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晨光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面临的是一个积贫积弱、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旧中国,虽然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拯救旧中国作出了各种努力和斗争,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无比希望有一个政党作为自己的主心骨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中国共产党应时代之呼唤,应运而生,并主动担当起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华民族日益富起来、强起来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的实践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必须坚持初心不改,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利益去奋斗,坚持把人民立场作为党的根本立场,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忘初心使命,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
永葆为民的赤子情怀
以人民的向往为目标,必须了解群众的向往是什么、需要是什么,也就是要知民心之所想、民心之所向。毛泽东同志说过这样一段话,“坐在指挥台上,如果什么也看不见,就不能叫领导。坐在指挥台上,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的大量的、普遍的东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领导。只有当着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要用心为人民服务,像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那样,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要把人民的幸福作为第一目标,把人民期盼作为第一信号,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期待,常怀爱民之心、深化爱民之情、恪守爱民之责、善谋为民之策。以目标为导向,以问题为切入点,以群众所盼为着力点,带着情感做事,把好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去。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解决好人民的生产生活问题,把已经开始影响人民生活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安全问题、生活质量问题、康养问题、就学就医问题解决好,把人民期盼的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文化生活、生态环境、社会保障发展好、落实好,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
《共产党宣言》鲜明地指出:“共产党人同全体无产者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从胜利走向胜利,其原因之一就是党从不谋求自己的特殊利益,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应对各种风险、战胜各种困难的斗争中,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形成了极大的政治优势。例如,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基层党组织坚如磐石的战斗堡垒作用、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无所畏惧的坚定信心、敢于胜利的斗争精神以及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得到了充分彰显。可以说,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确保了人民当家作主,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主体作用;维护人民群众的政治权益,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判断各项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让人民群众充分行使自己的表决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保证了人民群众的发展权,保证了发展主体与共享主体的一致性。所有这些,都凸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立场。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是人民因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选择我们党执政。全党都必须珍惜人民的选择,为人民执好政,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党爱党、在党护党。要深深懂得这样的道理:我们搞一次特殊,党的威信就降低一分,人心就会丢失一片,党的形象就会被严重玷污。要加强党性锻炼,强化遵纪守法意识,加强制度建设,严格制度执行,自觉维护制度权威,做到在制度面前没有特殊、没有特权。要加强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教育,让全党真正懂得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必须虚心向人民学习。要为群众办实事,把好事办好,把难事办成,让群众高兴,让人民满意。以人民为中心,不是玩数字游戏,不能说空话,而是要围绕群众需求谋发展,实实在在解决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当中遇到的各种难题难事,用我们党执政的效果增强人民群众对党执政的信心,坚定跟党走的决心。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要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需求,需要我们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实现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更美好生活的向往。要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高发展质量,让人民吃到放心的食品、喝到干净的水、呼吸到清新的空气、享受到更好的生态环境,让人民的生活更有质量。要围绕人民办实事,发展好更广泛的社会保障,做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要不断推进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减少人民的后顾之忧,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始终牢记: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一切奋斗和努力,其根本目的就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过去是这样,将来还是这样,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压力和挑战,无论付出什么代价,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点始终不渝、永远不变。
中国共产党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全心全意就要求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党的唯一利益和全部利益,不掺杂任何私心、私利。只有把人民利益摆在最高位置,我们党才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也就保证了人民选择和拥护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条件。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说到底是一个保持我们党长期执政的问题,保持血肉联系才会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拥护,而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我们才会有合法的执政地位。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必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以追梦的姿态、赶考的心态、自信的状态、自我革命的常态,回答好、解决好“如何永远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这一根本性问题。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