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

2021-08-23 02:49田景新李莉王波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校长学校工作

田景新 李莉 王波

孟凡杰 黑龙江省教育厅原副厅长。1970年,在农村初中做数理化教师;1973年,进入齐齐哈尔师范学院中文系;1976年,大学毕业后,在嫩江教育干校任文化教员;1980-1983年,任嫩江地区教育局办公室副主任、副局长;1984-1988年,任齐齐哈尔市教育局副局长、主任督学;1990年,任黑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主任;1995年,任黑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2008年,任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主任督学;2011年退休后,任黑龙江省教育学会会长。卸任后受聘于教育部,致力于课程标准、课程教材审订工作。

记 者:您好,孟厅长。您一直从事教育事业,退休后仍旧致力于教育教学研究工作,那么这几十年间有哪些人及工作时的哪些事让您印象特别深刻?

孟凡杰:从事教育工作40多年,今年又逢建党100周年,首先感谢党的培养,一路走来,始终有党的关怀与信任,再有感触最深的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那些辛勤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老同志们,他们一辈子兢兢业业工作在他们热爱的岗位上。记得我刚当上副局长的时候,年纪轻,并未完全具备领导的素质,但是既然到了这个岗位,就要考虑怎么来适应工作需要,第一就是虚心地向老同志学习。回想起齐齐哈尔市的那几任老校长,真的是做人的楷模、教育家型的校长。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的老校长王竹清,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一毕业就来到了北大荒,扎根在实验中学。他治学严谨,对教育教学有深入的研究,非常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他做事也非常认真、努力。这些老同志都是我的老师,他们在工作上热心帮助年轻同志,不断地鼓励我们。我也从旁观察着他们怎么做人做事,每当遇到需要研究的问题,我都愿意征求他们的意见,在和他们互动的过程中,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在教育厅工作的20年里,这方面也很受益,老同志对我的帮助永远铭记在心。我觉得一个干部的成长,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找到自己学习的对象,虚心地把他们的优秀精神品质吸收到自己的工作中来,这就等于站在了他们的肩膀上,借着他们的力量迈出新的步伐。向行业内的专家里手真心实意地学习,他们也会真心实意地对待你、帮助你。

二是要想使自己的眼界更宽广,就离不开对先进知识的学习。在教育部门工作一定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不能是单一学科的,应该是文理皆通。师生之间共同学习的学科知识流程要清楚,在了解的基础上建构自己广博的知识结构,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的知识都很重要。有了这样的知识结构,当与一线教师谈起学科教学的时候就不会陌生,作为主管基础教育的领导干部,这样的知识结构应该健全。

建构知识结构的过程中要注意学习新知识,并将理论知识与工作有效地结合起来。获取前沿知识的重要途径就是报刊,在职期间,我案头的报刊种类达到十种以上,至今也延续着这个习惯,几十年来积累下来的期刊数不胜数。知识的汲取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这些就不能与时俱进,不能了解学科的发展。如今我仍旧保持着这个习惯,看到报纸期刊上与教育相关的现代发展情况,就会剪下来夹在书里,翻开书本的时候就知道这些学科或者是技术从过去到现在有了哪些新的发展。

三是教育战线上的典型给我带来很大触动。工作以来,通过工作实践去发现典型,有意识地培养典型,推广成熟典型,这成为我工作的一种节奏。这些年来,我对黑龙江基础教育学校投入了很多心血,帮助他们一起研究、提高,很多校长都和我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因此,退休以后我也没有被忽视的感觉,主要是基于工作过程当中双方结下的深厚友谊。我相信一个领导干部能被大家欢迎,肯定不只在于你的权力有多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工作当中结下来的感情是不是真的,他们在工作中是否受益,只有这样,才能延长你的精神生命。

我的微信里有二十五六个省的教育研究群体,包括名校长、名师工作室。通过这样的形式了解全国各地、各个方面教育改革的新动向、新做法,不断地丰富自己。社交软件这种传播方式很及时、便捷,可以把零碎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以小见大、以小见长,长此以往可以让我对某些方面的认知更全面一些。

比如目前正在热议的增量评价,什么是增量评价?课堂教学中哪个部分属于增量评价?这个过去研究得很少,而有些学校探讨得就很系统,怎么收集增量评价的点,增量评价聚焦在什么问题上,什么样的增量才最有价值,是不是增加负担与作业量就是增量评价?不是这样的。这样的认识慢慢系统起来,你在某些方面的见识可能就不限于学校,视野就更广一点了,把大家在这方面的探索都集合在你的头脑里,那么你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就会比较深刻了。

记 者:您从事基础教育工作40多年,也见证了我省教育的发展与变迁,那么我省教育哪方面的改革与举措让您感触特别深?

