象作为支柱的思维过程,包括“直觉与灵感”“联想与想象”,具体指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
1.创设真实情境,激活形象思维
大单元教学强调“大概念”,“通过提炼相对合适的单元主题,努力发掘单元人文主题与各种语文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把诸多元素统一起来”。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小说单元,由精读课文《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和自读课文《孤独之旅》三篇文章以及“写作:学习缩写”“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组成。单元导语提示:人文主题是“少年成长”,语文要素是“要学会梳理小说情节,试着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小说的主题”。可把关键能力点“小说阅读能力”确定为本单元的“大概念”。“大概念”的实现需要依托“大情境”。“大情境”即创建连接生活与教材的语文场景。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学习语文。笔者教学本单元时创设如下情境:
黄圃镇中学即将开展第七届“校园读书节”活动,你作为“扬帆文学社”的社长,要设计一个以“少年成长”为主题的小说学习系列活动。请你根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设计一个活动方案。
这样的情境创设,使抽象的学习目标变得具体,增强学生的阅读期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形象思维。
2.改变学习方式,发展形象思维
“大情境”任务的达成,需要借助“大任务”与“小活动”。这就需要教师把教学目标细化成具体的课堂活动,即“大任务”,以任务驱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思考,提升思维能力。
任务一:讲故事闯关比赛。
第一关:巧借插图猜读故事。请学生观察三篇文章的插图,再屏显《少年闰土》中刺猹图片、《草房子》杜小康侧躺在芦苇上,与鸭子们紧紧靠在一起的书籍封面图片,让学生看图片,猜读故事。
第二关:图文结合梳理故事。借助学习单,要求学生以某位人物为陈述对象(如闰土、于勒、杜小康),画出故事流程图、思维导图、山形图等展现故事情节。
第三关:图文转换讲述故事。选择某一人物为陈述对象,用生动的语言把流程图等连起来讲述故事。
第四关:学思结合陈述观点。你觉得这个故事由谁来讲最合适?作者采用的是由谁来讲故事的方式?你觉得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按照布卢姆的认知目标分类,学生的思维层次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前三者被认为是低阶思维,后三者被认为是高阶思维。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总是从低阶走向高阶,利用图片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然后在具体的故事分享中学会用可视化的图表来辅助语言的讲解,通过直观的方式使学习过程变得有趣,发展形象思维能力。最后的“谁来讲故事最好”问题的提出,又引向纵深思考,向逻辑思维过渡。
二、重视逻辑思维,由“表”及“里”,发展思维深刻性
逻辑思维是人的理性认识阶段,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类型反映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认识过程。在大单元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比较思维法、因果思维法、递推法等发展逻辑思维。
1.分析与综合
任务二:小说人物猜猜猜。为了营造“读书节”的阅读气氛,文学社将进行“小说人物猜猜猜”的竞猜活动。请你细读本单元的三篇课文,结合具体的描写,摘录相关词句,给小说人物建立档案卡。
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通过人物档案卡的设置,可以把课文教学与综合性学习融合一起,引导学生快速、细致阅读文本,如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细节等描写;通过对文本词句的分析、推理、判断,理解人物形象。如少年闰土的机灵、中年闰土的麻木,菲利普夫妇的冷酷自私,杜小康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及成长过程。学生通过跳读,从文本中理解、提取、处理有用的信息,脑海中浮现出清晰的人物形象,既发展了形象思维,又由“表”及“里”,根据提取的信息和自己的经验,分析、推理、概括人物的性格,并对人物性格作出评价,促使学生在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发展逻辑思维。
2.对比与归纳
任务三:一部优秀、吸引人的小说,总是会有很多优秀的创作技巧。读书节活动还将举办“如何把小说写得吸引人”为主题的班级分享会,请你以“对比”手法为例,研读三篇文章,写一份探究报告,注意要把每篇作品对比的内容及其作用阐述清楚。
对比手法是贯穿本单元三篇小说的重要技法,学生通过提取文章信息,运用对比、归纳思维,“同中求异”,找到故乡面貌的今昔对比、人物之变:如“天真活泼、聪明伶俐的少年闰土”变成“麻木迟钝、满脸愁苦的中年闰土”;“虽靠姿色招揽顾客但仍本分生活”的杨二嫂变得“尖刻贪婪”;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称呼的变化,让人感受到金钱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杜小康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让学生看到了一个在逆境中成长的少年。学生会“异中求同”,发现小说指向的共性:三篇文章中的人物虽然身处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生活形态,但也有个共同点:小说人物都是平凡人,在生活中有各自的无奈,这又指向了小说主旨。教师搭建背景支架,学生“认识到社会的丰富复杂、人性的美好与丑陋,感受生命成长中的酸甜苦辣”。学生会联系自己的经验,迁移到自己的生活去思考该如何正确面对生活的无奈。
三、重视辩证思维,由“人”到“己”,发展思维批判性
辩证思维是指从变化发展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批判性思维是通过一定的标准评价思维,在理解的思维过程中不断改善思维,是一种集比较、分析、批判等多种思维信息处理的能力。
任务四:阅读了三篇文章,请你从“中年闰土”“杨二嫂”“菲利普夫妇”“杜小康”中任选一位,说说你是如何看待他(她)的,并发一个朋友圈,邀请你的同学加入评论。
对初中学生来讲,评价思维的标准就是他自己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从社会、人文等不同角度关注作品人物的心理发展和思想变化,一方面在这个基础上还原作者的本意,另一方面促使学生对文本作出推论,发展新的信息,从阅读中学习。学生会换位思考,以人性情理作为参照进行文本的重新解读,以此塑造自己独立的价值判断。如对于中年闰土,批判他的愚昧和麻木,更同情他的疾苦;批判菲利普夫婦尖酸刻薄、不顾亲情的同时也同情被生活所迫的底层小人物的辛酸和卑微;对杜小康小小年纪就要承受不属于那个年纪该承受的生活的担子而感到心疼,也让学生明白:一个人是否成熟,就在于他能否面对现实,如何面对现实。
四、重视创造思维,从“学”到“用”,发展思维独创性
创造思维是最核心的思维能力,是一种主动性、独创性思维,是通过思维将要素重新组织成新的模型或结构的思维能力。
任务五:“少年成长”原创小说比赛。寻找自己生活中的小说素材,进行虚构、演绎、塑造一个或多个人物,大胆尝试创作一个关于“少年成长”的故事,参加读书节“原创小说比赛”,争当小作家。
写作是实践活动,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体现,涉及审题立意、素材选择、谋篇布局、语言运用等,而这些素养又受着思维的调控。“原创小说比赛”真实写作情境的设置,使读写相融合。这既是阅读的延展,又能触发写作热情,激发学生写作思维,让学生从“阅读”走向“写作”,从“学”到“用”,把学生全方位思维能力调动起来,发展思维的独创性。
崔允漷教授指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表现程度需要通过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并能完成某种任务来衡量。”大单元教学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尤其对于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更是有着单篇文本教学无法抵达的效果。这就需要老师对单篇文本进行深度解读,寻找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单元的核心目标与学习内容,设计完整的学习故事,设置真实的学习情境与任务,为学生提供更多思维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得到有效训练,不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