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山情思

2021-08-23 00:52石光明
新湘评论·上半月 2021年7期
关键词:湘江长征红军

石光明

你会问我,何谓第一山?神州万里,三山五岳,南北分野,东西横空,不知多少名山大麓,入典籍,出口碑。跟我一起去看看,你一定心悦诚服,与我一样,心生膜拜。

遍览华夏,被称为“天下第一山”的真不少。如以“小天下”著称的五岳之首泰山,以奇险闻名的西岳华山,以“松石云泉”四绝叫响的黄山,还有毛泽东题词、朱德题字的红色摇篮井冈山。这些山,都当之无愧。而我说的“第一山”,是红军长征第一山。且非关山月国画题名《长征第一山》的瑞金城外云石山,那是长征的起点。我情思系念的“长征第一山”,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过的第一座大山,它叫舜皇山,又叫老山界,是南岭山系的西北支——越城岭的主干部分,位于广西资源、全州和湖南新宁、东安交界处。陆定一描述:“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你也许还会问,舜皇山是座什么山?为什么又叫老山界呢?“天下名山孰称皇”,唯有舜皇山,是国内唯一以古帝皇命名的山脉。四千多年前,华夏部落首领虞舜为帮助长江流域各部落掌握先进农耕文明,南巡来到这里,曾驻跸三年,教农耕,奏韶乐,作南风歌,以德化人。还给舜皇山西南麓的丹霞群峰命名“崀山”。考古学家曾在崀山发现新石器遗址。连山下的资江,得名也来自虞舜在这里引导人们使用货币交易。中国最早的货币为天然海贝,所以“资”从贝。“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史书说,舜帝南巡后湖南便成为“王化之地”。蕴涵了舜皇高风厚德的大山峻岭,绵延耸峙了数千年,确实当得起一个“老”字,故当地百姓尊称为“老山界”。可以说,它的历史海拔高度胜过了众多名山大岳。

我在舜皇山下的新宁县生活多年,却无遑深入舜皇山,更没想到著名的老山界,竟然藏于这莽莽大山里。今年暮春,朱德元帅嫡孙朱和平将军题写的“舜皇山老山界”碑刻揭幕,受邀登舜皇山,才读到现实版的老山界。

上山的路,不知写了多少个“之”字。时近谷雨,山中雾大,坡崖边不时有映山红撩开雾帘,让我惊艳。车到天台界,这儿本是观赏高山杜鹃的最佳地点,茫茫云雾却把山岭包裹得严严实实。有人唱起那支熟悉的歌,“若要盼得红军来,岭上开遍映山红。”一时引起共鸣,大家都盼着雾散开呢。苍茫中,碑刻巨石兀然峭立,“舜皇山老山界”六个红色大字赫然在目,两边还竖排刻了几行小字,是陆定一散文开头和写下山的句子。湘桂古道似一根粗藤,在山崖下若隐若现。当地人称湘桂古道为“官道”,有上千年历史,是古代湖南与广西的主要通道。雾漫漫,白茫茫,舜皇山愈显神秘。读着碑刻,时光又翻到了87年前的那一页。

舜皇山横斜在湘桂边界,是中央红军计划转移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必由之路。渡过湘江的红军一路疾行,连夜翻越舜皇山老山界。28岁的陆定一当时是中央第二纵队政治宣传部干事,彻骨铭心的记忆,于是便有了《老山界》一文。通道并非红军北上预定经过的地点,从1934年12月2日湘江战役结束,到12月10日红军占领通道,期间发生了什么?

中央一、二纵队是从广西全州大西江翻过老山界,经湖南新宁界牌,左拐南向广西资源,进入越城岭西延山脉腹地。老山界暂时阻隔了湘、桂军的追击,中央纵队宿营的小山村叫榨油坪,在湘桂边界,这里山深林密,山溪淙淙,流向资江。在这里,中革军委发布命令,缩编后方机关,多余人员编入作战部队,检查抛弃销毁不必要的文牍、物资和行李,以适应作战需要。

湘江战役是长征以来最壮烈的一战,虽然突破了蒋介石精心构建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国民党在湘江东岸围歼红军的企图,但这是红军的一次惨胜。中央红军从出发前的八万多人,锐减到三万来人。湘江之战给了红军指战员极大震动,暗淡迷茫中,大家都在想,应该确立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了。时任红一军团十五师师长的萧华后来写道:“全军想念毛主席,迷雾途中盼太阳。” 中央二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罗迈的回忆很有代表性,“在红军转移的路上,不是主动地打击敌人,而是拼命逃跑、避战,处处被动挨打,损兵折將。这时我对王明路线已发生动摇,不像过去那么自信,那么积极贯彻执行了。”