孟凡杰:在这近40年的时间里,就基础教育来说,开始时“能上学”,基于这种条件来要求工作的,包括社会、各级政府以及学生家长,只要孩子能上得了学,就是好的。虽然那时候机会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均等的,但实际上资源和条件都很差。那时“一无两有”(无危房,有教室,有课桌椅)是上下共同努力要解决的问题。老话说“黑屋子、土台子、黑孩子”就是多数农村学校的状况。人民的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国家出一部分资金,地方出一部分资金,老百姓再等集一部分资金,能够盖一个土房子,买点土桌凳,甚至做个土坯当桌椅,没有黑板就用泥来抹,刷上白灰就是黑板,这就是当时学校的办学条件。

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以后,要求孩子必须要上学,家长要承担起送子女上学的义务,政府也要担负起这样的责任。尽管当时的入学率很高,辍学率也很高,学校的校舍仍然破烂不堪,在解决了“一无两有”问题后,逐步开始危房改造,农村危房改造持续了15年左右。在危房改造的过程中,农村人口逐渐减少,又开始合村并校,很多地区一个乡只有一个从小学到高中的学校。

随后提倡教育均衡发展,实际上教育均衡不完全在于入学机会的均衡,也不在于校舍条件的均衡,尽管各个学校硬件条件相差也很大。很大程度上的均衡应该是师资力量的均衡,一个好的班主任和一个一般的班主任之间,教学的质量和教育的成果,体现在学生身上差距是非常明显的,所以再提均衡时,国家提出要办优质教育。作为发展方向,优质教育是对的,但是同現实的差距太大了。

从“要上学”到“能上学”再到“上好学”,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有些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一是办教育一定要着眼于人的需求,回归到人的原点上来,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着眼于人的素养发展,这种教育才有意义。现在的教育成绩很重要,因为制度就是这么要求的,“能上学”“上得了”“考得好”就是好教育,但是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停留在这样的认识上是不可行的。过去学生学得好、考得好,只是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比较好,但是现在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太多了,无处不能学,时时都能学。在这样的情况下,再把学生的学习停留在知识的传授层面已经不够了,要借助对知识的学习建构起知识的框架。没有知识不行,但是这个知识一定要能支撑你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

教育怎么回到原点上来?要基于学生的实际需求,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品格和好的心态,能够意志坚定,具有抗挫能力。当这些内化为一种需求时,他们就会自主地去学习相关知识,这是非常重要的道理。如果只是单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给他脑袋里装多少你认为有用的东西,对学生本身应该发展的东西忽视了,心理不健康,品质不行,知识再多有用吗?脑袋里东西再多,遇到问题不能解决,有用吗?这样的教育有效吗?基于时代的变化,我们对人的培养内容、途径、方式以及评价都应该发生变化。

二是办教育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能用口号来代替现行的政策。举例来说,“减负”的政策文件很多,但实际上效果并不好。把家长、学生要补课的需求转移到社会上去了,校外补习班、补习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家长的钱越花越多,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加之现在体育、音乐、美术学习的功利化,各类课外班也就相继办起来了,最后学生拼的是时间,浪費的是生命,这些方面的素质反倒没有得到提高。这种减负有意义吗?

从实际出发,理解政策本身的导向,不要光靠着喊口号,要真正解决问题,见到成效的政策才是有效的。在设计改革政策时要不唯上、不唯书,一定要按照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

三是教育绝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是社会、家庭和学校等所有资源和力量作用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得到的结果。比如学生做好事、讲礼貌、善于沟通和倾听等,都是多方面力量结合起来而产生的效果,而不是学校单一的教育能够做到的。发达国家教育孩子从教育母亲开始,优化学校环境从优化社区环境做起,美国的社区学习中心建得跟学校一样好,学生放学后都可以来这学习,青年在校生、社区老年人都可以到这里学习,社区学习中心和社区医院是一样的社会作用,一样的政府投入,这才是学习型的社会,才是为人民排忧解难的实际举措。

一个民族的发展与未来就写在小学教学的课堂上,这个话是真理,没有对下一代的培养与塑造,这个国家就没有未来,国家的未来走向是什么样子就和现在学生的实际状态息息相关。

就如脱贫攻坚,没有学生的茁壮成长,没有学生的成人成才,这个穷根是拔不掉的。贫富之间差距的缩小就在于每个人身上的赋能,能量多的人就有自己创业、创造的本领。现阶段新的业态越来越多,职业寿命越来越短,像过去那样一辈子干一件事几乎不可能了,即便是干一辈子的事情,不同时期对人的要求也不同。现在学习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教师单纯的讲授已经不适应这个职业的要求了。

校长和教师队伍的打造非常重要,一定意义上,如果不下根本性的功夫是很难解决的。国家不仅要围绕薪酬、待遇的范畴抓队伍建设,还要引领教师以较高的自我要求来对待这个职业,这样它才是有吸引力的,教师的精神才是充实的。张桂梅老师可贵的地方正在于此。薪酬待遇需要改革,但是只靠这个还是不够的,教师是真正塑造未来的人,甚至是“圣人”。只有从这个角度去吸引在精神上有较高追求的人投入到这个职业中,才能把这项事业做好。当教师面对学生时,付出的心血是基于学生成长需求和个人精神追求的时候,他的劳动才不是烦琐的、机械的、重复的,才是有创造性的,才能够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校长在一定意义上是凝聚人心的角色,是集中智慧的角色。一个学校有一个好校长就能够把所有教师的智慧都变成每个教师的智慧,这是校长的本事,因此,校长要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开拓视野,做一名有教育情怀的校长。

记 者:感谢孟厅长,带我们回顾了我省几十年来基础教育的发展,以及那些影响一个教育工作者专业发展与成长的要素,作为一名教育战线的工作者,受益良多。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我也希望与所有奋战在教育岗位上的同行共勉,做一个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的教育人,有崇高的教育追求,能为教育改革,为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虽然微小但可能会汇流成河的力量,谢谢孟厅长!

编辑/李    莉    王    波

猜你喜欢
校长学校工作
不工作,爽飞了?
学校推介
选工作
论校长的修养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
校长给力“九个一”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