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身大地的人民公仆

2021-08-23 02:40郭晓娟
走向世界 2021年27期
关键词:孔繁森寿光兰考

郭晓娟

一个瘦削的身影,有时可以像山一样高大;一个普通的名字,有时可以被老百姓交口传颂。从“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到“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再到“新时期县委书记的榜样”王伯祥……继承了先辈遗志的共产党人,在祖国大地上,挥洒着自己的才智和汗水,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成就新的时代。

焦桐深扎人民沃土

“泡桐树啊叶叶绿,看见泡桐就想起了您,就想起了您……”这首在兰考百姓中广为流传的民谣,让人泪眼蒙眬。焦裕禄在这个世界上只生活了短短的42年,却感动了几代中国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依然激励着后人。

1922年8月16日,焦裕禄出生在淄博市博山区北崮山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37年12月,日寇侵占博山县城。第二年,焦裕禄被迫辍学,扛起了家庭的重担。1942年6月,焦裕禄因参加过抗日自卫组织红枪会被日军抓了起来,关押中备受摧残折磨。后来,几经流转,1945年秋,回到家乡的焦裕禄迫不及待地加入民兵队伍,并于1946年1月在北崮山村一处老房子里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7年参加南麻临朐战斗后,焦裕禄又随八纵北渡黄河,到渤海区开展土改复审工作,并在此选入南下干部大队,经过三个月集训,于1947年10月开始南下,在中原大地上留下一串坚实闪光的脚印。

“焦裕禄在家乡成长、入党、参加革命。家乡的成长经历为焦裕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此时的焦裕禄已经初步成长为一个理想信念坚定的革命战士。”中共淄博市委党史研究院宣传教育科科长刘金辉说。

1953年,焦裕禄被选派到河南省洛阳矿山机器厂(现中信重工),工作了9年。1962年,焦裕禄调任兰考县委书记后,全身心投入治理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的斗争中。他来到兰考的第二天,就深入农村调查,靠着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对全县140多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进行了走访和蹲点调研,获得了第一手资料,制定了一系列改变兰考面貌的规划。

其实,这时的焦裕禄已经患有慢性肝病,许多同志劝他在办公室听汇报,他却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1964年春天,当兰考除“三害”斗争进入关键阶段,焦裕禄的肝病也恶化了。讲话时,他常常用右手按住肝部;在办公室写文件,他就用藤椅的右角顶着肝部。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不幸逝世。临终前,他唯一的要求是:“活着没有治好沙丘,死后要把我埋在沙丘上,我要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如今,他带领兰考人民种植的泡桐树,因适合制作民族乐器音板,逐步带动当地民族乐器产业发展,使兰考跻身中国四大民族乐器生产基地。

在百姓心窝里扎根的人,身体殁了,精神还活着。连日来,一批又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走进焦裕禄的故乡——淄博市博山区北崮山村,来到焦裕禄干部教育学院和焦裕禄纪念馆,学习焦裕禄的先进事迹,接受焦裕禄精神的洗礼,深刻感悟焦裕禄精神的内涵。

一腔热血洒高原

在聊城东昌湖西岸,有条聊城人走了无数遍的路——繁森路,繁森路西侧则是孔繁森同志纪念馆,这里陈列着三件国家一级文物——一个小药箱、一个听诊器、一本写着遗嘱的笔记本,每一件都成为孔繁森为西藏发展生命不息、奉獻不止的见证。

1944年7月,孔繁森出生在聊城五里墩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61年,17岁的孔繁森经聊城技工学校推荐入伍,进入济南军区总医院。在这里,他遇到了人生的良师益友——济南军区总医院医务处副主任徐诚,学到了基本的医学知识和常见病的治疗方法。1969年,孔繁森从部队复员后,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

1979年第一次援藏,组织上安排孔繁森到条件艰苦的岗巴县任县委副书记,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在岗巴县3年间,孔繁森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每次下乡前,他都要自掏腰包买药,装满小药箱,一路工作,一路看病发药,直到药箱空了为止。这个小药箱就是徐诚送他的。

1988年,山东再次选派进藏干部,组织上决定让孔繁森带队第二次赴藏工作。这时,他的父亲已去世,87岁的母亲生活不能自理。临走前,他跪在母亲面前,流着眼泪深深磕了个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您要多保重!”

1992年底,孔繁森第二次援藏工作期满之际,本应东进返乡的他却一路向西,奔赴自然条件更恶劣的地区,挑起阿里地委书记的重担。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跑遍了阿里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行程8万多公里,总结了当地六大发展优势,绘就了一幅全面振兴阿里的美好蓝图。

1994年2月,一场特大暴风雪席卷阿里。孔繁森带领机关干部爬冰卧雪,风餐露宿,行程8000公里,先后发放救灾款300多万元、救灾物资上百吨。也就是在这期间,孔繁森预感到了身体的极度不适。他曾在一日凌晨写下遗书:“……我在哪里发生了不幸,就把我埋在哪里。”

1994年11月,孔繁森赴新疆塔城考察边贸的途中,在一场车祸中不幸殉职,时年50岁。人们在料理后事时发现两件遗物:他身上仅剩的8块6毛钱和去世前4天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这就是一个地委书记在藏十年,留下的全部家当。

孔繁森虽然离开了,但他的精神却激励着后来人。如今,在聊城处处可见孔繁森“印记”,他的事迹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呈现在舞台上;广大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学习孔繁森,续写着当代的“孔繁森故事”。

干大事就得吃大苦

5年半县委书记的任上,王伯祥不仅让山东寿光摘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而且在全县开启了艰苦创业的新风。虽然职务几经变化,但在寿光人民看来,他永远都是那个穿着布鞋、卷着裤腿,或行走在田间地头,或盘坐在群众炕头的“百姓书记”。

时间追溯到1986年6月,43岁的王伯祥一出任中共寿光县委书记,就表态:“我们的立足点是让寿光富起来,让老百姓有饭吃、有钱花,过上好日子。”

猜你喜欢
孔繁森寿光兰考
又访兰考
孔繁森
《走进兰考》:小人物故事展现大时代变革
纪录片《好人好官孔繁森》首映
走脱贫之路是兰考对焦裕禄精神的生动践行
山东寿光农产品批发市场最新蔬菜
兰考交卷
山东寿光农产品批发市场最新蔬菜行情
山东寿光农产品批发市场最新蔬菜行情
张忠艳《孔繁森》教学片段与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