经湘江一战,李德在红军中的地位彻底动摇,他和博古的情绪都很低落。洛甫、王稼祥已接受毛泽东对红军失利原因和军事指挥错误的分析意见,他们曾与博古有过初步交流,但被一心自我维护的博古和李德称作“新三人团”。周恩来感受到了红军指战员对李德的强烈不满,越来越意识到,没有军事民主,把军事指挥权完全交给一个不懂中国国情的外国人,是不能将红军带出困境的。在艰难而又重要的抉择关头,他开始注意毛泽东的意见。金一南《苦难辉煌》这么记载:“突破第四道封锁线过湘江之后,毛、张、王开始在会议上公开批评中央的军事路线。从翻越广西北部越城岭的老山界起,中共中央领导内部的争论公开化了。”“这就是索尔兹伯里所谓的‘担架上的阴谋”。

在老山界上凝思,史料碎片如映山红花瓣飞来,历史迷雾慢慢消散。为什么中央红军放弃史称“萧克旧径”的红六军团西征路线,改过境新宁、武冈北上为西进,于12月9日分三路先取通道?红一军团右翼佯攻,探知湘军已重兵布防新宁武冈,此其一。红军指战员熟悉的毛泽东战术战法和古田会议精神又为大家重新接受,整编队伍,避实就虚,寻机歼敌,此其二。最关键一点,是毛泽东的正确路线与左倾路线的斗争,在寒冬掀起了一股暖风。因此有人说,老山界是中央红军的“救命山”,没有老山界下的转折,就不会有通道转兵。决定红军命运的遵义会议,就是在舜皇山老山界山脉开始孕育。

你是否还要问我,今天的老山界怎么样了?在舜皇山呼吸清新湿润的空气,可洗肺洗心,人特别清爽。虽然人在雾中,难辨群山真面目,但能感觉到四面群峰耸翠,山花烂漫。舜皇山主峰海拔1882米,森林浓密,溪沟纵横,清泉涌银,“景致极好”,负氧离子含量极高。已成为南岭山地原生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特征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来的舜皇山林场早已转型,伐木工成了护林员。这里野山古朴,野风轻狂,野径幽远,野溪放荡,野花迷眼,野菜爽口,野趣十足。是人们盛夏避暑、森林康养、怡情“撒野”的绝佳处所,难得的“人间仙境”。陆定一当年憧憬:“如果在此筑舍避暑,是最好也没有的了。”已被后来人实现,告慰陆公。

雾中走古道,仿佛仙境行。最让我走心的,是古道旁原生的舜皇山野茶。它们在溪涧烂石堆里聚落群生,与阔叶树林、竹林混杂伴生。舜皇山共58条溪涧,山民都称之为“江”。在古道边的香山江、紫花坪的横江,看到大大小小的山石卧于沟底,皆被打磨圆滑,可想见山洪奔流时“江”的汹涌。野茶便生长在这些溪涧的石窝里,据说舜皇山野茶分布带绵延上百里,面积达数万亩。摘来两叶一心的嫩芽,如翡翠般亮眼,放嘴里细嚼,一股轻涩挟着沧桑溢满口角。读过陆羽的茶经,心知茶叶“上品生烂石”,亲历亲见后,忽而想,舜皇山野茶独特的禀赋还在于,它浸润了舜帝厚德载物的精神,吸取了森林万木葱茏的灵气,熏陶了红军不畏艰难的品质。山野之物,野蛮生长,带着古韵,带着野性,只做奉献,不需管护,有岩石的倔强,有山溪的柔情。有识者将茶命名为帝子灵芽。在茶庄喝茶时,琥珀色的茶汤,飘出浓浓的兰花香,细品慢饮,是何等的享受。

夜宿舜皇山,当年陆定一在悬崖山路上过夜的场景又浮现眼前。那“之字形的火把”早已燎原成新中国的璀璨灯光,“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已成为新时代乡村的平常风物。夜雾弥漫,舜皇山仍然极其寂静。屏息静气之间,仿佛也听到了陆定一描写过的老山界之夜那天籁之声,“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不可捉摸的声响,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马在平原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这声音,是红军坚强信念的天地回声,是共产党人远大理想的大吕黄钟,今天,已化为新时代的强音,我们走向民族复兴、实现现代化的铿锵脚步声。

其实,长征第一山早就出现在毛泽东长征途中写的诗词中。“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这3首《十六字令·山》注明作于1934年至1935年,惊心动魄的万水千山,其中总是耸立着老山界巍巍身影。著名《七律·长征》,更是把“五岭”排在乌蒙山、岷山之前,足见老山界在伟人心中的位置。

猜你喜欢
湘江长征红军
李红军美术作品欣赏
红军不怕远征难
湘江魂
红军长征起止于何时?
智珠二则
智珠
湘江渡
十送红军
美丽岳麓,我的家
二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