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月桂
夏日的岳阳城陵矶码头,蓝天明净,水面开阔,装载卡车来回穿梭运送集装箱,大型船舶正由起重机械装上货物,准备远航。在这个通江达海的港口,感受到湖南的开放大潮奔涌不息,一路向前。
离港口不远,有一座西洋风格的老建筑立在高处,这是岳州关上洋关旧址,记录了一段100多年前的屈辱历史——1899年,岳州关在城陵矶董家巷正式开关,湖南的门户,率先在城陵矶打开,却因国羸民弱,被外人占据沦为“洋关”。
风雨百年路,奋斗铸辉煌。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变革,矗立在城陵矶的“洋关”旧址,见证了城陵矶港口的重新崛起,听到了湖南开放大潮的阵阵涛声——
从湘南开始,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千百年来,横亘在湘粤边界的南岭山脉,如一道天然屏障,阻挡着湖南与沿海地区的交通和经济联系。
上世纪80年代,沿海改革开放的“浪潮”激荡澎湃,给湖南带来猛烈冲击。首当其冲的湘南地区,勇敢地打开湖南的“南大门”。彼时,由于广东大量兴办工厂,大批湖南人南下务工,同时,大量农产品流向广东,湘粤两地交流日益频繁。
1987年底,国务院决定将广东设立为综合改革试验区,这给湖南人带来了震动。两支高规格的湖南调查队伍前往广东调查研究,最后得出了一样的结论:湖南也要搞改革开放试验区!
1988年4月2日,省政府向国务院报送《关于加速湖南开放开发的请示》,其中第一条明确提出:“将郴州、零陵地区和衡阳市作为由沿海向内地改革开放的过渡试验区,实行一些过渡政策和灵活措施。”
1988年5月11日,湘南改革开放过渡试验区正式成立。经过研究,省委、省政府决定给予湘南3地市9个方面的42条政策,要求他们“改革探索在全省先行一步”。
设立湘南改革开放过渡试验区,是湖南迎接沿海改革开放“浪潮”的一个大动作,带动着全省从封闭走向开放。
1992年1月,邓小平同志南下视察途经长沙,对湖南改革开放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作出了“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经济发展要快一点,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等重要指示。得到邓小平的肯定和指导,湖南人民深受鼓舞,全省迅速掀起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热潮。
1992年2月28日,中共中央将邓小平南方谈话印发全党,湖南省委随后召开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南方谈话精神,提出放开南北两口、建设五区一廊、加快西线开发、开发旅游资源、兴办海外企业、组织劳务输出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此后,湖南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奋勇前进,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发展佳绩。可以说,湖南的开放是从南边开始的。
进入新世纪,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渐成气候。作为湖南的“南大门”,湘南三市再次站在时代潮头。省委、省政府在2009年及时出台了《关于支持郴州市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先试的若干政策措施》。2010年陕西、河南等地都在酝酿申报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但被湖南抢得先机,申报湘南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再一次抓住了重大发展机遇。2011年10月6日,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正式获批,成为第四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湖南相继出台《关于推进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为湘南承接产业转移提供重要政策支持和保障。
2018年11月,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正式获批,争当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领头雁”,湖南的开放发展又增添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平台。
2020年9月,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获批,郴州片区成为自贸试验区三大片区之一,重点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突出湘港澳直通,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加工、现代物流等产业,打造内陆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重要平台以及湘粤港澳合作示范区。
从湘南改革开放过渡试验区,到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至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湘南地区的开放之路,正是湖南在对外开放道路上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的缩影。
“一带一部”新定位,开放高地新征程
“湖南要发挥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2013年11月,南方大地,秋高气爽,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期间,对湖南提出“一带一部”的崭新定位,从战略高度重构湖南开放发展新坐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扩大开放走向更高质量、更深层次,中国与世界经济更宽领域、更深融合的恢宏乐章正在奏响。紧跟国家对外开放步伐,湖南在对外开放道路上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一带一部”的战略定位,高瞻远瞩,给湖南拥抱全球、融入世界推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2014年初,“一带一部”作为发展新定位,正式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11月,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立了“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2017年7月,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明确了“创新引领开放崛起”行动方案,开放崛起四梁八柱成型。
