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江苏省扬中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扣发展定位,发挥生态优质,以绿色引领创新发展,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坚定走具有扬中特色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牢固树立最鲜明的绿色导向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必须建立统筹协调、规划引领、市场运作的工作机制,针对保护生态环境、建立统一市场、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等已经明确的方向和重点,要用“快思维”做“加法”。扬中市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系统思维,强化绿色导向,通过健全绿色发展长效机制打造生态型经济体系。
以绿色思维谋划发展。通过系统规划和顶层设计,在决策层面把生态建设融入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民生保障等各个领域。编制推出新一轮《生态文明建设规划》,进一步明确扬中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书、路径图和时间表。将绿色发展列入《扬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重大发展战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强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加速形成绿色生产及生活方式。
以绿色导向指引发展。建立完善以“绿色GDP”为导向的政绩考核机制,用好考核指挥棒,持续加大新兴产业、节能降耗等生态指标在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中的权重,使“绿色元素”成为科学决策考量的关键因素。坚持“以评推工作、以考促落实”,把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要求细化到具体工作任务中,进一步完善目标评价考核机制,不断夯实生态环保主体责任。
以绿色标准推动发展。坚持环境保护优先、预防污染为主的生态经济原则,实行严格的源头保护,严把项目准入门槛,严格落实节能减排各项规定,对新招引项目实行全方位预评估,通过“能评+碳评”机制严控新上高污染、高能耗项目。创新评估预审机制,对新招引项目信息进行全方位考察评估,对涉危、涉化、涉污等高耗能项目实行一票否决。
二、致力打造最低碳的生产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等关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扬中市坚持把绿色发展摆在压倒性位置,调轻调优产业结构,推动“绿色能源岛”建设,实现环境保护生态化、资源利用集约化、生产过程低碳化。
推动绿色产业升级。一是构建完整产业体系。扬中市新能源产业起步早、发展快、布局优,产业优势明显,也是全国光伏产业链最全的地区之一。全市现有光伏企业4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3家,2020年实现产值62.7亿元。产品涵盖单多晶铸锭、切片、电池片、组件、焊带、碳化硅、坩埚、密封胶、石墨器件、接线盒、切割线等20多个子项目,形成了“硅料提纯—铸锭切片—组件封装—集成应用”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在全国县级市中独树一帜。二是持续提升技术水平。结合国家高新区创建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引进智能化、标准化与柔性化生产线。通过培育新能源技术、提升产品质量等措施,综合竞争优势、产业研发能力、能效水平不断提升,建成了镇江市首家新能源院士专家工作站。三是加快“走出去”步伐。抢抓“双循环”发展机遇,鼓励新能源企业在巩固欧美市场的基础上,加大对亚太、拉美和中东等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全力构建多元化市场体系。2020年,环太集团出口硅片1.12亿片,通灵集团出口接线盒500万套。
打造绿色应用示范。一是搭建“金字塔”形推进机制。建立高效组织领导机构和常态化领导工作机制,统筹推进“绿色能源岛”建设。加强规划引领、政策激励,编制并推出了《创建全国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示范基地实施方案》《可再生就近消纳试点实施方案》,大力推进工业厂房、公共机构、居民三大领域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建设。二是打造享誉全国的“金字招牌”。2016年,扬中市成功获批创建“全国高比例新能源示范城市”,成为全国第二批、江苏省首家创建示范市。围绕“全国高比例新能源示范城市”这一金字招牌,扬中市开展了全国首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推进能源互联网、新能源微电网、就地消纳等试点项目,探索电力市场化交易,建设绿电交易平台,逐渐形成了辐射全省乃至全国的绿电交易中心。三是播下光伏的“金种子”。全市已建成屋顶光伏项目300余个,装机容量约150兆瓦,居民屋顶安装光伏发电近万户,通威环太渔乐园10兆瓦渔光一体项目被评为2017年度“中国分布式能源优秀项目”特别奖。全市光伏行业产业规模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光伏惠民工程深入开展,“光伏扶贫”“光伏养老”“光伏强村”计划加快实施。不断增加村级经济收入和群众“阳光收益”,免费为300余户贫困家庭安装屋顶光伏发电设备,每年每户可增加稳定收入4000元。
加速绿色能源转型。一是推广绿色能源。全市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200余辆,建成公共新能源充电设施119个。“城市充电宝”——28MW电网侧储能电站投入使用,让清洁能源消纳更便捷、清洁能源使用更方便。二是推进节能监测。加强用能情况预警监测,加快部门信息整合,推动数据互联互通,对地区、行业节能情况开展预警分析,定期发布预警通报,加强重点企业能耗强度统计分析,根据需要实施精准管控。三是深入削减排放。“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减排COD1103.2吨、氨氮101吨、总氮126.8吨、总磷17.93吨、二氧化硫556.8吨、氮氧化物121.47吨,全面完成减排任务。
三、加快構建最系统的生态机制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第三次会议,强调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追根溯源,系统治疗,加强协同联动,注重整体推进,加强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扬中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集中力量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补齐生态短板,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机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同步提升、相互促进。
