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董必武在核查伙食费账目时,发现多支出了6角钱。他为此十分自责,不仅在大会上作了检讨,还亲笔给党中央写了检讨信。邓颖超曾万分感慨地说:“那时,董老为了6角钱都作了检讨。现在,有的人浪费国家资产几百万元、几千万元都不心疼呀!”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一生清正廉洁,为全党树立了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楷模。他留下了许多清正廉洁的故事。
廉洁自律,克己奉公
红军长征时,董必武已年近50岁。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很关心董必武等老同志,给他们每人配备了一匹马,但董必武却用马来驮伤病员或粮食。一次,他把马让给发烧的饲养员骑,自己则牵马探路前进。到了一个斜坡,下面是悬崖,马不肯走。他使劲一拉,马突然朝前一跑,他连人带马滚下坡去,幸好被小树挡住才躲过一劫。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董必武是拄着棍子步行走过来的。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央调董必武去做统战工作,经常与国民党高级军官和上层人士打交道。这些人衣着光鲜,出入有卫兵前呼后拥,而董必武却穿着打补丁的旧军装和旧布鞋。他不卑不亢,谈完事起身就走,从不接受国民党上层高官的宴请,而是回去吃窝窝头和咸菜。有工作人员提出,给董必武一套八路军的新军装。董必武坚定地说:“共产党和国民党比的是什么?是比谁能得到人民群众拥护,而不是比谁阔气。”
后来,董必武调至中共中央南方局(八路军办事处)担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常委、统战工作委员会书记,并兼管后勤方面的工作。每个月的开支账,他都要核查。
有一次,董必武在核查伙食费账目时,发现多支出了6角钱。他为此十分自责,不仅在大会上作了检讨,还亲笔给党中央写了检讨信。1985 年10 月,邓颖超在会见部分老同志时回忆起这件事,万分感慨地说:“那时,董老为了6角钱都作了检讨。现在,有的人浪费国家资产几万元、几十万元、几百万元、几千万元都不心疼呀!”
董必武外出视察,总是坚持吃普通干部的伙食。1964 年,时任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的董必武到旅顺海军基地视察。吃午饭时,部队拿出了酒和海鲜招待他。董必武说:“中央对干部视察吃饭有明文规定。不把酒和海鲜撤掉,今天的午饭我就不吃了。”海军基地的领导解释说:“这是战士们在进行潜水训练时捞的海鲜,用来改善生活。”董必武说:“如果都这样搞,会吃坏作风的,这样的宴席我不能吃。”最终,海军基地领导只留下符合标准的饭菜,董必武才吃了这顿饭。
任劳任怨,不谋私利
董必武严于律己,从没有为自己的亲属、子女办一件私事。在《董必武家书》一书中,人们通过董必武的68封书信,看到不少这方面的故事。
1969 年春天,董必武的小儿子董良翮高中毕业。当时,董必武已经83岁了。按照规定,小儿子可以留在北京安排工作以便照顾董必武,但他却坚决要求小儿子下乡插队。
之后,董良翮到河北晋县周头公社贺家寨大队插队。临行前,董必武把自己在战争中用了多年的旧毛巾送给他说:“你不能当特殊农民,你要听农民的话,听队长的话。”董良翮这一干就是几年,很少回北京。董必武经常给董良翮写信,一再嘱咐他努力工作,向农民学习。
董良翮按照父亲的教导去做,在农村表现得非常出色,于197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又担任了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董必武得知后很高兴,但仍写信告诫他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要“一得自矜”,二是不要“浅尝辄止”。1975 年初,董必武病重住院,董良翮回京照顾他,但他却说:“你是地方干部,农村工作忙,不能长期耽搁。我这里有人照顾,你还是回农村安心工作。”董良翮只得与父亲挥泪辞别。
此外,董必武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也很严格。1954 年,他率中国代表团访问保加利亚。保加利亚政府送给中国代表团每个团员3000 列弗、每个随员2000 列弗,作为零用钱。董必武得知后严肃地说:“这些钱不能分给个人,要交给大使馆,为国家节省一点儿外汇。不要忘了我们革命刚胜利不久,经济还很困难,群众生活还很苦。我们更要廉洁奉公,把一切可以节省下来的钱都用到经济建设上去。”
此外,董必武还常常勉励身边的工作人员,对他们约法三章:一、不许向地方上要东西;二、不许假借自己的名义在任何部门搞特殊化活动;三、不许接受礼物。
性习于俭,俭以养廉
爱好书法的董必武经常写8个字:性习于俭,俭以养廉。这是董必武的自励,也体现了他一生俭朴的习惯。
董必武参加长征时,亲自背着一个厚帆布做的背包。里边装着书、捡来的破布、一件满是补丁的衣服和一个针线包。他用这些东西做成特制的草鞋,省下部队发的草鞋给别人用。同志们称之为董老的“万宝囊”,董必武欣然接受。他把这个“万宝囊”带到延安,又带到北京。新中国成立后,这个“万宝囊”仍保存在他的家中。直到董必武逝世后,他的家人才把这个“万宝囊”捐献给湖北红安县董必武纪念馆。
在延安时期,董必武为了工作方便,花了1元钱买了一块旧怀表。这块怀表走得不准,但董必武却说:“反正误差不超过半小时就行。”
董必武爱好书法,但除了给一些单位的正规题词外,他从来不用白紙、宣纸,都是在旧报纸上写。大楷写了写中楷,中楷缝里插小楷,把一张报纸写得密密麻麻的。毛笔的笔头掉了也不扔,他修理一下照样用。他说:“一支笔不值多少钱,可我们每个人节约一点儿,加到一起就不是小数字了,大家都要爱惜社会财富。”
董必武十分节俭,他常年穿布鞋,鞋底磨薄了就加一层。毛巾先用来洗脸,旧了就用来擦手,破了就用来擦脚。他不仅自己节俭,还教育子女养成节俭的习惯。他的孩子们从小学到大学,家里只给牙膏、毛巾等日用品以及来回乘公共汽车的车费。儿子到外地读书,董必武只给学费、伙食费和一点儿必要的钱,并要求用钱必须记账。董必武给子女们讲了这样一个道理:“养成记账的习惯,你将来要用钱时,就会从实际出发。”
新中国成立后,董必武曾先后担任过许多重要领导职务,但他依然保持着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习惯。他仅有一件大衣,是因为要出国访问而做的。这件大衣一直伴随着董必武,直到他与世长辞。
(《世纪风采》202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