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恩师李燕杰爷爷

2021-08-23 18:54纳兰泽芸
北京纪事 2021年8期
关键词:鲁迅文学院爷爷

纳兰泽芸

李燕杰

居里夫人说,不管一个人取得多么值得骄傲的成绩,都应该饮水思源。我常常会情不自禁地“思源”——思我的恩师李燕杰爷爷!

我一直叫恩师“爷爷”,他也一直应答得非常开心。他是“30后”,我差不多是“80后”,二者相差50岁,以爷孙相称亦是可以的。

我出生的年代,正是李燕杰爷爷名满天下、名动四方的岁月。那时候,在皖南一个偏僻的小村庄里,我正在跌跌撞撞地蹒跚学步,而爷爷住在遥远的北京,足迹已遍及全世界。这样的两个人的人生轨迹,通常来讲可能是永远不会有交集的。

但世事就是如此的白云苍狗。

20多年后的2009年,我在上海福州路书城里买书,偶然看到一本书,书名叫《点亮人生,我是李燕杰》。在书城书籍的海洋中,是这样几句话让我决定买下它:

“在中国,有一个声音,承载着民族灵魂的重量;有一双眼睛,充满智慧、宽容与慈祥。从20世纪80年代起,诸多青年纷纷从中找到自信,看到希望,走上正途。他,就是李燕杰!”

“李燕杰没想当旅行家,却在地球上行走了680个城市;他没想当演讲家,却在海内外演讲4300余场;他没想当教育家,却从小学教到大学,创办民办大学,学生30余万人;他没想当诗人,却写诗3000余首;他没想当社会活动家,却拥有720个社会职衔;他没想当名人,他的名字与业绩却进入了170部名人大词典。”

如果说李爷爷是一轮太阳,我愿为一棵绿绿的小草,尽可能吸收一些爷爷的光照、温暖与能量。

此后,我又陆陆续续读了爷爷的《人生九级浪》《生命在高处》《不是第一,就是唯一》等书。

我摘抄书中的睿语佳句,然后简单装订起来,带在手提包里,上班下班空隙时间,一有空就默诵几句。

那时候,我已经用自己自创的笨办法“快速朗读法”读书快一年了,我感觉自己的唇舌比从前灵活一些了,口齿比从前清晰一些了,日常能与人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了。但我最大的目标是“我要学会演讲,我要能够站在演讲台上面对成百上千人!”

201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千校万师杯”全国演讲大赛,获得了三等奖。两个月后,在我的故乡省会合肥将要举办一次规模很大的全国演讲大赛,我再一次勇敢报名。

安徽省演讲学会崔会长在因缘际会之下了解到我这个老乡的奋进历程之后,很感动,要我做一个嘉宾主题演讲。因为时间太仓促,我有点犹豫和胆怯,但我想到了李燕杰爷爷的那些话,崔会长也鼓励了我。于是,我在台上作为分享嘉宾做了一个题为《勤学苦练,自我超越》的演讲。台下是数十位中国演讲界的前辈和两百多位参赛选手。

演讲进行了6分多钟,我在台上感觉到两道慈祥的目光一直在注视着我,而且时不时地颔首微笑。我当然认得这两道目光的主人,他就是李燕杰爷爷!

中午时分,大家散会准备午餐,我被一个声音叫住了:“纳兰小朋友。”我一看竟然是李燕杰爷爷!他对我说:“今天演讲得不错,我很受感动,继续努力。”然后他说:“方便记一下我的电话号码,以后多联系,你如果到北京也可以到首都师范大学来找我。”

我竟然一下子被这突如其来的幸福冲击得有点晕头胀脑的,我赶忙连声说谢谢,并且記下了爷爷的手机号码。

我后来常常在想,如果没有那次的演讲,没有那次李燕杰爷爷的一声呼唤,也许就没有我后来的演讲之路。

此后,我回到上海,按部就班地投入工作和生活。

每当节假日的时候,我会给爷爷打个电话问候一声。爷爷在电话里嘱咐说:“纳兰,有什么好消息要及时告诉爷爷啊,和爷爷一起分享喜悦。”于是,我在工作上或写作上哪怕取得一点成绩,都会简单告诉一声爷爷,遇到什么困惑也都跟爷爷说一说。在这期间,我两次因公去北京出差,都去看望了爷爷和齐奶奶。两位慈祥的老人家就如对待亲孙女一样亲切待我,让我心里温暖异常。

2016年初,爷爷给我来了一封信,信中勉励我在新的一年不负韶华,再接再厉。同时寄来了一本中华教育艺术家协会的理事聘书,还有两幅爷爷的亲笔条幅“艺火薪传”“诗之心,国之魂,诗如其人,艺如其神”。另外附了一篇文章《李燕杰在2015年的日日夜夜》。读罢这篇文章,我的内心升起更多的崇敬。

于是我给爷爷也写了一封信,随信还给二位老人家各寄了一个电焐子,这个电焐子是我以前给母亲和婆婆买过的,安全好用,老人家用非常温暖。

爷爷收到这封信之后,立刻给我打了电话,相谈甚欢,聊了20多分钟。爷爷鼓励我说,你名字里的“芸“字,在我看来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在古书里“芸”是指一种“可以令人死而复生的仙草”,希望这个名字能让你告别昔日伤痛,迎来美好的新生。第二层意思是:芸芸众生,希望你的文字和演讲能够给芸芸大众带去启迪和益处。

2016年4月份,北京卫视《我是演说家》栏目在上海进行选拔,我想参加但又信心不足。我想到参加选拔的选手很多都是播音主持等语言领域的专业人士,而我这半路出家的演讲“小和尚”,哪里能与他们角逐高低呢!