开展水环境治理。一是提速治水工程。出台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有序实施以“治污水、排涝水、防洪水、引活水、保洁水”为主要内容的“五水联治”工程,高质量完成广宁河、绿柳河、城西片区、建设片区、城东片区、城南片区等片区水环境整治,累计建设雨污水管网约562公里,基本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二是提标污水处理。改造完成油坊、八桥、西来桥镇、沙家港污水处理厂,全市污水日处理能力提升至9万吨,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0%,400个村庄完成生活污水治理。三是提质长效管理。深化河长制,完善市、镇、村三级河长责任体系,强化责任担当,实施“一河一策”,深入开展好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修复水生态和加强涉河执法监管等重点工作,不断提升河道管护水平、巩固河道治理成果。2020年度,全市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100%。在省生态环境厅发布的“江苏省2020年度县(市、区)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中,扬中市地表水环境质量位列全省第八。
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持续深化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场战役。一是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开展燃煤锅炉专项整治,主岛燃煤锅炉全部清除;开展生物质锅炉专项整治和燃气锅炉提标改造、清洁原料替代和扬尘治理,完成19项重点大气污染防治项目;大力开展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治理。二是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先后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农用地普查土壤采集和样品分析、工业用地土壤环境入户调查和信息采集工作,完成重点监管企业土壤、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和重点行业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减排工作任务。三是加快解决突出问题。高标准开展化工专项整治、畜禽养殖场治理、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等工作。圆满解决了中央环保督察交办问题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全市生态品质不断提升。
扎实做好长江大保护。持续优化生产、生活、生态岸线比例,标本兼治地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修复。一是科学规划产业空间布局。高起点规划沿江区域发展定位,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和布局优化调整,实现科学发展、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加强生态空间保护,深入推行岸线利用准入制,在岸线投资强度、吞吐量、土地投资强度以及岸线陆域、纵深等方面设立准入门槛,促进沿江产业向腹地纵深发展,提高岸线集约利用水平。二是加快生态补偿修复。近年来,扬中市围绕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和维护生态功能等核心目标,在生态红线、生态管控区域内组织实施生态补偿、修复项目200多个,植树绿化2000余亩,集中开展南江滨江段外江滩、扬中一桥两侧、新治村三江湾等多处沿江环境综合整治,打造环岛江堤内外连片成林的生态景观效果。三是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建设规范化饮用水水源地,优化饮用水水源地、应急备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建设水质预警自动监测站,确保饮用水水源安全,完成2371个入江排口溯源监测。坚持“一口一策、一口一档”管理,严格新增入江排口管理制度,切实保护长江水生态。四是深化“两违”长效整治。将长江干流岸线整治和河道“两违”“三乱”同部署、同落实、同整治,全面完成“两违”整治,坚决落实常态化巡查机制,定期开展“回头看”,防止反弹、杜绝回潮。
四、全力开创最优质的绿色前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十四五”期间,扬中市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推动以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为目标的绿色发展,持续改善全市生态环境,加强岸线资源的生态修复,全面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美丽扬中。
以“绿”兴产。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实施园区低碳化、循环化改造,实现产业链生命周期的资源循环利用,推进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在扬中落地,推动绿色产业综合竞争力提升。立足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突破关键性、前瞻性技术难题,使更多光伏企业通过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实现从基础向高端转型、从单一产品供应商向系统集成服务商转型。
以“绿”荫城。深入践行“长江大保护”发展理念,开展长江岸线整治修复,推进江滩湿地生态修复,维护重要江滩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坚决落实长江“十年禁渔”任务。坚持“生态立市”,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城市建设与发展始终,统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土壤污染修复等重点工作,严格环境监管,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实行“零容忍”,完善环境监管体系和违法惩戒机制。
以“绿”惠民。充分发挥扬中城乡一体化的特色优势,加快推进田园乡村建设。科学编制农村居民点规划,在保留特色宜居村庄的同时整合“空心化”村庄,融入文化休闲元素,留住世外桃源,延續田园牧歌,彰显现代文明,打造一批特色田园乡村。培养市民环境意识,建设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和绿色家庭。开展文明餐饮推广活动、环境卫生提升行动、低碳出行倡导活动、垃圾分类收集活动,使全市居民逐步形成健康安全的绿色生活方式。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扬中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
责任编辑:刘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