清晰的发展定位,引领全面的战略部署、精准的战役布局、细致的战术设计和有力的战斗组织,一场开放发展的大剧在三湘大地精彩上演。
2020年秋天,又是一個令人激动的秋天。这年的9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湖南,要求湖南着力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为新时代湖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锚定了目标定位、提供了行动指南。2020年12月,湖南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旗帜鲜明提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坚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
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放型经济奔涌向前
在铁路货运专用的长沙北站,满载电子产品、机械配件、陶瓷、湘绣、茶叶等商品的“湘欧快线”从这里一路向西,驶往塔什干、明斯克、莫斯科、汉堡、杜伊斯堡……
自2014年10月以來,从湖南发出的中欧班列不断开拓新路线,目前已开通至汉堡、布达佩斯、明斯克等十余条线路,物流服务覆盖30个国家,累计发出中欧班列超过1200列。
与越跑越欢的湘欧快线一样,湖南开放型经济也一路奔涌向前。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湖南制造不断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十三五”期间,湖南外贸进入高速增长期。2016年至2019年,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35.65%,连续突破2000亿元、3000亿元、4000亿元大关。2020年,受疫情影响,国际经济形势更加复杂,湖南开放步伐迎难而上,开放型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好于预期。全省外贸实现逆势增长,进出口总值4874.5亿元,创历史新高。
出海的“湘品”通过不断研发创新,打造品牌,向国际市场的价值链高端攀升。作为“小五金之乡”“发制品之乡”“打火机之都”,邵东小商品正以崭新的品牌形象阔步走向海外。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的工程机械出口到世界各地,在众多超级工程中大显身手。
长沙高桥大市场的个体商户在家门口轻松实现了“卖全球”,跨境电商、平行汽车进口等为湖南消费者提供了更多优质实惠的商品选择……各类新兴跨境贸易业态在湖南蓬勃发展。
现在,湖南已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地区)建立直接经贸往来,随着湖南对外贸易“朋友圈”不断扩大,市场日益多元化。今年1至5月,全省进出口总值2111.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9%,与东盟等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保持增长。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三类500强”纷至沓来。不断涌入湖湘大地的外资,在经济体制创新、经济结构调整、培育产业集群、优化出口结构等方面对湖南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引领着湖南迅速融入全球经济的大潮。
湖南全面对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先进地区,不断优化开放发展环境。坚定不移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非禁即入”原则,严格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鼓励民间投资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重点领域。
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湖南放眼全球,着力引进总部经济、研发中心,上汽大众、广汽菲亚特、广汽三菱、博世等一批大项目落户湖南。
2020年,引进内、外资总额突破1万亿元大关,外商直接投资增幅居全国前列、中部第一。今年一季度,全省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509.7亿元。其中,实际使用外资6.77亿美元,同比增长126.7%,增幅超出全国93.2个百分点。
“三类500强”来湘投资持续向好。一季度,全省合同签约45家“三类500强”企业投资项目56个,同比增长70%;投资总额567.17亿元,同比增长23%。
对接“一带一路”,外经合作持续推进,湖南产业与工程建设昂首阔步挺进海外市场。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凭借轨道交通装备优势,已获大部分国际市场准入许可,产品在中东、东南亚、中亚、非洲、欧洲等地穿梭,展示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崭新形象。
在多年的国际化进程中,中联重科先后收购英国保路捷、意大利CIFA、意大利LADURNER、德国M-TEC、荷兰RAXTAR、德国威尔伯特等公司,企业的资本、文化、管理、产能一起“走出去”。在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湖南企业袁氏种业首次在这里实现了杂交水稻规模化制种。“建筑湘军”在国际市场声名远播。水电八局、中建五局、湖南建工等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捷报频传。
湘企现已在92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对外经济合作,累计境外投资企业突破1600家,投资规模近年来稳居全国前列、中部6省首位。
2019年6月,首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在长沙成功举行,并长期落户湖南。中非经贸合作的巨轮,在湘江之滨开启了新的航程。今年9月,第二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将热烈登场,湖南再次向世界发出“合作共赢”的热情呼唤。
面积119.76平方公里的湖南自贸试验区于去年9月正式扬帆起航,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地标”和“试验田”,湖南迎来了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的崭新时代。
东风浩荡催征程。奋力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湖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扬帆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