我犹豫着给爷爷打了个电话,爷爷听完后对我说:“当然要参加,不要想着输赢,不要跟别人比,要跟自己比,发挥自己的最好状态,就算被淘汰了有什么要紧呢!”听了爷爷的话,我就勇敢地走上了设在上海恒隆广场的选拔演讲台,大概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吧,最后竟然闯过了初赛!

虽然我在演讲这一领域自感稚嫩,与众多演讲前辈相比,我还仅仅是一棵稚嫩的小苗。但爷爷一直宽容、蔼然地给我肯定,给我鼓励。

2016年5月,李燕杰爷爷不弃我的稚嫩,让我成为了他真正的亲传弟子。我当着全国200多位演讲前辈与师友的面,在北京郑重向爷爷行了庄严的拜师礼。

2017年5月份,我被素有“文学家摇篮”“作家黄埔军校”的鲁迅文学院录取了,我打电话给爷爷,告诉他这个好消息,爷爷也非常高兴。

但上鲁迅文学院深造是要全脱产四个月的,这样漫长的时间要放下上海的工作、放下上海的家庭和孩子们,我很踌躇。这时候,也是爷爷给我鼓励和信心。

那时候爷爷已经生病了,而且病得不轻。但就是这样,他还鼓励我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深造的机会,鲁迅文学院在中国文学历史上功不可没啊,培养了很多著名文学家,这个机会来之不易,好好珍惜。

我说,是啊,机会太难得了,基本上每个省和直辖市只有一两个名额,放弃太可惜了。

爷爷说,尽可能克服困难……现在通讯这么发达,到北京也可以用电脑做单位的一部分工作嘛,孩子们暂时请家教老师照管几个月……京沪高铁也很方便,可以过段时间回上海一趟……

爷爷生病,讲话讲多了就有些喘,而且断断续续,实在不忍心再让爷爷费力说话。

于是,我听从了爷爷的建议,2017年9月4日,如期踏上了赴北京学习的旅程。

当时爷爷住在海军总医院,我在鲁迅文学院安顿下来没多久就赶到医院去看望爷爷。见到我,爷爷非常高兴,拉着我的手,絮絮地说着家常。看到瘦了很多很多的爷爷,我的心里非常酸楚。但同时也很欣慰,听说爷爷病情有所好转,而且他精气神还不错。

2017年10月中旬,我再一次去探望爷爷。我伤心地发现,爷爷比上次更瘦了,精神也没有上次好。

我坐在病床前的一张矮凳上,双手握住爷爷瘦骨嶙峋的手,和爷爷絮絮而谈。那一次,和爷爷谈了很多,但爷爷其中几句话让我印象深刻,终生难忘。

爷爷说:“我不怕死,人总是要死的,我最大的遗憾就是这一脑袋的知识都白瞎了,要是有一种科学技术能把我这一脑袋的知识都传输出来,传输给年轻人,那该多好!”

我怎么也没有料到,这一面,竟是永别!

2017年11月16日17时18分,中国第一位德育教授、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領导人接见和表扬的当代最伟大的演讲教育艺术家,受到社会各界人士尊敬的国学家、文学家、诗人、作家、书法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最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演讲协会联盟主席李燕杰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海军总医院不幸逝世,享年88岁。

送别爷爷那天,乌云密布,阴风怒号,肃穆的白菊花黄菊花映照着从四面八方赶来送行的人们那悲凄的脸庞。我手握一朵白菊,随着其他师兄师姐缓步绕行于恩师爷爷身侧,最后一次凝视他并与他做最后的告别。

我看到爷爷仰卧于鲜花丛中,面色红润安详,仿佛睡熟了一般。

我想起去爷爷家中看望他,他亲自端水给我喝,亲自拿点心给我吃。想起跟他谈起我刚到上海,无依无靠,因为语言不通找不到工作,酷暑天在饭馆高达40多度的后厨洗碗,身体虚弱而晕倒,他握着我的手,慈祥地说:“记住,苦难是人生最大的财富,你看不是一切都好起来了吗?”

往事如烟,心如汤煮。我的泪潸然而下……

弹指一挥,恩师爷爷就驾鹤近三年了。

我常常静静地凝视着爷爷亲笔为我题写的条幅、信件,墨痕犹新。

“青年是我师,我是青年友”——他是一位至死不渝的青年铸魂人,无数青年人在他的思想感召下走上了正确且奋进的人生道路。他的一本演讲集《塑造美的心灵》发行近千万册,影响了千千万万人的心灵。他去过世界600多座城市,演讲4000多场,收到听众来信12万封,接待来访人员近万人次。

我作为爷爷的弟子之一,也作为一位曾经连一句完整话都说不出来的严重语言疾病患者,如今却成为一位“演讲者”,尽我所能在为人们尤其是青年人传递真善美,鼓励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放心吧,爷爷,在彼方世界,您若安好,您的所有亲友及弟子们、以及您挂念的青年们,便是晴天!

编辑 张子乐

猜你喜欢
鲁迅文学院爷爷
影像志
精彩描绘改革开放时代风貌
鲁迅文学院河北青年作家高研班举办
本期推荐
国家民委领导会见鲁迅文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家高研班学员