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坛叱咤了16年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即将卸任。7月15日,她赴美开启了一场“告别之旅”。默克尔此次访美的任务十分繁重,既要巩固自己的政治遗产,又要规划未来的德美关系走向,还要为欧洲争取平等地位,这无疑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德国总理默克尔,即将走下政治舞台。在正式离任前,默克尔开启了“告别外交”。7月15日,默克尔访问美国。这很可能是其任内最后一次访美。
姿态大于实质
默克尔的“告别之行”充满着浓烈的象征意味。
從日程安排来看,德美两国营造出了十足的美好气氛。作为叱咤欧洲十六载的女总理,默克尔与美国首任女性副总统哈里斯共进早餐。作为特朗普时期被视作“自由世界领导者”的欧洲领导人,默克尔在国际关系研究重镇霍普金斯大学接受了荣誉博士学位。拜登与默克尔会晤时,称她为“伟大的朋友、私人朋友,也是美国的朋友”,更赞扬其像自己一样“了解白宫”。双方通过上述安排彰显德美关系“重修旧好”。
从访问成果来看,双方成果多为政治宣示,并未深入探讨固有分歧。拜登与默克尔宣布达成《华盛顿宣言》,阐明合作应对不同挑战的愿景。双方还决定建立气候与能源伙伴关系、经济对话机制以及打造“未来论坛”。与此同时,美欧之间的固有矛盾仍然悬而未决。从拜登与默克尔会晤仅预留半天时间的安排来看,双方对达成高规格成果、解决双方矛盾的核心问题也没有期待。
默克尔此访象征意义远大于实质成果,实属无奈。一方面,此前拜登、国务卿布林肯相继访欧,既释放修复并巩固跨大西洋关系的信号,也将美欧之间自拜登上台以来所达成的成果“一次性”释放,乃至透支,后继无力。另一方面,从默克尔本人的外交风格及德国的政治传统来看,伴随着德国即将进入选举周期,即将卸任的默克尔已不太适宜作有突破性、争议性的外交决断,而需将其留给下任德国领导人。
默克尔在任期结束前回访,既是为德美、欧美关系的“回归”乃至重塑接续动力,也需要为下一阶段德美、欧美关系找到新的发力方向,为谈判议题划定范围。
固有分歧难消
尽管气氛融洽,德美间固有分歧在短期内仍难以消除。诸多议题横亘在德美关系中,如在“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美国对欧盟钢铝产品加征关税、德国增加对北约防务的贡献、新冠疫苗知识产权豁免、美国对欧洲人员入境限制,包括在如何看待中国等一系列议题上,双方仍然有巨大分歧。
默克尔访美之前,各方对于问题的解决有所期待,但最终无疾而终。这背后,既有在双方贸易、产业上的结构性矛盾,也反映了双方在治理理念上的差距乃至冲突。此外,双方各自的国内政治环境也对德美关系的进一步深化形成掣肘。
隐藏在众多分歧背后的是德美在应对他国“挑战”时心态和做法的根本分歧。拜登上台后,美国政策换汤不换药,仍试图以制裁、军事挑衅等一系列手段,粗暴压制他国。虽拉拢盟友,披上多边主义外衣,但美霸权行径内核并无变化。而默克尔等务实派并不相信单边主义、霸权行径的有效性及合法性,更多认为只有与他国在贸易、能源、绿色经济等保持相互依存,才有渠道与抓手来与他国进行沟通与对话,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拜登上台后,德美在一定程度上找到了以技术手段弥合政治分歧的“老路”。以“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为例,当前德美博弈的焦点已经从“是否制裁项目”悄然转向到“俄罗斯能源武器化”问题上。原先美国强硬威胁制裁“北溪-2”项目,将德俄推到了同一战线上。如今美国态度软化,将“避免俄罗斯将能源武器化”为优先,争取到了德国的支持,将俄罗斯置于相对不利的地位。这既是基于“北溪-2”项目即将完工的现实,也有美国拉拢德国的考虑。
但默克尔对拜登提出“与中国经济脱钩”的主张表示反对,她明确表示,不要和中国作对,与中国脱钩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德国不会跟随美国的反华政策,而会主动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对于默克尔的此番表态,德媒直言不讳地指出,这不仅仅是默克尔的对华态度,更反映了德国人对美国的看法。据德国最新民调显示,只有19%的受访民众认为美国是一个“可信的、值得尊敬的”盟友。之前的调查结果也显示,有四分之三的民众更倾向于让德国在中美问题上保持中立态度。
后默克尔时代,德国外交或求变
沟通、合作、务实,几乎构成了默克尔外交风格的关键词。但在后默克尔时代,德国的外交政策或要求变。
今年9月,德国大选即将来临。目前在德国联邦议院拥有席位的政党有6个,分别是联盟党、社会民主党(社民党)、选择党、自由民主党(自民党)、左翼党和绿党。
民调数据显示,联盟党仍处于领先位置,该党在大选后仍有可能保住联邦议院最大党地位,但德国各党均难仅凭一己之力获得过半议席。因此,德国大选后,预计将继续组建政党联盟政府。
据英国《卫报》报道,就目前的政党关系来看,社民党曾表示,不愿再与联盟党联手。所有政党都表示不会与右翼的选择党联盟。从传统上来讲,左翼党进入联邦政府执政的可能性也非常小。
根据执政联盟的组合方式不同,德国外交政策也会有不同的走向。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崔洪建指出,如果德国大选后,执政联盟依旧是以联盟党为主,联盟党总理候选人拉舍特作为默克尔的接班人,至少会在表面上维护默克尔的“政治遗产”。但随着默克尔卸任,基民盟(基督教民主联盟)在德国政坛的影响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德国外交政策的不稳定性也会加强,因此拉舍特必须谋求改变。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7.19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